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在物理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微課作為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新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手段,使核心素養的培育得以落實。本文以課例說明具體的操作方法。
關鍵詞:微課;核心素養;物理教學
當前,利用微課進行學習的幾種形式是:一是翻轉課堂形式;二是用于課堂教學的自主學習;三是課后利用微課進行復習。但翻轉課堂的教學成效取決于學生的自覺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發揮微課效益最大的應用應放在課堂教學環節和課后作業、復習環節。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教學中,要切實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在物理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體現物理課程的育人功能。那么,怎樣發揮微課的功能,進行培育核心素養的物理課堂教學?本文將以“探究電磁感應的產生條件”為課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三點思考
(一)梳理教材中的內容鋪排和順序,理解內在邏輯關系,培育科學思維能力
進行教學設計要理解教材編寫順序的意圖,在思維方式和內容邏輯的層面有整體的理解把握。以《探究電磁感應產生的條件》為例,教材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實驗觀察、分析論證、歸納總結。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構建過程,就是在具體的實驗情境中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變量,論證實驗結果,歸納總結出結論,這樣的編排內容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科學思維升級模式的。其次,三個實驗也是由淺到深、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讓“磁感應強度”和“導線圍成的面積”這兩個物理量呈現變化,進而得出“磁通量變化是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這一結論。教材編寫的內容整體布局是有序、穩步推進的。不把握好這一點,講課的邏輯就會出現問題,難以促進科學思維的達成。
(二)整體把控課堂節奏,創設問題有序推進物理規律的建構,進而達成物理意識的形成
課標指出:“通過問題解決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強實踐意識、養成科學態度,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創設問題,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基本功,在理解了教材編寫的意圖后,抽絲剝繭地抽象出變量,從而串起三個實驗,使學生的思維在邏輯周密的問題導向下構建規律。本課的三個實驗可對應設計的三個問題是:1.回憶初中知識,當磁場不動,導體怎樣運動產生感應電流?2.如果導體不動,磁場運動,能產生感應電流嗎?3.如果磁場和導體都不運動,能產生感應電流嗎?問題的創設要具有情境性,在創設的具體情境中去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認識理解物理概念或規律,進而達到形成物理觀念的學科素養目的。
(三)在實驗過程創建新的認知沖突,突出物理規律的建構過程,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應做好探究要素的主次設計,而不應該對所有的探究要素都完成。一來課時不夠;二來學生的能力推進需要分層進行,無法一蹴而就。那么怎樣來設計落實每節課的探究要素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學生認知的沖突作為切入點,去設計探究實驗,以理解建構規律。引起認知沖突,以此為線索,方能讓學生產生好奇,引導探究的完成。本課例中,當做完實驗3,即無“切割”,也無“相對運動”,產生了認知沖突,重新審視三個實驗,從而引導到磁感應強度B變化或面積S變化了,感應電流才能產生,進而觀察磁感線的條數也發生了變化,加深了對磁通量變化產生感應電流的理解。這個過程是進行實驗和分析論證的過程,培育重點是這兩個方向的探究素養,不必面面俱到。
二、應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的方法
微課作為一種信息技術手段,對比投影,它最大的優點是能夠無限次地重復播放和支持斷點播放,也就是說,學生在哪里沒弄懂,只要重播就可以了。學生終端學習機的使用使微課得以在課堂教學中得以使用,有效地支持了學生的課堂自主學習環節。那么,當有了基本的教學思路框架,應該怎樣植入微課?
(一)在難點處植入微課
在教學難點處設置微課,有利于學生理解、分析和歸納。例如,本課的難點之一:實驗2,線圈不動,磁體運動產生感應電流,分析磁通量的變化是教學的難點。可以制作微課動畫視頻:給條形磁體畫出磁感線,當條形磁鐵插入和抽出線圈時,明顯看見磁感線也在切割線圈,及線圈中磁感線的條數在發生變化,從而歸納出B變化,S不變的條件。動畫的動態過程加上清晰的解釋,難點得以突破。
(二)輔助性原則
課標指出“發展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離不開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習的融合。要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物理學習能力。”但信息技術僅僅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能為了微課而微課,更不能過分依賴微課輕教學設計。
(三)做“學習金字塔”的塔底微課教學設計
美國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證實,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平均學習效率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著名的“學習金字塔”結論。如圖所示,越靠近塔底的學習方式,學習效率越高。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微課教學環節,應該更多地設計主動學習的學習環節,以提高學習的實效。
以下是本課的教學片段:
通過對教材的邏輯梳理、創設情境沖突,有效提問,以微課方式進行教學難點的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注重物理觀念的構建,達成了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落實,所具備的科學態度和責任定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從而真正實現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作者簡介:林惠莉(1981.2),女,漢族,廣東汕頭人,碩士,中一,汕頭市龍湖區教師發展中心,微課、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