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張麗華 韓斌 肖文俠
摘 要:目前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仍然是兩條線、兩張皮。在民族地區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嘗試構建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體,將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融入專業課程體系的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從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采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融合聯動、建立動態考評機制、構建多元實踐教學體系、充分發揮輔導員作用等舉措。
關鍵詞:民族地區; 高職院校; 專業+創新創業; 人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10-147-002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背景下,人才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內驅力,國家亟需創新型、復合型人才,而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為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崗位創業者及專業技術通才[1],國內許多高校已開始嘗試構建將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取得一定的成效,而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在雙創人才培養上開始較晚,尚未形成獨特的模式,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應依托專業特色,嘗試構建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獨特的雙創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1.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和特點
教育部在2015年頒布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中提出,要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創新思維和創新創業意識,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不斷吸納人才、改革教學方式、完善實訓體系,嘗試構建并不斷完善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高職的雙創人才培養,絕不是單純的開設一兩門創新創業通識課程,也不是簡單的創業技能訓練,應該是創新意識、內化的創業精神、素質和能力的培養[2]。就目前國外高職院校的實踐經驗可以總結專業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方式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將專業技能及實踐課程嵌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創新創業學術型人才培養體系;一類是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體,將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構建具有創新創業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3]。國內各高職院校已開始嘗試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因各專業特點限制,在不同專業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困難程度和面臨的挑戰不同,因此目前的研究停留在各專業的嘗試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4]。
2.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現狀
民族地區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相對較晚,民族地區因其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發展落后、少數民族學生固有的思維方式限制,其雙創教育相對滯后,但民族地區高職院校一般開設具有民族特色的專業,如民族醫藥、民族藝術等,這給民族地區高職院校開展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目前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在構建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過程中,大多借鑒內地其他高校已有的模式,機構設置上一般下設于招生就業處,課程體系建設由就業指導教研室負責,一般開設創新創業通識課程,與專業教育形成兩條線、兩張皮。
3.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途徑
3.1課程體系建設
根據筆者對本校大專在校生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問卷調查匯總結果顯示,只有1.78%的學生從未有過創業打算,58.6%的學生想過,但是缺乏系統的思考,14.7%的學生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考慮,說明絕大部分大專學生都有創業的打算。再進一步調查,有56%的學生表示因為專業知識熟悉會考慮在所學專業領域創業,19.11%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不適合創業。此前提到的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融入專業課程體系的兩種方式,根據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實際,更加適合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體,將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構建具有創新創業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融合的關鍵不在于新增課程或者學分,而是如何將創業元素融入專業培養[5]。在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課程設置不發生大的改變,現有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均開設4個學期的創新創業課程,前兩個學期注重創業基礎知識,如財務、創辦企業、工商注冊等知識講授;第二學期注重創新意識培養;第三學期側重專業創業;第四學期側重實踐。因此,融合的關鍵在于第三學期。同時,各專業選擇一門課程開設為創新創業融合專業課。如機械專業創新創業融合專業課可以為《機械加工工藝》,在課程中設計新產品開發環節,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習新產品開發及創業有關知識[6]。建筑裝飾專業可以在《建筑裝飾設計》課程將完整的室內設計方案作為一個實踐單元,啟發學生自主探索室內設計方案,引導其在設計中融于民族元素,激發學生的專業探索精神,培養創業意識。
3.2師資隊伍建設
問卷中,學生最希望得到學校什么方式的創業幫助一題,59.11%學生選擇創業知識和能力培訓,另外對大量初創企業的走訪調研中,小微企業創業者均表示在校學習的創業知識對創新能力、啟發創業意識、面對困境的決策有極大助益。創業知識的傳授依靠教師,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多為某一專業領域研究者,幾乎沒有創新創業知識背景,民族地區高職院校近些年引進較多青年碩研究生,原有教師多為有經驗的年長教師,年齡斷層嚴重。而青年碩士研究生接受新知識能力強,對各專業青年教師定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知識培訓,而后承擔創新創業基礎課及創新創業融合專業課教學任務。另外,將每年到企業參加實踐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活動,把握行業發展前沿,提升教師實踐能力,有利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指導學生實踐[7],同時將教師擔任創新創業課程及指導實踐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真正發揮教師在雙創教育中主導作用。
