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哲 楊鵬
[摘要]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我國發生了多起重大疫情,面對重重困難和考驗,中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防疫戰爭的勝利。回顧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我國應對重大疫情的歷史,系統總結黨和政府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的基本經驗,對于新時代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啟示我們要加強重大疫情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對于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
[關鍵詞]新中國;重大疫情;歷史回顧;經驗總結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69(2020)07-0020-05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應對重大疫情的歷史回顧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生了多起重大疫情,根據我國應對重大疫情的水平和能力,大致以改革開放為節點,可以分為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和改革開放至今這兩個階段。回顧七十年來我國重大疫情防控的歷史,對新時代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
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發生的重大疫情是1949年察北張家口鼠疫疫情。此次疫情發生于1949年7月中旬,但是起初并未引起當地牧民的注意,隨后疫情迅速擴大,到10月初已轉變為嚴重疫情,感染者5天之內就會死亡,截至10月19日已死亡36人。之后黨和國家迅速召開緊急會議,商討防疫措施,經過黨和人民的艱苦奮戰,歷時五個月之久的疫情最終在12月初得以撲滅。在應對此次疫情中,黨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對疫情的解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黨中央成立了鼠疫防控決策領導機構,全面組織防疫工作,充分動員黨政軍民以及醫務人員前往疫區救援。其次,采用科學防疫的措施,派遣專業的醫療隊伍到察北進行預防注射,對病人進行救治,建立安全防線,管控張家口市的來往車輛,同時對疫區和疫戶進行封鎖。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實行聯防和檢舉并行的管控措施,并發動群眾開展清潔衛生運動和捕鼠滅蚤運動。國內開展防疫工作的同時還邀請蘇聯專家和蘇聯防疫隊前往察北,開展鼠疫救治工作。在黨和國家的有力管控下,此次鼠疫并沒有出現新中國成立以前那樣動輒死亡數萬人的情況,在應對這次考驗中,黨和政府從容應對,處變不驚,為疫情防控贏得了先機。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突發世界性流感疫情——“亞洲流感”疫情,它最早在1957年2月發現于貴州,3月份傳播到全國各地,4月份在香港流行,幾個月內迅速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共有200萬人死于這場流感。針對這兩次嚴重的疫情,衛生部門以及各級領導機關采取緊急防控措施,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派出防疫隊,攜帶藥品進入疫區進行防控,全國各地的專家、教授、醫護人員緊急趕往疫區搶救生命,科研工作者迅速研制疫苗。在疫情救治工作開展的同時,黨和政府積極有效地開展衛生防疫宣傳工作,實行計劃免疫,向疫區人民接種疫苗,同時動員廣大群眾清潔消毒,消滅害蟲,培養健康的衛生習慣,成功遏制了流感疫情在我國的流行和傳播。
而在這一時期,傳播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疫情當屬血吸蟲病疫情。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在華東、華北、長江南北等地區,湖北、湖南、江西、上海等12個省、市、自治區的404個縣市,先后多次發生大規模血吸蟲病,感染者高達1200萬人,受威脅人口達到1億多。血吸蟲病對人們的危害極大,嚴重威脅著千百萬人民的身體健康,它曾致使多個村莊出現人亡戶絕的災難,1954年江西省豐城縣一村就曾因血吸蟲病疫情導致村中90%的村民死亡,只剩下兩人的悲劇情況,毛澤東同志1958年在《送瘟神》中寫的“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正是六十多年前血吸蟲病疫情發生時的真實寫照。面對嚴重的血吸蟲病疫情,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首先,在疫情嚴重的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建立專門的疫情領導小組,成立血吸蟲病防控的專門機構,如在上海成立了華東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其次,是建立專業的血防隊伍,編寫防控手冊,進行技術指導,在1957年國務院發出了《關于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之后制訂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形成了《血防工作條例》。除此之外,黨和國家還加強了對于衛生安全的宣傳教育,加強飲水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血吸蟲病防控中來,同時重視廣大黨員干部以及科技人員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血吸蟲病疫情在我國得到有效控制。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這一時期,我國醫療衛生水平落后,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黨領導全體中國人民贏得了數次疫情防控戰爭的勝利,這些重大疫情的應對措施為我國以后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留下了寶貴的經驗,也為提高黨和國家應對突發重大疫情的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改革開放至今
2003年發生的非典疫情,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首次重大突發疫情。在2003年初,先后出現了多起醫護人員感染的病例,截至8月16日,內地非典型肺炎患者累計5327人,治愈出院4959人,死亡349人。疫情發生后,黨中央高度重視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緊急調動防控物資,迅速開展救援,在北京緊急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小湯山非典醫院,積極收治感染疫情的患者。同時,我國各部門先后出臺各種措施,如做好交通管制工作和隔離工作,推遲大型考試時間,禁止在疫情期間舉辦大型活動,向人民群眾廣泛宣傳防疫知識等,除此之外我國還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共同研制抗擊疫情的疫苗,從而保障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
而甲型H1N1流感是進入新時期以來首次發生的世界性流感。2009年4月初,美國爆發流感疫情,之后流感疫情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蔓延。2009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將甲型H1N1流感的傳染病警戒級別升至最高級別,截至2010年4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基本結束,這場世界性流感歷時一年之久,造成了大量人員死亡。疫情在我國發生后,黨中央在第一時間建立了應對甲流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在最初的幾個月內通過系統地隔離疑似患者和接觸者達到疫情防控的效果,加強對患者的救治工作,之后迅速研發甲流疫苗,并按照“知情、自愿、免費”的原則向人們接種疫苗。政府和媒體第一時間向人民群眾公布了疫情發展態勢,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避免形成社會恐慌,同時加強對衛生安全知識和防控疫情知識的宣傳,讓人民群眾做好自我防控,任何人出現不適癥狀要及時就診。黨和國家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遏制住了疫情的傳播。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來勢兇猛的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采取防控措施,緊急調動救援物資,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救治疫情患者,著重加強對武漢地區的防疫工作,從全國各地派遣醫護人員趕往武漢參加救治,同時加強科研攻關,緊急研制抗擊疫情的藥物。