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 ?要: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使得教育也開始進入革新階段,小學階段所要學習的課程也變得比較多,其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成為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以及法律意識,使得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有效率。而且對于小學生來講,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及法律意識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并且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以及三觀。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主要針對生活家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提出了一些應用策略,希望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法提高教學的效率以及學生學習的效率,讓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策略
引言:
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就是愛玩,因此他們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讓小學生們在這個階段提高自律的效果。而且,小學生的思維并不是很成熟,他們對于世界的認識也十分片面,因此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比較低。而道德與法治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以及法治意識,而這兩個方面的培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一些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場景,這樣學生們才會具有感同身受,進而提高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效率。
一、豐富教學內容
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是片面的,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深厚的生活經驗,也沒有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思維,所以教師如果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僅僅使用教材中的內容,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無法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且學生的學習也比較困難[1]。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豐富,讓學生可以從教材外的內容學習到教材中的知識。而且在豐富教材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內容,這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說在《為父母分擔》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父母表現為愛的舉動給羅列出來,學生們在說到這個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當學生們說得差不多或者是說得正火熱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換位思考,為什么家長會不斷地阻止學生吃那么多的零食和糖果,但是最后還會買。此外,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普及一下什么是溺愛和愛的區別,讓學生們有一個簡單的認識。
二、加大案例解讀
道德與法治和生活的結合是非常緊密的,但是小學生根本就無法對整節課程的內容進行消化和吸收,而且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邏輯能力根本就達不到那么水平,因此教師就需要加大案例的解讀,讓學生們通過案例去理解相關的課程知識。當然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案例選擇的時候選擇貼近生活的同時還要避免一些高大上的題材,而且例子的詞語和句子也需要通俗易懂,這樣才可以使得學生能夠看懂和聽懂。比如說在《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學習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們明確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而且也要讓學生們切身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如果班級中有少數民族的學生,這樣教學的效果會更好,因為有現成的例子可以作為教學案例。教師可以讓少數民族的學生分享一下自己家庭或者是家鄉的變化,還有讓學生們可以進行自由的交流,對相互之間的文化習俗進行了解,這樣可以對學生的包容之心進行培養,養成學生相互尊重,和平相處的習慣和道德思維。
三、優化內容設計
小學生的自覺性非常差,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法法,那么學生根本就無法完成道德與法治的內容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對教育方法進行改革,將教學關系進行改變,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身體驗效果以及學習效果。
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及優化可以直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還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以及思考。在進行情景內容設計的過程中,問題的設計以及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需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而且還需要注重學生的體驗感[2]。比如說在《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的學習中,教師肯定會教授到關于做家務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教師不能進行簡單的說教,需要以視頻等形式讓學生進行自行的理解,例如播放一些相關的紀錄片或者是公益廣告等,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個代入感,這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相關意識,并且相比于說教的教育,這種方法所產生的效果會好很多。
四、搭建教學情景
道德與法制教育中教學情景的搭建需要十分謹慎,因為教學情境教學法學生們的代入感是最強的,如果搭建的情景脫離實際或者是內容有瑕疵,那么會給學生造成相反的結果。所以在進行情景搭建的過程中需要以教材知識為基礎,然后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加入進來,這樣才可以讓整個情景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說在《生命最寶貴》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威脅學生生命安全最常見的一些危害進行總結,然后搭建一個教學情景將這些內容展現給學生們,在教學情境中學生們會提高對于這些危險的關注程度,并且形成基礎的印象,在未來遇到相關潛在危險時會形成一個躲避的潛意識。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法,這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以及法律意識,并且還可以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仁玉. 淺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法的應用[J]. 新課程(上),2019(4).
[2]馬國賢. 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觀察(下旬),2019,008(0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