張勇剛
摘要:隨著教改的逐步深入,以創新發展為目標的初中課堂教學,推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品質的提升成為重要取向。本文以此切入,從“認知上,構建正確的化學價值觀”“理念上,培養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和“建構上,改革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三個維度進行闡釋,對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化學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而且要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初中化學課程的設計思路為“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義務教育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是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予以體現的。
要想在課堂上有效對學生進行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可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1認知上,構建正確的化學價值觀
人的第一感知和印象能夠影響其一生,對于學習也是如此。初中化學是在九年級開設的,該段學生特點明顯:思維能力空前提高;思維能力空前提高。他們當中,有些因為某些科目不理想,因此造成了厭學思想;有些學生雖然成績尚可,也用一定的目標,但他們仍然缺乏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所以造成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緒會出現波動。為有效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在第一印象上下足功夫就,讓學生被化學學科和化學老師所吸引,如“緒言”教學,可在在第一節課中,就全力給學生灌輸“化學能改變我們的生活”觀念——如當久早不雨時,可向達到降雨條件的云層里發射降雨彈或用飛機噴灑“干冰”等化學物質進行人工降雨,實現“呼風喚雨”;再如,從我國動車組“和諧號、復興號”的高速發展中引入材料生產、合成等出發,使學生在開始學習階段,還能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認識化學的意義,初步建立起化學科學的價值觀,教師進而介紹化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為學生進一步形成物質觀、微粒觀和元素觀做了有效的滲透。
2理念上,培養形成化學基本觀念
初中化學基本的觀念內容包括:元素觀、微粒觀、物質變化觀、物質分類觀和化學價值觀等。而化學基本觀念的教學,是貫穿于整個教學全過程的,這些基本觀念的形成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乃至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認知都起著積極作用。如教學“元素與原子、分子、離子微?!钡葍热?,學生往往對其概念、涵義等理解困難。教師可采用設置問題來驅動思維、巧用對比來構建觀念等方式促進理解和記憶。再如,在化學價值觀的教學中,通過對化學物質的綜合性教學使學生在學習和應用中對所形成的化學科學的價值與局限性的有一定的了解并通過中學化學教育,培養他們化學價值與局限性的終身意識,對化學正確的信念和態度,對環境問題的正確認識,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化學物質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達到學以致用。
3建構上,改革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課標》對課堂教學活動評價作了充分的肯定:活動表現評價可以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水平、分析問題的思路、實驗操作的技能、口頭或文字表達能力;了解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活動表現評價還能考查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思維的品質、情感態度的變化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等。因而,課堂教學評價改革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同時,也要以能促進學生發展為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怎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呢?創新學習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有多種:
交流互助法。常用做法是:以4-6人為一小組,通過組員互相探討,選出代表與教師互動問答。教師在不斷地與學生“問答中獲得大量關于學生學習狀況的信息。如常見的“課堂問答法”,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交流式評價,只不過本人此時是選出小組的代表。在交流討論中,教師一邊聽取學生代表發言,一邊觀察其他學生反應,同時對他們的學習與理解進行評估,將教師的合理“導”與學生的勇于“學”有機結合,對正確的或高質量的回答予以表揚,對不正確、不完整的回答,運用連續追問題探究,幫助學生完善回答,從而推進學習。
定性分析與定量評價結合法。定性是定量的依據,定量是定性的具體化,二者相輔相成,當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定量評價是唯分數是從,這勢必會忽視對其它教育目標的關注與培養。而好的課堂評價既包括定性的評語和等級,也應有定量的分數,評定情況可根據匯報課、觀摩課、示范課、同題異構課等不同要求,適當調整各分值權重,根據課堂要求的各級指標,由具體到概括進行分析評價,既充分發揮教學中的優點,又能從整體效果上進行綜合評價。
多方評價結合法。評價人員可由“校、教、學”等多方組成,評價結果按一定比例合理區分計算,使評價更為客觀公正,最終達到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要求,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注重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在教師和學生互動中展示評價的總結、矯正、促進和催發的教學功能。現代心理學認為,主體參與性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原始機制。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任,使學生在教學中分離應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使學生有意識、興趣與責任去參與教學活動。評價便是調動學生主體性的有效機制,學生的學習有了自己的積極努力,教學評價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成果。
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有效進行核心素養培養,需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因材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學生性發展,以養成為目標、以評價促發展,確實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
參考文獻:
[1]張利娜.初中化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南北橋,2018(7);
[2]于曉光.略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