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彩俠
摘 ?要:教師認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應注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將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學生的生活、認知以及心理成長方面,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達到上述效果,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生活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連接,促進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讓此部分知識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生活和成長,獲得良好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方面,并不注重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服務于學生的生活,導致課程教學存在較為嚴重的斷層感,也造成學生缺乏學習能動性的狀況,增強教學的有效性便成為空談。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挖掘道德與法治中的生活元素,并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入手,開展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生活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他們通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運用這種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增強他們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達到增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一、運用生活教學法,提升學生自我控制力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情緒變化波動大,常常易出現(xiàn)兩級分化的情緒。假如學生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得不到提升,會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并引入生活化的情境,即引入學生熟知的情境,拉近知識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情緒控制方法,增強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
例如,在講授《情緒的管理》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引入生活中的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讓他們從個人的生活體驗中,真正意識到情緒失控的危害,并掌握科學的情緒控制方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引入情境。教師引入如下的情境:一位學生因為成績沒考好,尤其是數(shù)學成績不理想。為了提升數(shù)學成績,他嘗試多種方法,仍舊沒有效果。他打算“混”到初三畢業(yè)。第二點,提出問題。在播放完上述情境后,教師出設如下的問題:“你們曾經(jīng)同樣出現(xiàn)過這種心理,當時是如何調(diào)節(jié)的?是自暴自棄,還是?”第三點,實施引導。教師走入學生中,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啟發(fā)性引導。第四點,展示成果。小洛說:“我會和朋友傾訴!”小陳說:“我會聽自己喜歡的歌曲,轉移注意力?!痹趯W生發(fā)言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方式,找到相應的具體情緒方法,并學習新型的情緒控制模式。通過運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師構建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學生認知之間的連接,促進他們情緒控制能力的提升。
二、采用實踐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實踐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讓學生通過實實在在的實踐,通過多種感官感知實踐情境,增強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達到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本文注重從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入手,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實踐教學。
例如,在講授《親情之愛》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運用實踐教學法,讓學生為父母洗腳,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對親情的理解,促進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三點入手。第一點,以境激情。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各行各業(yè)的工作環(huán)境,讓學生聯(lián)想父母。第二點,布置作業(yè)。在大部分學生有所觸動的情況下,教師提出如下要求:可不可以為自己的父母洗腳?第三點,開展交流。通過和學生的交流,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為父母洗腳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父母為家庭的付出,真正懂得感恩父母。
三、采用合作教學法,塑造學生正確生命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為學生搭建自主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各抒己見。并在此基礎上,對各個組員的觀點進行綜合,促進學生正確認知的形成。本文注重從塑造學生正確生命觀的角度,開展合作教學。
例如,在講授《感受生命的意義》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授課,并運用多媒體播放不同視頻,讓學生從個人的角度,詮釋生命的意義,促進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教師在此,對學生的思考成果,進行簡要介紹。小洛說:“我們小組通過討論,應探究出三項對生命意義的理解。第一項,人生真正的意義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第二項,人應該懂得擔當,對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負責。第三項,因為人有理想,所以人生才會更有意義。”通過運用合作教學法,教師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探究,促進學生正確生命觀的形成。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在有效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構建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認知的連接,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真正從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維紅.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
[2]劉東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