黨中央提出必須加強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做到全國一盤棋,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同時強調必須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做好群防群控工作,加強對防疫知識宣傳,讓老百姓第一時間了解疫情態勢,做好生活物資供應,避免引起群眾恐慌。在防疫過程中加強法律保障,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的行為,依法懲處危害公共安全行為,全面落實依法防疫。在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強調必須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增強抗擊疫情的信心,加強對媒體網絡的管制,傳播正能量,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共同抗擊疫情。在黨和國家的有力措施下,疫情傳播速度得到有效遏制,患病人數逐日遞減,治愈人數迅速增加,疫情防治取得巨大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突發多起重大疫情,疫情防控已然成為全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這四十多年來我國防疫工作取得了寶貴的經驗,疫情防治手段逐步提高,疫情防控體系逐漸形成。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應對重大疫情的經驗總結
恩格斯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1]推動歷史進步,就要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智慧。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我國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為今后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也為完善我國重大疫情治理體系提供有益借鑒。
(一)集中統一領導為疫情防控工作建立根本保障
在疫情面前,任何個人和團體的力量都是弱小的,只有將所有的有益力量匯集在一起形成巨大合力,才能戰勝洶涌的疫情,而要想形成合力就必須堅持集中統一領導。回顧七十年來的防疫歷史,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醫療衛生水平較低,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和調配下,一方有難,八方來援,全國人民共同戰勝了鼠疫,打贏了流感,趕走了血吸蟲,取得了數次防疫戰爭的勝利。在非典疫情發生后,黨和國家迅速組織防疫物資的調配,動員各方面的防疫力量,各級領導干部紛紛趕赴疫情前線指揮戰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火神山醫院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十天,各地防控物資得以全力匯集武漢,疫情態勢迅速減緩。集中統一領導是戰勝疫情的根本保障,只有堅持統一領導,貫徹黨的政策方針,才能解決各自為戰的問題,真正做到全國一盤棋,充分發揮出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各級政府只有服從黨中央的統一指揮和統一調度,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堅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項工作,才能打贏每次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二)以人民為中心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本質要求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各項工作中務必全面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強調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我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必須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緊要位置。新中國成立以來,無論任何一次疫情,黨和政府首先堅持的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將緊急救治患者作為第一準則。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后,全黨深切關心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溫家寶總理親赴抗疫第一線指揮防疫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習近平總書記最先提到的就是“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2],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為突出任務來抓,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由于受到疫情影響,部分群眾的基本生活面臨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強調,黨員干部要“當好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及時解決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3]。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根本立場,以人民為中心是做好密切連群眾的本質要求,在防疫工作中必須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一以貫之。
(三)堅定防疫信心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精神動力
在人與疾病的斗爭中,信心是必勝的源泉,中國有句古語叫做“人定勝天”,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在疫情面前它也會變成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疫情防控走向勝利。回顧我國應對重大疫情的歷史,堅定信心既能夠增強患者的求生意識,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史上的奇跡,也能夠激發醫護人員的救治信念,從死神手中搶回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更能夠增強人民群眾的抗疫熱情,為消滅疫情發揮出強大的力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必須“發布權威信息,正視存在的問題,回應群眾的關切,增強及時性、針對性、專業性,引導群眾增強信心、堅定信心,著力穩定公眾情緒”[2]。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疫情防控正能量,在依照法律之下做到公開、透明、及時、準確地將疫情信息公布給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了解疫情的準確態勢,加強人民群眾對抗擊疫情的信心。只有減少人民群眾心中的焦慮恐慌心理,增強防疫信心,才能夠穩定社會大局,推動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建設專業防治隊伍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疫情能否得到控制,關鍵在人,打造專業的醫療隊伍、科研隊伍和防疫隊伍,對于疫情防控工作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回顧新中國七十年歷史,在重大疫情突發時,黨和政府始終把建設專業的醫療隊伍作為首要措施,派遣高質量的醫療隊伍前往疫區,從生死線上搶回感染疫情的患者,挽救每一條鮮活的生命。而戰勝疫情離不開科研支撐,病毒的來源需要通過科研隊伍的科學論證,只有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才能及時地做出防控措施,也只有加強科學研究,才能真正消滅疫情。而能否控制住疫情發展的態勢,關鍵在于防疫隊伍的水平高低。總結我國防疫經驗,防疫隊伍關系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敗,只有認真執行黨的防疫政策,將防控措施落到實處,認真做好監察、匯報、隔離等工作,嚴防不負責、不擔當、不作為等現象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表現,才能發揮出疫情防控的實效,真正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五)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為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強大助力
