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是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隨著現代化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也在發生著與時俱進的變化和革新,各種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開始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普及開來,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創設情境教學就是在這種教育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策略。借助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教師可以一改傳統教學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更好地保障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升。文章立足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簡要概述了創設情境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從日常教學經驗出發,進一步對創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應用策略
一、 引言
創設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教學需要人為地營造一個具體而真實的學習場景,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融入課堂學習氛圍。借助這種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結合教師教學的引導,促使學生從中獲取更多知識的學習體驗,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旨在讓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氛圍中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在積極的情感互動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創設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符合現代化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性,對傳統教學來說是一種完善和提高,更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和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和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 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其優勢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創設情境教學法主要是借助語言、情境等教學作用,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并促進其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借助創設情境教學法,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氛圍中加深了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在自身積極的參與過程中豐富了教學形式,創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參與中獲得學習的樂趣。與此同時,創設情境教學法相較于傳統教師“填鴨式”的教學來說更能夠突出課本教學的重點知識,強化教學過程中的基礎知識訓練,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轉變傳統教學被動學習的狀態。除此之外,創設情教學法的教學優勢還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創設情境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認知心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認知方面大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一些新奇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感知方面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在理解層面,小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容在抽象思維和間接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大多是通過直接接觸感知和形象理解為主。因此,在日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借助符合學生學習認知特點的教學方式,拉近學生與知識點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吸收所學內容。創設情境教學法正是基于小學生學習認知特點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順應了學生學習認知的發展規律,在教學中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第二,創設情境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方面內容過于單一,課堂教學過程枯燥無味,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吸引力較弱,加上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只注重某一知識點的講解,缺乏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學習質量也相對較差。創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同時拉近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整體授課質量。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學生也可以在參與和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語文表達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實現課堂學習質量和學科素養的同步發展。
第三,創設情境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團隊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是以學生個體為單位進行的教學活動,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能力。而創設情境教學法則是在原有課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增加了團隊合作學習的內容,在構建學習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或者故事情節以學生表演的形式進行呈現,不僅拉近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加深了理解,同時也可以在組織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促使學生在鍛煉自身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懂得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從教材內容出發,合理設置導入情境
在應用創設情境教學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導入情境的時機是否合理,只有在恰當的時機和節點導入情境才能夠確保創設情境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在創設情境教學時要根據實際課本教材內容開展活動,從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出發,不僅要關注學生語文基本能力,同時也要注重課本優秀教學資源對學生的熏陶作用,促使學生的情感態度、道德修養以及審美情趣同步得到提升。其次,在創設情境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實際的選擇,最大化情境教學價值,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例如,在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課文時,文章需要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去感悟關鍵詞語和句子,認真體會老屋所蘊含美好的精神品質,同時掌握課后要求的生字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拼讀文中老屋說的話,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想象一下如果換作是自己,你想對老屋說些什么?從課本教材實際內容出發,將學生帶入那種真實的情感世界中去,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去談一談自己對文章以及老屋的理解。
(二)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語文課程是一門生活化的學習資源,內容大多是對生活中所涉及的各種情感以及知識的總結。因此,教師在應用創設情感教學法進行教學時應當善于從生活化的角度出發科學設計教學策略,將課本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由于小學生年齡因素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內容接受程度更好,從生活化角度出發創設教學情境既可以順應小學生學習認知特征,同時也更能夠凸顯語文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教材改革后的部編版語文課程教材,在教學內容中也融合了許多生活化的教學資源。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找尋實例,然后再結合文章中作者的寫作思路以及寫作手法,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筆下的那種景象,進而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各種智能化教學設施在教學中應用為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資源和條件。多媒體教學設施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豐富原有的課堂教學形式,同時更有助于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呈現教學素材,便于學生結合教學素材開展高效的學習活動。因此,在創設情境教學法應用過程中同樣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施的輔助,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綠》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文教學的基礎上,以閱讀鏈接中宗璞筆下西湖的綠為對比,借助多媒體教學設施的輔助,向學生展示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結合圖片信息的輔助,達到圖文集合的目的,仿佛置身真實的景色中一樣,發揮想象的空間深入體會課文中那種意境美,強化課堂教學質量。
(四)巧妙設置問題創設情境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會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簡單來說可以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傳道、授業和解惑。按照這三個步驟逐步地深入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在這三個不同的階段,解惑主要是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培養起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就需要借助相關的問題設計來引導學生逐步地發散學習思維,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借助問題設計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從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出發選擇恰當的內容與方式呈現教學過程。例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既可以提問學生。你知道雷鋒叔叔代表著一種怎樣的情感與含義嗎?通過這些問題設計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與此同時,在問題情境的教學驅動下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及時地跟進教學設計,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點撥與引導,幫助學生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深入理解和認識雷鋒精神,豐富自身情感素養,升華課堂教學質量。
(五)多元化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真實的學習體驗
創設情境教學法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其最終的目的在于通過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質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多元化教學策略,突破傳統教學單一課內教學的限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嘗試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大自然或者社會場景,在具體真實的情境中增強學生的真實體驗,加上教師對文本內容的解讀,深化學生的理解與認識。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這一課時,就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自然,感受自然環境中真實的聲音,將自己的所聽所見真實地融入課文中去,結合作者筆下的敘述,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融入作者的世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
四、 總結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的形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從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出發合理設計教學策略,多樣化設計教學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情境教學的優勢,帶動課堂教學形式的轉變,帶動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姚仕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對策探討[J].教育科學,2017(11):106.
[2]劉華.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2018(9):209.
作者簡介:謝周穎,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城南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