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向來把發展教育、普及教育視為工作重點和治國的根本。隨著普及范圍的擴大,人們逐漸重視農村地區的教育問題。相較于城市而言,我國農村人口教育程度不高,教育水平也良莠不齊。由于家長選擇去城市發展,不能陪伴孩子。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都有所缺失。可以說,農村初中班主任從學習成績、學生情感、品格建成的各個方面,都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感、使命感。本文中分析了當前農村的教育現狀。基于此,對于如何開展農村教學工作、如何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進行分析,以便共同學習探討。
關鍵詞:農村教育;班主任工作;初中教學
一、農村初中教育的現狀
目前來說,我國農村初中教育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從教學環境和教育質量上看,都與先進地區具有較大的差距。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也都落后于先進地區。同時,支教老師的流動性強,教學團隊不夠穩定。學生需要不斷適應新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多老師不僅要進行教學工作,還要進行定向扶貧等其他行政工作。分散精力,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二、農村班級管理工作的特殊點
(一)留守兒童的情感缺失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大多數人選擇去發達地區謀求發展。于是就造成了孩子沒有父母陪伴與爺爺奶奶生活的現狀。孩子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無法得到父母的指導,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的思想也比較落后,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夠重視,教育方式也存在很大問題。受此影響,孩子會非常沒有安全感,比較內向。更嚴重的,甚至還會敏感多疑、產生自卑情緒。這樣對良好品格的養成,以及道德教育的進行都比較困難。孩子沒有動力,甚至還會惡性循環,放棄學習。這就要求農村的初中班主任對這一現象留心觀察,加以重視。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發現優點,建立自信心,以及做好管理工作。
(二)孩子初中階段的叛逆心理
初中階段的孩子處于青春期的初級階段,對一切事物都很抗拒。在此階段,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太能聽從別人的建議。孩子行動力強,喜歡表現,爭強好勝。而且不能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緒。這時,班主任要及時的指導糾偏。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重新對學習產生興趣。當孩子處于初中關鍵期時,由于父母無法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交流,不能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困惑。所以,這就要求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對孩子多加關注,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并對孩子的困惑和訴求耐心指導,及時解決。從而保證孩子在青春期階段能夠得到正確的引導,受到良好的教育,切實感受到初中生活的活力和樂趣。
三、管理工作中的有效途徑
(一)全面了解學生情況
了解學生情況是班主任開展教育工作的基礎,鑒于農村初中學生個體的特殊性,班主任更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實際情況。可以在前期去每位學生家里進行走訪調查,積極與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真正明白孩子的內心需求,才便于對癥下藥,抓住問題根源,引導學生進步。根據走訪了解的情況,班主任集中整理,對孩子的特性全面掌握。從中分析孩子的優勢特點,以及興趣喜好。同時,在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抓住每一個能讓孩子成長地機會。真正的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著想。
(二)真正關心關愛學生
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就是要體現教育的公平性。無論是從關于孩子性格、家庭情況,還是學生的個人能力等方面,都要做到一視同仁。這樣才便于班主任老師樹立公信力,贏得學生的尊重。有助于日后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1.學習上細致耐心的教導。
在學習上,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完善,經常存在一個課堂出現各個年級學生的現象。導致學生的知識基礎不牢固,學習程度存在差距,知識水平也有很大區別。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比較弱。老師講課時也要照顧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于比較難懂的知識,采用方便學生理解的方式進行講解。并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授課內容,改變授課方式。讓學生真正學會知識,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2.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
農村初中生多數以住宿為主。學生剛離開家,進入初中生活會有諸多不便。包括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對未知的初中生活產生的困惑,以及與室友如何相處等。這都是學生需要面對和考慮的問題。班主任老師對孩子生活上的問題也要關注。關心學生的住宿條件,飲食是否營養健康,與室友相處是否融洽,以及學生的安全問題等。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在實踐中考察,多去宿舍與孩子互動。了解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要將關愛學生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三)對成績較差的同學重點輔導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關注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的個人發展。對于這類學生的輔導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耐心。它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在生活上,抓住問題的關鍵點,清楚學生的真正需求,找出問題根源。在學習上,要耐心的對其勸導,認同孩子的學習能力,幫助樹立自信心。與這類同學進行交流時,要注意正確把握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摯的情感。使學生放下防備,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打破學生的心靈桎梏,敞開自己的內心。讓學生接受老師的建議,并且努力改變自己。讓他們真正融入集體,體現自己的價值。
(四)加強與家長溝通聯系
在農村,多數學生的家長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所以也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所以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這就導致學生產生焦慮、厭學的情緒,壓力反而成為學習阻力。部分家長甚至還宣揚教育知識無用論,導致孩子的價值觀也受其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海華.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J].新課程(中學),2019(05):207.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秦團莊鄉初級中學 董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