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標背景下,課堂是在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中生成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必然需要師生以及生生之間展開有效地互動,離開任何一方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質量都會受到影響。而且新課標背景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只有學生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展開了有效互動,教師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知識掌握情況,進而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展開引導與幫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注重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 課堂互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新課標背景下的課堂互動就是要徹底改變單一、被動接收的學習方式,高度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保持較高的專注力與活躍的思維,進而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來創建高效課堂。
一、 小組合作,增強課堂互動
小組合作是新課標中極力提倡的一種解題策略,其能夠促使學生圍繞具體的學習內容展開深入思考與互動交流,并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邏輯能力以及傾聽能力與互助精神。因為學生要想在小組互動中有好的表現,就必然要展開一定的思考與總結。因此,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學習內容展開互動交流,從而在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中的重難點展開合作交流。例如《百分數的應用》,其重難點就是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即,當學生看到數學題目后,必須要明白題目中增加百分之幾或者減少百分之幾的具體意義,然后才能迅速地展開正確解答。教師可以促使學生圍繞具體的例題展開互動交流,如盒子中有45立方米的水,結成冰后體積變為50立方米,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了百分之幾?小組合作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要對題目中的問題展開一定的分析,然后要寫出具體的解題思路,然后小組學生互相分享各自對題意的理解以及具體的解決策略,并共同整理出所有的解題策略。然后教師可以對以上題目進行變形提問:水比冰體積少百分之幾,并促使學生圍繞變形問題展開互動交流。小組合作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會對“冰比水體積增加百分之幾”和“水比冰體積少百分之幾”等問題展開深入理解,因而每一個學生都會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正確解決該種類型的問題。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動手操作。數學是一門源自生產實踐的學科,很多數學公式、定理都是在大量的實踐操作中總結出來的。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也決定了他們比較容易理解實踐操作中呈現的數學原理。如教師可以促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探索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小組學生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準備圓形卡片,有的負責剪刀,有的負責設計動手操作方案,有的負責展開具體的觀察分析,有的負責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論證等等。當然,小組學生可以互相幫助,共同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
二、 競賽活動,增強課堂互動
小學生都有一定的好勝心,都想在競賽活動中有好的表現,所以學生們會在競賽活動中表現的異?;钴S,會與教師以及其他學生展開有效地互動。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多姿多彩的競賽活動,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口算競賽。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口算能力,他們已經全部學習過了多位數的加減法,多位數的乘除法,小數、分數以及百分數等方面的混合計算。很多時候,通過口算與估算,學生就能大致判斷出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組織學生展開口算競賽。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若干道計算題目,包括百分數與小數和分數的互化,包括簡便運算的運用,包括多位數的加減乘除等。教師則結合學生的計算結果以及計算時間評選出計算優秀的學生。
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數學綜合應用知識方面的競賽活動。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與思維分析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設計一定的綜合型問題,然后促使學生展開筆試比賽。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解題思路、方式,以及解題時間做出一定評價。
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幾何知識方面的競賽活動。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與立體幾何知識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組合圖形面積等知識展開競賽活動。教師可以呈現這方面的具體題目,包括圓柱體表面積、圓柱體體積、圓錐體體積等的計算。并且競賽活動中,教師可以層次性地呈現習題,從而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三、 導學案教學,增強課堂互動
導學案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前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學習方案,然后促使學生圍繞學習方案展開相應的預習活動,從而促使學生在初步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展開課堂學習活動。由于學生在課前已經基本了解學習內容,因而他們的思維會比較活躍,課堂參與性會比較高。因此,教師不妨通過導學案的教學方式來增強課堂互動,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比例》導學案中,教師可以由比的概念,引出比例的概念,具體可以是促使學生分析某幾個比的比值,然后促使學生將比值相等的兩個式子組成等式,進而就能引出比例的概念。然后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比例,促使學生了解比例各局部的名稱。緊接著,教師可以通過五星紅旗寬和長的比來促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并且,教師要在導學案中呈現簡單的練習題目,促使學生圍繞比例、內項、外項等基本概念展開練習。
四、 有效提問,增強課堂互動
科學合理的問題就像是數學科目的心臟,能夠給課堂教學活動注入新的活力,能夠促使學生展開深入地思考。而且古語有云:“學貴在思,而思起源于疑?!庇纱丝梢姡‘數膯栴}對于學生的知識構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們會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并作答,他們會以較好的狀態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進而就會讓教學活動在有效地互動中變得更加高效。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恰當的問題,從而在增強課堂互動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首先,教師要設計啟發性的問題,即能夠促使學生展開類比遷移的問題。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表面積時,教師可以促使學生回憶一下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當學生指出正方體表面積是六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教師再促使學生具體思考:圓柱體的表面積是指哪里?從而促使學生展開知識之間的類比、遷移。當學生說出圓柱體的表面積是上下底面和側面積時,教師再促使學生思考:圓柱體的上下底面之間有什么關系,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圖形等,從而促使學生在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展開圓柱體表面積的探索。
其次,教師要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即可以有多種思路的問題。如關于百分數應用的問題:某廠五月份計劃用電2500度,實際用電2125度,節約百分之幾?關于這道問題,學生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思路,有可能是先求出實際比計劃節約用電幾度,再求實際比計劃節約用電百分之幾;有可能是實際是計劃的百分之幾,實際用電比計劃節約百分之幾等。
再次,教師要展開追問,即學生作答后教師再次提問。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結果,新課標中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追問,就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式。因此,如果學生回答錯誤,那么教師要通過再次追問幫助學生矯正錯誤思維;如果學生回答正確,那么教師不妨促使學生解釋一下正確的解題思路,從而由關注學生的解題結果轉化為關注學生的解題過程。如關于百分數意義的問題,促使學生解釋溶液的濃度,10克鹽融于100克的水中,其濃度是多少?有學生回答是百分之十,那么教師就要詢問學生的計算過程,并促使學生著重解釋溶液的概念,促使學生意識到溶液濃度計算中,分母是溶液加溶質,而不僅僅是溶液,因為溶液是指溶質和溶液的混合液體。當學生重新理解了基本概念,那么以后再次遇到類似問題時,他們就能做出正確解答。
五、 借助多媒體課件,增強課堂互動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信息技術的多媒體課件能夠直觀呈現教學內容,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并能夠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平臺。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展開師生以及生生方面的互動。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優化課堂導入。課堂導入雖然只有幾分鐘時間,但是卻在整個課堂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多媒體課件中圖文并茂的內容,更是能夠促使學生以較好的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如教學《圓的面積》,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公園內某一水龍頭繞圓圈噴水的情景圖片,然后促使學生思考被澆水的花草的面積。通過生活現象的直觀再現,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圓面積的概念。
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相對而言具有一定難度,學生只有突破了重難點才能很好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如《扇形》,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促使學生理解弧、圓心角以及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從而促使學生直觀建構扇形的概念,了解影響扇形大小的因素。課件中的圖形都是教師之前做好的,所以就能夠節省寶貴的課堂時間,就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展開新知方面的探究與構建。
六、 結語
總而言之,有效的課堂互動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其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還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考習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有效提問、合作交流以及競賽活動等方式增強課堂互動,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萍.淺析如何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互動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9).
[2]丘麗君.實現師生積極互動 共創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
作者簡介:
李有彩,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