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國憲
摘 要:美術是培養學生良好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的年齡階段,更需要美術文化的熏陶,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美術素養上的發展。結合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利用美術的手段來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價值和魅力,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有效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策略;美術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社會對于美術教學的重要性認可程度越來越高,我們的美術教育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美術和技巧,更要重視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促使學生美術素養的形成,從而真正地發揮出美術教育的價值。高中美術教師要積極優化教學設計方案,結合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加強美術與生活的聯系
美術知識都是起源于生活的,是對生活的藝術化加工。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抽象美術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去探究美術文化,從而使學生獲得豐富的人生經歷,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教師要積極開發生活中的美術素材,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構建具有生活氣息的課堂學習環境。
比如,在教學“陶瓷藝術”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拍攝幾張家中常用的瓷器的照片,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出來,然后向學生介紹瓷器上面所繪制圖像的背景故事,從而激發學生對瓷器二次創造的熱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觀察意識。瓷器上包含著很多的傳統文化,蘊含著民族的精神。如瓷器上經常會出現的“魚”的形象,就代表著“年年有余”的寓意,是中國傳統祈福最具有代表性的語言之一。在給學生講述了一些瓷器的背景故事之后,教師可以再給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瓷器,鼓勵學生對瓷器上的內容進行解讀,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觀察意識,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總之,高中美術教師要積極探索生活與美術教育之間的聯系,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的生活化教學情景。
二、合理組織實踐創造活動
美術教學有助于學生的實踐創造,可以帶給學生更多的靈感。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展開有效的實踐創造活動。讓學生學會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體會美術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術學習觀念,有助于學生美術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并且,創造活動的展開還可以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從而使學生獲得美術學習的成就感。
比如,在教學“古代雕塑”中的彩塑為重點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在理論性的教學之后,帶領學生展開一次實踐活動,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可以將腦中的想象映射到現實生活中來。活動可以以小組的方式展開,從而讓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碰撞,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在將學生分成小組之后,教師就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活動,讓每個小組都確定一個想要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任意方面的,包含植物、動物、人、建筑等。在確定好了方向之后,就可以給學生分發相應的材料,包含泥、顏料、手套等,從而確保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實踐創造中來。在學生實踐操作完成后,就可以讓每個小組分享自己小組的創造成果,并且由全班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評價,從而讓學生獲得美術創造的樂趣。
三、有效開發媒體教學資源
美術是一門欣賞課程,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欣賞過程,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美術學習體驗。教師可以使用媒體技術來展開教學活動,在課堂上以動態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美術作品的形成過程、美術作品的背景等,從而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直觀畫面的刺激下產生靈感,擺脫思維上的限制,學會發現美、創造美。
比如,在教學“古代花鳥畫”這一節內容時,如果只講述教材上的作品,并且闡述這些作品的意境,學生的想象力是很難得到發散的。因此,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來展開教學,對相關的美術作品進行技術性的加工,通過漸變的方式來將作品逐漸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從而帶給學生新奇的感受,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在作品完全呈現出來以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展示動態的畫卷,讓花、鳥都動起來,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到作品的美,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這樣,通過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有助于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極大的豐富,從而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發展。
本文針對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美術素養的培養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拘泥于教學的形式,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采取靈活的教學計劃,讓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美術素養的成長需求,提升高中美術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強強.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2]安靜. 高中美術鑒賞課對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