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推行以來,我國各學科的教學模式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教師們通過對新課標的研究,也逐漸認識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各種問題。作為高中數學教師來說,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來提升教學質量。其中,反思性學習就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方法。本文針對反思性學習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希望對高中數學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反思性學習;實踐;思考
反思性學習實際上進行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然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圍繞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然后找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反思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分析能力、邏輯能力都會得到提升,而且,學生會更加正視自己的問題,培養自己反思的能力。
1.反思性學習應用的積極意義
反思性學習實踐的意義可以細化為四個方面,首先是踐行了素質教育理念,實現對于教學活動的創新改革,素質教育中不斷強調要以培養學生個人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摒棄傳統教學中成績至上的現象,而反思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本身就是對于學生反思能力的一種培養,且基于反思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有效的實現自我分析自我認知,進而更好的進行學習與生活實踐,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與行為的養成,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其次深化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高中數學難度大、內容多,且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既要對于當下學習內容進行理解消化,又要回憶復習過去的知識內容,深化理解,而通過反思性學習,無疑給學生在舊內容與新內容之間,搭建了較好的學習橋梁,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反思,構建屬于自己的學習框架,及時查漏補缺,消化問題。
再次,通過反思性學習,學生能夠及時地找出自己的不足,并且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進一步了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促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其他內容。
最后,通過反思性學習,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其他能力。如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反思性學習,能夠幫助學生練習過去與現在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而學生在回憶過程中,就能夠通過發散性思維,基于學習框架,找到主體對象,滿足了學生對于理論內容的實踐應用需求,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實踐能力都得到了強化與應用。
2.反思性學習的實踐方法
2.1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
反思性學習是對學習過程中自己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也是一個直面自己的不足的過程。要想讓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反思性學習的應用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首先應當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足夠的認識。如此一來,學生在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反思時,就會更加投入,也不會心存抵觸。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反思性學習施加一定的引導,比如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能夠隨著問題的指引,深入挖掘自己的問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成長,共同提升高中數學的學習質量。
2.2對學習過程進行優化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對于高中數學來說,知識點的難度較高,知識體系相對復雜,教師要想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進步,就應該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讓他們能夠應用反思性學習的方法來對自己遇到的問題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打破傳統的“教師掌控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在適當的時候圍繞學生知識點掌握、解題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此來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入思考,解決問題。
2.3對出現的問題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剖析
高中數學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要想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足夠的收獲,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掌握分析問題的技巧,同時通過分析問題來發現自己在掌握數學知識方面的不足。所以,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應當預留一定的時間,集中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比如,在進行數列相關習題的解答時,有些學生可能由于對數列的掌握不夠全面,在解答習題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教師應當對常見的錯誤進行集中講解,帶領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結束語
對于高中數學來說,反思性學習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帶領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缺失進行針對性的彌補,并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培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對教學的過程進行優化,讓反思性學習的方法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應用,提升教學質量。本文針對高中數學反思性學習的積極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教學實踐的建議,希望對相關高中數學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李金杰. 高中數學反思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 才智,2017(01):67.
[2]孫源. 基于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路徑研究[J]. 才智,2016(08):80.
[3]劉澤斌.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探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12(36):100-101.
廣東省湛江市第四中學 蔡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