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陽
摘 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標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和目標,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自我完善和自主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越強,自我發展的空間也就越大。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迎合素質教育理念的集中彰顯,更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下面,本文就從問題導入、合作學習和方法滲透三方面著手,對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問題淺談一二。
關鍵詞:高中地理;自主學習;問題;合作;方法
就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而言,部分教師仍以“一言堂”的形式來組織和展開課堂教學,在這一被動式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學生日漸淪為了課堂的“附庸”,課堂教學在極大程度上成為了教師與學生各自的單向活動過程,進而嚴重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吸收并內化的知識少之又少。為緩解并從根本上扭轉這一現狀,作為高中地理教師的我們,首先應在觀念上破除“好為人師”的思維習慣,科學設計地理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完成對地理知識的系統建構,以使學生真正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為其未來學習與終身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問題導入,引導自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生能力素養的重要因素。而問題則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是推動學生展開一切學習與探索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基于以上兩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地理的學科特點,以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思考,進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地理學習之中。
在教學《地球的宇宙環境》這節之初,我向學生問道:“晴朗的夜晚,當你仰望星空時,看到點點繁星會想些什么?”待學生自由暢想并分組交流后,我繼續說道:“盡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范圍越來越大,但對宇宙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宇宙雖然無邊無際,處在不停地運動和發展之中,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什么是天體?天體都有哪些類型,各有什么特點?什么是天體系統?”在這之后,我讓學生結合教材和幻燈片中展示的圖片及資料,對以上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如此便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了自主學習之中。
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要想有效改善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切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除了要在地理教學中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外,還應積極轉變妨礙地理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單一教學模式,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讓學生在分組討論和合作學習中實現“你來我往的思維碰撞”,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逐漸掌握自主學習的一般方法。
在教學《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布局》這節時,我先是讓學生對“富士康為什么考慮在印度生產iPhone和iPad”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繼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了工業區位因素的概念,影響工業分布的區位因素等相關知識。接下來,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出示了五種類型的工廠,其中有煉鋼廠、制糖廠、電視裝配廠、飲料廠、軟件開發公司,然后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討論歸納五種導向型工業類型的工業特點、區位選擇原則、工業部門舉例及發展變化,并完成表格的填制。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滲透學法,形成能力
只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在自主學習中占據有利地位,進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高效地獲取所需知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書本內容的傳授外,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適時地向其滲透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通過有針對性的講解或指導,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更好地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
比如,我要求學生在預習時根據導學案將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在教材中勾畫出來,構建基本的知識結構體系;對于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出重點標記,以提高聽課的效率。其次,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生必須掌握運用地圖的基本功。為此,我先是指導學生看地圖的圖例、比例尺、經緯度等內容,這樣才能知道地圖描述的是哪些地理現象以及所表示的空間范圍和大小;第二是熟記地圖,要求學生熟記常用的地圖詞匯,對于一些常用的地圖,要求熟記一定數量的地理事物的名稱,通曉它們的位置等等;最后是圖文結合,這是由地理學習的特點所決定的。
總而言之,地理教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想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高中地理教師的我們應根據地理課程標準及教學目標,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與策略,引導學生積極質疑、思考和探究,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麗敏.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7):36.
[2]陳貴平.高中地理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