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琴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淺談如何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來進行科學且符合實際學情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教學設計
高中生代表了蓬勃朝氣的青少年群體,而這群充滿活力的青少年正是國家未來繁榮富強建設者中的主要力量。將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教學設計進行融合,基于課程目標和核心素養培養理念來開展教學設計,是政治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體現。
一、課前設計體現核心素養
(一)精確的學情預設
課前準備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首要前提。而要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就必須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盡可能地精確預估,始終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的原則,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認知結構。所謂層次即是指某校某班學生的整體情況,屬于一種宏觀范疇的基礎表述。而目前,班級仍作為組織教學的基本單位,也是主要的研究對象。回歸主題,個性化教學過程的設計是需要滿足到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正是因為認知層次水平的不同,所以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及各方面也均有所不同。這樣一來,教師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的需要同化和順應的材料也就不同。因此,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下的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就需要對班級內學生的整體認知情況作出盡可能精確的估計。
(二)合理有序的教學環節設計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在實際過程中的展開是多樣且多變的,一般較為常見的有新授課、討論探究課、復習課、命題課、試卷講評等。不同的課型有著不同的操作程序,在此以新授課為例,新授課的主要教學環節會包括課前預習、教學導入、新課講解、教學小結等環節。而作為整個教學換成的脈絡,合理有序且完整的教學環節設計決定了教師的“教”是否能夠有效地激化學生的“學”,并促成二者的相互融合,最終轉化成為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情感,達到教學目標。首先,從課前預習來看,之所以常說課前預習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以及后續多個教學環節效率及銜接,是因為學生在環節中是完全自主的,且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課堂教學做好知識層面的準備。那么教師就可以選擇布置導學案或預習任務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有目的且有效的預習一個好的預習計劃是重要的開端。其次,在教學導入環節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有開門見山、溫故知新、創設情境、實例分析、設疑布難、多媒體展示等。具體的導入環節設計還是同樣需要根據實際學情、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來衡量確定。例如,在“市場配置資源”相關教學中,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來看,教師就可以選擇實例分析來進行導入,播放一段近期國家曝光的某企業不良生產行為,來引發學生的關注。由此引出該企業為什么會這樣做的問題,經由分析來得出根本原因是由市場經濟自發性所引起的。順勢進入到新課講解環節,借助實例分析環節中得到的對市場經濟的理性認識,來形成一個學習和了解市場經濟相關知識內容的正確態度。接著進入到新課教學環節,新課講解注重低是課堂結構設計,從組織講授到順序編排,再到語言提煉、信息傳遞、形式變換等多個環節來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一般多從提出問題開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展開對問題的探究,進而應用新知來嘗試解決問題,獲得經驗,最后拓展延伸,以課堂練習或作業的方式進行鞏固。在以上環節進行完畢后,也就到了課堂小結的時間,臨近課堂教學結束,教師需要對本課所涉及到的知識、方法、情感進行歸納總結,以實現升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小結應該有巧妙的構思,以啟迪智慧、升華情感為主要目的,讓學生由衷的感受到教學雖已結束,但趣味和情感卻仍在延伸。所以,課堂教學小結絕不能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羅列,而是要讓學生最好能夠自己學會總結知識,教師來幫助學生學會如何理順其中的相互關系。比如通過思維導圖來進行梳理整合等。
二、課中設計滲透核心素養
(一)圍繞議題,強化辨析
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來為學生設計和創造出能夠引發思考的學習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產生思考的動力,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究來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在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化中納新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當中,并外化出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從知識層面上先教會學生如何辨析問題,再從思想層面上來感受其背后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內涵,最終形成符合學科核心素養的人文底蘊,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二)優化案例,創設情境
政治課堂離不開實例分析,而優化案例的關鍵就在于情境的創設,情境以一定案例作為支撐,反之促進案例的分析。例如,在“解開貨幣的神秘面紗”相關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概念知識后要求學生針對“捐贈給災區的物資”“大自然的空氣”“看到霧霾后有人想從云南來搬運空氣賣往北京”等現象進行辨析,思考這些東西的性質是否也是商品。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商品使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這一概念,教師即可從身邊事來引導學生思考;放暑假后,我回到老家便去到自家的地里摘了些瓜果,而且運氣不錯,這些作物長得都很好。將身邊事變成有趣的話題,這便是情境,而學生的注意力也隨著教師的描述集中了起來,在感興趣的同時,對于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也在逐漸加深。
綜上所述,課堂是教育教學開展和實施的基本途徑,教學設計作為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前提,具有指導意義。教師也應該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新課程標準具體要求,充分把握實際學情,來采取靈活且綜合的教學方式,精選教學內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守陽.從核心素養解讀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方向[J].華夏教師,2018(24):55.
[2]孫紅霞.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75-76.
[3]王欣.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養策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08):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