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娟
【摘 要】通過繪本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來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進行干預,旨在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繪本數字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
臺灣的鐘靜教授曾經說過,如果數學是一座花園,那么數學繪本就是兒童心中的一顆希望種子。將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以繪本的形式融入數字化學習中,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與學習方式。
一、繪本在小學階段使用的現狀與歸因分析
筆者發現,當前小學數學繪本課堂教學主要集中在語言、情感、敘述方面,比較零散單一,沒有一定的系統性。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以成人的眼光去引導”“教學模式套路化”“課件為展示而展示、為數學而數學”等現象[1]。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繪本選擇缺乏主體尊重
筆者發現,不少教師使用繪本教學時常以個人的主觀意愿和興趣愛好來選擇相應的繪本,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另外,那些符合學生心智發展需要和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繪本很少被教師所推薦。因此,學生很難走進教師事先創設的情境中,師生難以產生學習的共鳴,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自然就不高。
(二)繪本教學存在模式僵化
筆者還發現,目前的繪本教學存在模式僵化的問題,主要是“純閱讀”和“純分析”。“純閱讀”主要是教師簡單地復述繪本內容,對數學知識和概念的內容并沒有深入地進行挖掘。“純分析”主要是針對繪本的內容進行交流和學習,并沒有對相應的學科知識點進行高質量地融合,這樣的教學學習缺少“數學味”。
(三)繪本使用存在認知偏差
在實踐中筆者還發現,由于經驗的缺乏以及認識的偏差,有些教師甚至將繪本作品全部掃描成圖片,制作成課件PPT,整節課學生就在觀看多媒體的過程中進行,這嚴重違背了繪本使用的初衷,使學生很難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2]。
二、繪本數字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價值影響
在小學階段,數字化學習是數學學習的方式之一,與其他學習方式互為補充,并不能完全替代[3]。將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借助繪本形式融入數字化學習中,已成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活動。繪本數字化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多元目標,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1.更新學習思維路徑
朱志平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變革的生態意蘊》一文中曾指出,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與學需要生態建構,即需要形成教師、學生、課程與教材、環境,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統一的格局。
基于此,共享的大型網上學習資源中心的建立,可以使學生在預學環節將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添加到資源中心,教師也可以通過控制端進行點贊或者實時提出修改意見。另外,所有擁有控制端賬號的教師可以在資源中心進行集體備課,教師在集體備課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語音軟件進行實時交流。大型共享學習中心采用多用戶、多層次的管理辦法,采用多種分類方法和多種檢索形式進行管理。在資源共享的時候,該平臺還十分注重個性化管理,設置了教師資源、學生資源和名師鏈接等子欄目,方便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大數據分析處理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還可以讓數學學習的方式更為多樣,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有意義[4]。
例如,數學繪本《汪汪的生日派對》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學習情境,同時,相應的數學化學習平臺還能通過獨立解答題組式問題,后臺再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個性化的反饋報告。教師通過查看錯誤、分析原因和再練一組等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實時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學生的相關數據還會反饋到教師平臺,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面評估,進而形成兼顧全班共性和學生個性的針對性練習。
3.注重多元智能開發
平臺的設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多元智力培育。學生可以利用平臺海量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激發自己的優勢智力,并促進其遷移到弱勢潛能中去,使自己的多種智力實現均衡發展。
例如,在二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因為性別不同,學生可能會出現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相對來說,女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略勝于同年齡段的男生,男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則強于同年齡段的女生。基于此,教師可以不同學習者的不同智力發展訴求為切入點,借助資源平臺,將與多種智力有關的圖片與視覺空間智力、聲音與音樂智力和語音與言語或語言智力等進行相應的關聯,對同一知識點還可以進行分類匹配或精準輻射,充分發揮大數據精準輻射的特點,進而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二)合理挑戰,塑造數學學習新形式
1.拓展數學學習空間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在學習中產生的困難進行標注,也可以利用實時的互動功能,即時與教師或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厘米的認識 ”的內容時,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化繪本,在校內進行測量,標注出被測物品的高度,并拍攝圖片,實時上傳至學習交流平臺進行“預學習”。在課堂上,學生還可以借助繪本了解厘米的淵源并拓展相關知識,實時交流學習心得,并進行PK游戲比賽。在校外,學生還可以用課堂上學會的方法進行實踐,然后再上傳至平臺與大家分享。
2.基于問題解決需求
另外,學生可以將數學的學習情境融于繪本故事的情節中。例如,在二年級“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課中,學生可以結合繪本,實時融入形象有趣的小故事“檢查身體”。為了探求全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學生必然會分工協作,利用各種方法獲得學校本年度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數據,分別統計體質狀況等第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及格的人數。該方式能幫助學生提升團隊協作的學習能力,進而建立起基于問題解決的數學學習需要。
3.發現知識交叉領域
在實踐中,有些教師將繪本作品制作成課件 PPT或微視頻,整節課學生都在觀看多媒體,而繪本數字化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在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繪制平面圖”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數學繪本《我和爺爺的建筑之旅》,使學生知道在設計建筑物時如何使用數學知識。另外,學生根據相應的比例可以在平臺上畫出相關建筑物的模擬圖,然后借助3D打印技術將模擬圖按一定比例進行復原,使其最終感受到規律、比例和對稱等給建筑物帶來的美感。
(三)即時反饋,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1.強調多重學習層次
對源于生活的數學知識的適度點撥可以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找到心靈上的共鳴。例如,在五年級“小數的意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哼哼的“壞”點子》這個繪本故事,將小數產生的過程轉化為幫助面包店的老板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這一問題,利用數字化繪本在平臺上為每一個學生都同步虛擬了一個“蛋糕DIY”網店。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動手“分一分”和“畫一畫”,真切感受買蛋糕的過程。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運營網店的方式,自然地接受了數的概念。
2.注重學習能力提升
平臺可以讓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線上拓展到線下,提高對話交流的廣度與深度[5]。例如,在“小數的除法”這節課中,筆者借助數字化平臺將數學繪本配合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共享平臺提前選擇閱讀材料的方式了解小數除法的計算。另外,學生還可以選擇在線合作研究,詢問、借鑒、分享同學的研究成果。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平臺的終端,可以與學生開展點對點的交流與新任務推送,使每個學生得以在同一時空做不同層次的事情,以達成自我提升的目標。
3.豐富的科學評價方法
當然,平臺可以幫助教師從“照本宣科”走向“創造有為”地開發和使用數學繪本,使師生擺脫教材“文本”的束縛。基于此,結合實際情況,設計了一道全路徑的評價體系,不僅使學生的學業成果可以被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可以被評價。當然,教師、家長的參與情況也可以在這個平臺里得到體現。
三、結語
繪本數字化可以幫助師生在數學問題中共同探尋數學學習的奧秘,更主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數學學習能力與習慣。當然,筆者當前的研究能力有限,本次研究肯定還有不足之處,期待未來能通過不斷的學習,繼續深入地對該主題進行持續研究。
參考文獻:
[1]洪瑤琪,周秋華.數學繪本在小學數學活動中的價值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03).
[2]周玉仁.小學數學教學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出版社,1999.
[3]雷靜,趙勇,保羅·康威.1∶1數字學習的現狀、挑戰及發展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07(11).
[4]劉俊生,余勝泉.一對數字化學習研究的領域與趨勢[J].現代教育技術,2012(01).
[5]丁剛.用新技術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J].上海教育,2011(07).
[6]潘小福.小學數學數字化學習的深度思考與實踐推進[J].小學教育教學,2017(02).
[7]程登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的繪本教學實踐[J].好日子,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