隨著世界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世界已然變成一個“地球村”。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4]在重大疫情下,增強同國際的交流合作也是我國應對重大疫情的經驗之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察北突發鼠疫疫情,由于我國醫療水平較低,為了盡快遏制疫情蔓延,黨和國家邀請蘇聯專家和蘇聯防疫隊前往察北,開展鼠疫救治和疫苗研制工作。2009年世界突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國在出現疫情后,積極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疫情數據,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共同研制抗擊疫情的藥物。新冠肺炎疫情并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的危機,各國人民都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之下。在疫情防控中,我國積極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要繼續同世界衛生組織保持良好溝通,同有關國家分享防疫經驗,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國際合作。”[3]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應對重大疫情的啟示
(一)在疫情防控中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5]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在疫情發生后堅持第一時間趕赴疫區進行工作部署,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加強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領導”“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總體戰”[2]。只有加強黨的領導,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疫情防控各方面的力量,從而保證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展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通過與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而這種優越性正是通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制度來實現的。
(二)加強國家對于重大疫情的治理體系建設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必須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著重強調了疫情對于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新要求,他提到:“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2]完善國家對重大疫情的應急管理體系,需要把握好以下三個維度。一是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面對疫情,最有效的方法是預防,必須將時刻預防疾病的理念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加強衛生宣傳,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二是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解決人們疾病醫療的后顧之憂,同時加強應急救助機制,對于重大突發疫情的醫療費用進行減免,保證了患者不因費用問題而延誤救治。三是加強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系統梳理國家儲備體系短板,解決儲備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在重大疫情突發時能夠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三)健全法治體系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加強法治建設是進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觀需要,也是推進疫情防控法治化、規范化的必然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就曾多次出現對于防控措施朝令夕改甚至嚴重違反疫情防控的違法行為,面對這種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6]對于如何加強疫情防控的法治保障,我國應對疫情的歷史給我們留下許多啟示。一是健全疫情防控相關的法律法規,使疫情防控工作有法可依,同時必須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建設,從源頭上防控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控法等法律法規,加強治安管理、市場監管等執法工作,嚴厲打擊疫情防控期間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三是要加強對疫情防控法律法規的宣傳,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工作,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同時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守法,為疫情防控打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四)在防疫中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方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7]。疫情防控是一場關乎所有人生命安全的戰爭,要想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必須讓全體中國人民參與其中。“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我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各項事業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黨中央必須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抗擊鼠疫,黨和國家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清潔衛生運動和捕鼠滅蚤運動,實行了聯防與檢舉并行的管控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黨中央提出不斷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做好群防群控工作,這些措施對疫情防控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重大疫情下,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增強人民群眾預防重大疫情的能力,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是黨和國家疫情防控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原因,群眾的協同參與不僅增強了人們自身防范疫情的能力,也為全社會開展救助工作提供了巨大力量。
回顧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黨和國家疫情防控的歷史,總結黨和國家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的基本經驗,既立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要放眼長遠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從而加強重大疫情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對于重大疫情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5.
[2]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0, (4):4-12.
[3]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2).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5]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1).
[6]習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J].求是,2020,(5):4-8.
責任編輯:鄧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