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不同的背景,所以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其自身在發育的過程中,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也大不相同,這也使得在教學活動開展時,必須要保證尊重學生的個性,同時也要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力,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優勢得以發揮,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彌補學生的不足。分層教學法的使用能夠滿足學生發展過程當中的不同需求,同時也可以讓教師依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全面的提升。并且,此種教學方法也能夠使教師平等地對待學生,并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開展,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也能夠促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分層教學
一、 前言
在小學階段所開展的分層教學法,其實就是需要體育老師針對學生每個人的基礎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保證學生的身體狀況和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都能夠被有效地調查,這樣教師才能夠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體能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從而保證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制定,能夠確保學生的發展更具有全面性,同時也可以實現促進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不斷成長。
二、 小學體育教學開展分層教學的意義
(一)對于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師而言,在體育課堂中,如果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學生的發展只能夠按照傳統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學生就會失去對于體育運動參與的興趣,并且統一化的體育教學模式也無法針對學生發展過程當中的差異情況進行處理。因此,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日常訓練中,教師完全可以依據學生之間的個人體質差異,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分組,再通過不同組別的內容訓練來實現提高學生的短處,發揮學生的優勢,以此就能夠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保證學生能夠對小學階段體育課程創立的意義獲得全面的了解,進而就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通過體育鍛煉來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
(二)在小學階段的所有科目教學中,體育就是學生最喜愛的學科之一,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卻十分低下,因為在體育活動中,很多學生對于傳統的訓練方式并不認同,同時也不明白這種訓練方式能夠給學生自身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收益。因此,在當前階段,采用分層教學法則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不同訓練來提高體育教學的課堂效率,并且也能夠讓學生認清自身與他人之間的體能差異,這樣就能夠在訓練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訓練興趣,并保證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自我能力的發展。此外,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也能夠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精神獲得提升,并且也能夠在此等方式下,使體育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得更為順利。
(三)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因此學生自身的個人興趣也有所不同。對此,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一直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就會因為自身的條件存在著差異性而產生對于課程的不認同感,也就是不良情緒的產生,從而就會致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缺少學習的動力而失去對于體育活動參與的興趣。并且,部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會對體育訓練活動產生厭煩心理,這并不利于體育活動的開展。對此,體育教師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則可以通過分層教學法來實現針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內容制定,并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來進行訓練,這樣也能夠調動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三、 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一)依據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很多運動的開展必須要保證學生有較高的綜合能力,因此在進行教學時,這就使得一些綜合能力不佳的學生無法體現出自身的個人價值,同時也會在活動的開展中,使其自信心受挫,進而逐漸喪失對于體育活動的參與興趣。對此,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時,必須要依據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設置,這樣才能夠保證使每個學生在參與同一種活動時,都能夠獲得不同的能力成長,并且也能夠樂在其中。例如,在進行排球教學時,針對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則可以加強其練習普通的顛球、運球的訓練;而對于一些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在訓練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對戰意識,并讓學生進行二人的對接訓練;對于一些成績十分優異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延長學生的對戰訓練時間,這樣在同一教學內容下,既能夠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能夠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參與情況,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證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既能夠獲得自身的發展,又能夠體驗到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二)依據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了層次劃分,而沒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那么也無法發揮出分層教學的實際意義。例如,在一些耐力訓練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雖然通過分層已經知道了自身的能力所在和短處所在,但是如果教師沒有給學生制定訓練內容和訓練項目,也會使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拉大與他人之間的差距。并且,如果一直使用同一種訓練模式,會讓學生逐漸適應訓練的強度,從而無法真正提高自身的體力和耐力。比如,對于一些耐力較為優秀的學生而言,如果教師在活動的安排上并沒有給他們加大訓練,那么學生自身的優勢也會逐漸無法顯現出來。對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則必須要依據教學的目標進行分層,為每一位學生進行量身定制的內容訓練,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使學生獲得自身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同時,在項目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都無法在體育訓練中逐漸適應體育訓練的強度,從而無法提升自身的能力,這時教師也要給予他們幫助,并在考核后,依照考核的成績,實現對學生整體訓練量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體育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并不能夠針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全部進行單獨教學,所以合理的課堂設計必然是分層教學的必要手段,而教師也需要創建一些不同的活動來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都能夠得到發展。如,在進行基礎的跳繩訓練中,教師就可以開展跳繩接力賽,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只要完成目標就可以進行下一棒的接力比賽,如果沒有達成目標則可以由下一位學生來接替上一位學生進行同等數量的競賽,這樣也能夠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當中,并使學生的能力也獲得發展。
(三)依據學生興趣進行分層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一些體育項目的開展其實并不適合學生,因為學生的骨骼并沒有完全得到成長,這也使得一些體育項目的開展可能會對學生的發育造成困擾。對此,在此階段教師只需要依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層教學即可。例如,在進行一至二年級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只需要按照教學大綱當中對于學生發展的技能掌握進行基礎的訓練,并讓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進行選擇,這樣就能夠在教師的活動制定下,使其自身的能力獲得成長。比如,教師可以將投擲訓練、彈跳訓練、耐力訓練進行組合,并讓學生依據自身興趣進行自主選擇活動項目,這樣就能夠在有效帶動學生體育活動參與興趣發展的同時,使學生的能力獲得提升。此外,教學活動越豐富學生的參與興趣就越高,所以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跳繩訓練、投球練習或者是接力訓練等內容鍛煉,這樣也能夠讓學生選擇通過不同的訓練提升個人體育素養的發展。
(四)依據學生能力進行分層
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必須要先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夠在進行后期的活動中,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訓練方式的選擇。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正式訓練活動前進行簡單的體能測試,然后記錄學生的基礎測試結果,這樣就能夠通過短暫的考核來了解學生的基本身體機能狀況,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調查問卷來了解一下學生的生活狀態。再比如進行基礎的耐力訓練時,對于有氧測試很多學生可能連200米都跑不完就已經出現了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態,而有的學生則能夠完成基礎的400米測驗,這就是學生在體能與耐力上之間的差別。并且,很多學生在參與中長跑的過程中會出現吃不消的狀況,而耐力好的學生則能夠順利通過測試,所以教師在進行劃分的過程當中,則可以在這種基礎測試的前提下來完成對學生的分層,這樣就能夠保證在進行一些耐力訓練時,可以針對耐力較低的學生進行短跑訓練,而耐力較強的學生則進行長跑訓練。此外,在進行基礎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觀察學生的身體反應情況,并對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全面地了解,這樣才能夠將學生進行全面地劃分,并在一些基礎訓練當中,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不同教學內容的學習,進而才能夠彌補學生的缺點。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分層劃分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依據教學內容來進行改動。比如,在練習蛙跳時,很多彈跳力較好的學生就會有較大的優勢,然而很多學生的耐力和體能雖然很好,但是彈跳能力較弱,則無法獲得良好的成績,這也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現場劃分,這樣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四、 開展體育分層教學的注意事項
小學階段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進行訓練時,由于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有較大的差異,并且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并不能夠通過一朝一夕的訓練就使其的發展獲得全面的提高。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逐漸提升學生的練習難度,并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體育能力。一些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學生能力不足的體現不同,所以在應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訓練,這樣才能夠在后期對比時,能夠讓學生明顯感受到自身的進步,以此才能夠讓學生擁有參與體育運動的信心。
五、 總結
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必須要保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的缺點和優點進行因材施教,以此才能夠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同時也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參考文獻:
[1]陳祖躍.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4).
[2]周歡歡.多媒體課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3).
作者簡介:王冕,浙江省溫州市,溫州市籀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