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嘉悅

【摘 ?要】近年來,小組合作這一教學理論愈發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用。小組的作用能否充分發揮,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運用,這是體現小組合作學習是否真正有效的兩個關鍵性問題。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關鍵;學習內容
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遵循“難度大于個體能力、小于小組合力”的原則,難度大于個體能力,使小組合作成為必要;小于小組合力,可以保證小組合作的成功。但是要想小組合作的效果更理想,我想還是需要從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下手,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類:
一、重點難點要抓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的重點往往是難點問題,大多數學生或是半信半疑、沒有十分把握,或是一知半解、無從下手,這時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就會你一言我一語,大家相互啟發從而形成更加豐富而深刻的理解。例如:上《面積的變化》時,小組通過合作得出了平面圖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n∶1],它對應邊的比不變還是[n∶1],但面積比是[n2∶1]的規律。這個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但它的發現有一定難度,學生弄不清到底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看不出表中的數字間的聯系。在這里小組合作學習就很好地突破了重難點,每個人先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實踐、思考,然后進行綜合,在相互啟迪中找到了觀察思路,得出了結論(個體在短時間內難以達到這樣的程度),節約了課堂時間。
二、方式方法要選好
使人模棱兩可、易產生認知沖突的內容,值得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在認知沖突點上就模棱兩可的結論,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辨析達成一致意見,澄清認識。
例如:學生在解決上圖的這道題時常常會出現兩種答案(燈塔3在輪船的南偏西75°或南偏西15°方向),很顯然,結果只有一個,那么學生就產生了認知沖突,這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呈現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樣學生就會在辯論,說理中深入理解南偏西方向應以正南方向為標準方向,從南向西數度數。
三、開放內容要發散
由于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對同一問題常常表現出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問題解決策略,當問題所涉及的問題知識點較多或需從多方面考慮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個體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超越自身的認識,比較全面地認識事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例如:在解決應用題:小紅原計劃30天看書1500頁,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看20%,實際只用了幾天就看完了全本書? 一般學生不可能從以下一些思路(按比例分配、工程問題、分數分析法)全面地進行列式解答。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再進行充分的小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學習效果。一方面每個學生都有表達個性思想的機會,另一方面能突破個人思維的局限,拓寬視野。
方法一:[1500÷[1500÷30×1+20%]]
方法二:[30÷(1+20%)]
方法三:[1÷[130×(1+20%)]]
四、綜合實踐要靈活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每一冊每個單元之后都安排了綜合實踐活動,這種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探究性特點的活動特別適合運用小組合作來學習。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不僅能體會到合作的成就感,更能感受到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運用。例如:三年級下冊的《設計校園》,教師可以安排小組從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設計方案三個方面進行實踐活動。
五、復雜操作不放過
一些操作性強、工作量大的內容適合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同伴的幫助有助于降低個人操作難度,減輕個人工作量,提高課堂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例如:二年級下《統計》教學,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小組內分別收集不同的數據,再通過交流匯報整理數據,實現信息的共享。
六、練習作業來幫忙
這種類型的小組合作學習,通常在2人小組內進行,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學習了《表內乘法》后,教師可以讓同桌二人互相出表內乘法的口算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在完成課堂作業后,教師可以讓同桌兩人互相批改作業,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及時查漏補缺。當然真正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絕非易事,我僅僅只是嘗試著深入、持續地跟蹤課堂,展示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中具體的問題和真實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