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教學制度逐漸完善,當前在小學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其中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數學問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但是不可否認,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依然存在各種問題。因此,文章將以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為主題來展開分析,再提出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思維;策略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意義
創新是時代和國家進步的核心動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當下教育的重點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打破常規、存同求異,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質,豐富自身內涵。對于處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該時期正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創新思維的黃金時期[1],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革新教學理念,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列入當下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現自我和表現自我的空間和機會,尊重學生的建議和想法,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敢于質疑,善于思考。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現狀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當下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在課堂上經常是教師一個人在說,學生安靜地在下面聽講,教師講解幾乎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雖然也設計了很多問題,但多是一問一答,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無法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起不到鍛煉學生思維的目的[2]。此外,教師在教學時常常忽視了興趣對教學質量的影響,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很少主動提出問題,多數情況下都是跟隨著教師的思維去獲取知識,機械式地照抄書本知識,使得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久而久之,使得學生思維過于固化,同時學生漸漸地失去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嚴重影響數學成績。而且長時間的機械式學習會使學生逐漸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學生在這種傳統的學習狀態中,缺少對舊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深入理解,每天只會機械式地進行練習和提升自身的數學成績。這種方式不僅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而且還更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3]。長此以往,還會使得學生解題思維僵化,不懂變通,缺乏創新意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
三、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對策
1.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元素
教師要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元素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從而完成對重點知識的學習,而不是一味地采用灌輸型的手段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只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固化,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4]。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數學概念以及公式等相關內容時,可以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元素,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融入學習氛圍中,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因為只有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促使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再例如,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小數乘以整數”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元素,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對習題的再加工。像“有一天,小羊在森林里散步,但是卻被大灰狼抓住,帶回狼窩,但是小羊卻趁大灰狼不注意的時候逃了出去,他用了十分鐘到達自己的家中,已知小羊奔跑的速度為0.5千米每分鐘,那么請問老狼的家和小羊的家相聚多少千米?”通過這種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并且說出自身的想法,提升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5]。
2.注重培養學生問題分析能力
教師應當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問題分析能力,來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目標。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并且通過自身的理解和認識,深入地分析和探究思維過程,加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原則,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處理問題,掌握知識規律[6],進而啟發學生的思維。
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幫助學生掌握類比以及分析等數學手段之后,再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或者小組探究,完成自主學習,在提升學生問題分析能力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例如,當教師讓學生解答“班里圖書角有54本故事書、38本科普讀物。要放在一個4層的書架上,平均每層要放多少本書?”這一練習題時,要為學生提供自主以及小組探討的時間,教師也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并為學生準備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
3.以“學習指導”為主
(1)引導和幫助學生大膽思考。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也應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來開展教學工作,從而落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針對傳統教育學工作的分析,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著教師開展,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中,甚至當學生存在疑問時都會被教師忽略掉,以致學生的思維發展受限,出現思維固化的不良現象,久而久之,學生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應當轉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體系,為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和諧以及輕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積極思考,敢于提出自身的建議,而教師也要和學生進行探究分析,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夠全面地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大膽思考,實現自身創新思維的發展[7]。需要注意的是,所謂讓學生大膽思考并不是毫無目的性的亂猜亂想,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地思考問題,并且大膽思考是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開展的,要提升學生思維的正確性。
(2)注重總結和反思教學。教師要注重總結和反思教學。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其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相對深奧的小學數學知識。但是也不可否認,有部分學生存在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問題,以致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忘掉重點知識。那么教師應當注重總結教學經驗,幫助學生鞏固重點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工作中為學生建立錯題集,將學生出現的錯誤都記錄在錯題集當中,方便在以后鞏固學習時讓學生來復習,而且在錯題集上還應當將錯題的正確解題思路以及手段詳細地記錄下來,這才是應用錯題集的關鍵。數學題目本身就具有抽象化的特點,只有幫助學生來掌握正確的數學思想以及解決方法,才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加強學生對數學思維的理解,從而掌握題目的精髓,這也是創新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8][9]。
結語
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充分意識到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地采用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而小學正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黃金時期,教師要注重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元素,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引導和幫助學生大膽思考以及注重總結和反思教學,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促使其思維得到有效的鍛煉,為提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總體質量以及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8(27).
[2]楊科.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
[3]蒲煜炬.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分層教學實現途徑管窺[J].當代教研論叢,2019(3).
[4]楊凌.構建生活化課堂 培養創造性思維——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路徑的思考與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18(36):54-56.
[5]吳玉亞.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2(11):79.
[6]卞曉暉.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5).
[7]陳麗旭.淺談創新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 ?電腦迷,2018(7).
[8]張敏,畢惠琴.試論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2).
[9]方聚榮.思考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6).
作者簡介:崔萬輝(1973—),男,壯族,廣西東興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