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摘 要】 目的:分析骨折護理教學中臨床路徑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將對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86例我院骨科臨床實習的護生86例回顧分析,按帶教方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觀察組43例,比較兩組護生的應用效果。結果:通過臨床路徑教學法的應用,觀察組護生理論及操作技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將臨床路徑教學法應用到骨科護理中可提升教學質量,促使教學方法及教學目標具體化。
【關鍵詞】 臨床路徑教學法;骨科護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61-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間骨科實習的護理本科護生8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護生43例。兩組的主要帶教老師均由工作經驗超過5年,并且臨床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或者護師進行管理[1]。在進行護理教學查房時,主要查房老師由科室帶教骨干或者帶教組長構成[2]。所有護生均為本科護理專業實習生,其中,對照組:年齡范圍在19~24歲;體重范圍在38.71~63.24kg。觀察組:年齡范圍在20~24歲;體重范圍在38.62~63.54kg;。比較兩組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帶教方式,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實施教學,待實習期滿后統一進行考核。
觀察組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法:制定一名帶教老師,對臨床路徑合理制定,詳細內容如下:
(1)實習1day,對醫院環境及文化、各工作制度、具體內容及實習要求加以熟悉;選取科室中較為典型的疾病病例資料,并針對病例提出問題。
(2)第2~3day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同時做好知識宣教工作,并了解各項常規檢查項目與標本采集時間及方法;,帶教老師分別給予指導、更正及補充,最后再進行將所教授的知識中重難點進行闡述;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有關文獻資料的查閱,找出患者疾病的最佳解決方法,以促進護生科研意識的養成。
(3)第3~4day對住院患者實施早晚護理;
(4)第5天做好術前護理準備工作。
1.3 統計學分析
把本次統計所得相關數據的結構記錄至統計學軟件SPSS20.0中,以便統計分析相關數據,經過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后,應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并通過t進行檢驗;應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卡方x2檢驗,然后比較所得數據,如果存在顯著的差異,即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采取P<0.05表示。
2 結果
2.1 出科考核情況組間對比
比較兩組出科考核成績,觀察組:理論知識(89.7±12.2)分,操作能力(89.6±17.4)分;對照組:理論知識(77.9±11.8)分,操作能力(78.4±18.8)分。
觀察組的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的考核成績,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5589,2.8670;P<0.05)。
2.2 師生雙向滿意度情況組間對比
觀察組師生雙向滿意度為95.35%、對照組師生雙向滿意度為81.4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所示。
3 討論
在臨床護理帶教中采取臨床路徑教學法,可全面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師生滿意度的提升。
研究數據顯示:對照組:理論知識(77.9±11.8)分,操作能力(78.4±18.8)分。觀察組的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的考核成績,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5589,2.8670;P<0.05);師生雙向滿意度情況組間對比
觀察組師生雙向滿意度為95.35%、對照組師生雙向滿意度為81.4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在骨科護理教學中采取臨床路徑教學法,有利于護生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的提高,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容,秦菊,楊嫻,徐娟,秦凌云.臨床路徑教學法在護理教學中應用研究[J].智慧健康,2019,5(20):32-34.
[2] 吾湖孜·吾拉木,任姜棟,張曉崗.談臨床路徑教學法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8(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