3.3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融合聯動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最基本、最直接的實現方式,因此將創新創業的元素、環節、內容、素材引入課堂教學,在專業課教學中體現創新創業的內容,首先,要制定明確創新創業內容的教學大綱,依照教學大綱實施課堂教學,設計教學環節,使創新創業內容與專業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進行一定改革和創新,創設適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采用翻轉課堂、分組教學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將創新思維的培養貫穿課堂教學。最后,采用校企協同育人的方式,將相關專業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請入課堂,以企業項目為切入點,將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思路介紹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專業創新思維[8],通常企業人員較忙,也可以采用線上教學和專題講座的方式,豐富教學方式。
3.4建立動態考評機制
考評機制是督促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校驗教學成果的有效方式,設置合理、科學的評教指標能夠指引教師的努力方向,檢驗教學實效,為人才培養方案服務。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考核要側重過程性[9],以學生創新意識是否提高,面對困難及解決問題能力是否增強為標準,重點考察學生在實踐中的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專業能力。考核指標設置細化,如學生參加就業創業比賽、學習其他專業知識、參加創新創業社團活動、創業培訓的經歷等考核指標,通過考評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創新創業能力中的不足,采取有針對性的培養和提高措施。另一方面,對于教師的考核側重于參加創新創業相關培訓、承擔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融合課程及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及深入企業實踐學習時長,引導教師尤其是青年專業教師投入到創新創業工作中。通過學生信息員反饋、教學檢查、領導聽評課、教師聽課互評、學生評教結果等作為教學效果考核指標[10]。
3.5多元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在對學生最希望獲取創新創業知識方式的調查中,33.33%學生選擇實踐教學,29.78%學生選擇社會實踐、30.22%學生選擇專業培訓,只有6.22%學生選擇理論教學,0.44%學生選擇其他。高職院校學生理解能力、接受理論知識能力較本科院校學生差,但動手能力強、社會經歷豐富,因此更傾向于從實踐中獲取創新創業知識,構建多元實踐教學體系是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體系包含課程內實踐、創業大賽、創業社團、頂崗實習、校內創業孵化基地等。課程實踐指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融合課程中教師布置的課內實踐環節,通常是教師根據課程大綱設定的小任務或活動,旨在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能力特長,提高認知及溝通能力,形成初步的創業意向,是所有學生都需要參與的。創業大賽和創業社團是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有選擇性的參與,由教師指導,根據取得的成績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給予一定獎勵分數。頂崗實習是高職學生必須進行的專業企業實踐,在實習過程中了解企業運行流程、產品生產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專業創業思想。校內創業孵基地是為有志于創業及已經開始創業學生提供實踐場地,為學生提供資金及政策扶持,幫助學生啟動創業想法。
3.6充分發揮輔導員作用
輔導員九大工作職責明確要求輔導員應具備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的能力。同時,輔導員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輔導員是與青年學生接觸最密切的教師,同時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引領者,學生最信任的教師,輔導員應在創新創業工作中發揮應有作用,輔導員在開展創新創業工作時,首先應注重堅定自身理想信念,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幫助學生認清自身優勢與能力。其次輔導員應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關注社會需求、了解行業動態,同時加強與專業教師的溝通聯系,努力構建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協同育人體制機制,提高協同育人能力。將輔導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與指導實踐納入輔導員績效考核,鼓勵輔導員任教創新創業課程,鼓勵青年專業教師擔任兼職輔導員,充分發揮專業教師與輔導員的育人優勢,二者融合互通,將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滲透。
在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構建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需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嘗試實踐,并不斷修正,同時需學校與企業、教師與學生多方聯動協作,統籌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因此,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專業設置特色,少數民族學生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征,在民族地區構建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應充分發揮民族優勢。構建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互通對于培養國家亟需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雙師型教師、復合型輔導員,推進教學改革,促進就業有重要意義。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2019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號NJSY19362
參考文獻:
[1]李華,張旭旭,鐘興潤等.專業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融合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20(12):33-36
[2]陳麗,肖雄.以課程改革為切入點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J]裝備制造與教育,2020,34(1):30-33
[3]戴芳菁,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實驗班比較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4):104-105
[4]朱少暉,周玉萍,王楊等.國內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現狀研究[J]安徽化工,2020,46(2):131-132
[5]陳芳,胡曦,李芳.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體育應用型人才
教育體系的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5):70-74
[6]韓雄偉,張恩俊,高東璇等.基于創新創業的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裝備制造技術.2020(0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