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學不僅要求課前的精心預設,還要確保課堂教學中時刻有動態的生成。因此,追尋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和諧統一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出發,對課前的預設準備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預設;質疑;生成
任何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都必須要從課前的備課到課后的總結,一氣呵成,也就是本文所說的預設到生成的過程。而數學課程本身,僅就其知識內容來看,便具有十分嚴謹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因此教師在課前備課環節中必須要對課堂中應該發生的、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充分預設,這也是確保課堂教學有序、有效進行的前提。除此之外,數學課堂教學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特征,這完全是教師在對學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調動了其內在的強烈求知欲望所產生的。所以,綜其兩方面來看,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要做到課前預設與課后生成的協調和統一。
一、基于教材,展開預設
預設,即是傳統意義上所講的備課,那么教師在備課環節當中,除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教材的目的是為了流暢地傳遞教學內容,而備學生則是為了流暢傳遞做準備。教師只有做到對教學內容和實際學情兩個方面的精心預設,才能夠精準地把握實際課堂中的教學節奏,也因此使自己所準備的知識內容和教學策略得以順利傳輸、應用。
1、挖掘教材
教材與課程大綱為教師提供了基本的教學內容,除了這些基礎知識內容以外,教師還需要結合數學學科的本身特征以及教學模式來對教材做深入挖掘,以其中的重難點內容來聯系課堂教學中的實際目標,從而設計出真正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預案。例如,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不難發現這二者的不同點就在于一個是分數,一個是百分數,除了這兩種形式上的區別,其本質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那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找出問題中的單位“1”,以其作為除數,用一般的除法進行計算即可。
2、了解學情
學生始終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不僅要備教材,還要深入了解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把握整個學生群體的階段性特征,從而以此展開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小學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思維變化,在小學階段,他們從兒童逐漸向青少年成長,而其形象思維也在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并且會隨著新事物的不斷出現而變化。換言之,抽象邏輯思維的形成與學生直接接觸事物所產生的認知與情感經驗有著直接關系,因而教師要善于通過生動直觀的事物形象來促進學生對于抽象數學理論、概念知識的理解和建構。
3、選擇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一般包括有講解、互動交流、演示、問題引導、實時練習等等。教師在對這些教學方法手段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判斷和選擇,確保每一堂課都能夠呈現出最佳的教學效果。比如講解和實時練習就適合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課堂中;而互動交流則更適用于低年級一些數的認識教學當中。
二、指導學習,遷移質疑
求知欲的產生需要一個好的問題做引線,而教師應該從問題本身入手,通過問題使學生產生質疑,再到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并且解決問題,這是教學的方向,也是最終目標。首先來說,教師要認真研習教材與課程大綱,從小學數學整體知識體系來分析哪些地方是需要重點強調的,哪些又是需要學生自主探究的。例如,在“兩位數的乘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思考教材中例題的各自特點、計算步驟上的區別、部分題目中關于“積”的不同定位以及計算思路上的差異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既使學生能夠全面且牢靠的把握本課關鍵內容,也能夠為之后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只有學生明確產生質疑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向之后,才能夠順利地實現知識遷移。這具體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出精準預設,在課堂中悉心點撥、引導,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維能力。
三、營造氛圍,接受生成
課堂教學的最終生成是與教師課前精準的預設掛鉤的,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做到認真對待學生的所有反饋,以一個積極平和的心態來面對各種情況,始終為學生呈現出一個良好、輕松愉快的和諧氛圍,這對于學生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至關重要。例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中,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已經對平行四邊形有了初步了解,并且能夠意識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之前所學的相似圖形面積求法相似,以“長×寬”聯想到“底×邊”,至于為什么不是“底×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來為學生做出講解??梢姡挥邪盐諏W生的預習情況才能夠做到課堂中的靈活應對,既節省了一部分課堂教學時間,也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始終高漲。
綜上所述,對課堂進行預設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會隨機生成各種情況,甚至與預設有較大差距,但教師的任務就是不斷地在實踐中縮短二者之間的差距,使預設方案不斷地適合學生,也使學生自身的潛能得到激發,最終達到和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許常鳳.做好預設,生成精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淺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174.
[2]何曉瑩.精心預設 ?有效提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