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論述線上教學的重要性及應用方法,建議教師認清線上教學的優點與弊端,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從而提升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疫情背景 小學語文 線上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3-0017-02
近年來,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并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通過轉變教學模式或開發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轉變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收效甚微。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線上教學模式引起了教師的重視。如何結合線上教學的優勢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應該成為語文教師著重思考的課題。
一、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的應用
(一)打破常規課堂,教學模式更靈活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開展線上語文教學,可以打破常規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線上教學效率。
以《祖父的園子》為例,該文介紹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度過的愉悅的童年。在線上教學該課時,筆者沒有直接進入主題,而是以“我最喜歡的地方”為主題,先要求學生采取寫作、繪畫、電子課件等形式進行創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采用視頻會議的方式引導學生分享、展示、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而導入課題。在教學過程中,將作者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進行對比,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如在講“花園里的昆蟲”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的昆蟲及其形態;在講“作者分不清狗尾草和谷穗”時,給學生展示這兩種植物的形態,引導學生說出其中的不同;在學完課文之后,讓學生試著講述假如自己生活在作者的世界中的感受,并嘗試著將作者的世界畫出來。這樣做,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迅速將學生帶入作者的世界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術,加強互動交流
教師在開展線上語文教學時,應該重視互動交流的作用,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促進師生、生生的交流,使學生在溝通中迸發靈感的火花。
以《漢字真有趣》一課為例,在教學時需要讓學生了解漢字文化,感受漢字的趣味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時,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小組之間利用微信進行合作學習,搜集關于漢字的文化、故事等相關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漢字競賽,讓學生之間互相出字謎、對聯、歇后語,也可以分享漢字故事、發展歷史等。在比賽期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連麥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或講述漢字文化;也可以設置搶麥模式引導學生競爭,激發學生的斗志。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微信群中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漢字文化,豐富漢字文化素材。在教師組織的交流活動中,學生充分了解了漢字文化,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感受到了漢字的趣味性。而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交流活動,既有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地參與問題探討或課堂研究,拓寬思維,培養創新意識,還促進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入思考,提高了線上學習的質量。
(三)利用生活資源,豐富線上教學內容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就地取材,挖掘生活資源開展線上教學。
如《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一文通過肖像描寫勾勒出了祥子充滿活力、吃苦耐勞的形象,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使學生掌握肖像描寫的精髓。比如,要求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人物的特點并進行描述,其他學生則根據該生的描述猜測人物的職業、性格、年齡、心情等。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比較容易抓住人物特點,如在描述老人時運用了滿臉褶皺、步履蹣跚、目光滄桑等詞匯;有的學生則沒有抓住人物特點,在描述時比較籠統。針對學生的不同描述,教師要進行具體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描述人物時應該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捕捉人物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得到鍛煉。
線上教學要求教師能夠從生活中取材,盡可能地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
二、對轉變教與學方式的思考
(一)協調教學關系,構建高效課堂
在線上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比重增大,教學比重降低,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并沒有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觀察筆者發現,這是因為小學生的自學能力比較差,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難以抓住重點,從而導致學習質量難以提升。因此,在轉變教學方式時,教師應該注意協調教與學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同時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引導學生科學、系統、有目的地學習。
以《紅樓春趣》為例,這篇文章節選自《紅樓夢》,文章中出現的人物比較多,而且部分語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既可以與學生一起閱讀,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語句的含義,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中的人物關系,利用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猜測句子的含義。教師在協調教與學的關系時,根據學生的能力、學習內容作出適當調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二)轉變思維意識,適應新型教學
筆者在開展線上語文教學時發現,當遇到比較復雜的教學內容時,教師會習慣性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學生由于缺乏教師實地的實時監督,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也會降低。筆者認為,在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時,還應該轉變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意識,如教師可以采取單元教學模式,適應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學生也要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以《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這一單元為例,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精心準備《草船借箭》的教學方案,使學生了解文章的學習重點,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然后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剩下的三課內容,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轉變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意識是促進教與學方式轉變的關鍵,而通過單元教學模式,學生能系統地了解語文學習的方式,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能促進教師與學生思維意識的轉變。
(三)提升學習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在線上語文教學中,轉變教與學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線上語文教學要從這兩方面出發設計教學策略。
以《青山處處埋忠骨》為例,這一課的重點與難點都是從毛主席的動作、語言、神態中體會毛主席的情感。在開展線上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小組交流的教學策略。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接到長子毛岸英犧牲的電報時,作為父親的毛主席此時會想些什么,并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描寫闡述理由,自由發言。有的學生認為毛主席會很傷心,因為文章最后描述了枕巾已被淚水打濕;有的學生認為毛主席會后悔,因為文章中描述了毛主席工作繁忙,沒有來得及與兒子告別。學生通過闡述自己的理由,在發言中既發展了思維,又理解了文章內涵。
(四)重視家庭教育與學生發展的關系
1.重視家庭教育,使家長轉變教育理念
《三字經》中提到:“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筆者在開展線上語文教學時發現,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有的家庭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在平時注意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因此,孩子在線上學習語文時游刃有余,并且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有的家庭不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孩子對于線上學習比較敷衍,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欠透徹。基于此,教師應該重視家庭教育,通過引導家長發揮家庭的輔助作用,提高學生的線上學習質量。具體而言,首先應該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使家長重視學生學習習慣與學習思維的培養,如教師可以嘗試著將家風文化融入語文教學中,圍繞教材內容設計主題活動,引導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主題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家長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長的教育素質。
2.完善家校聯合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一段時間的線上語文教學活動,筆者認為要開展好線上教學,學校還應該完善家校聯合機制。完善家校聯合機制不僅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也包括引導家長科學、系統地教育學生。以《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為例,教學這首古詩之前筆者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要求學生了解這首古詩的含義與背景,并且將古詩的含義與背景講述給家長聽。隨后,筆者及時通過微信群與家長溝通并解釋了古詩含義及背景,讓家長明白該預習作業對學生體會古詩意境的重要性,使家長重視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度。在與家長細致溝通的過程中,筆者還指導家長如何科學地教育學生,從而提升了學生線上語文學習的質量。
在線上教學中,教師雖然需要克服許多困難,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也給了教師更多的啟發和靈感。通過線上教學,我們意識到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意識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并且重新認識了教與學的關系。根據線上教學的思考,我們嘗試著通過完善家校聯合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潛能,通過轉變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最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吳艷珍.線上共成長 靜待花開時——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經驗分享[J].福建陶研,2020(1)
[2]楊毅.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2)
[3]徐海英.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9(11)
[4]王曉燕.家校融合“小”微信,閱讀訓練“大”舞臺[J].學周刊,2020(1)
[5]戴譽魁.走出“薦讀”尷尬,闖入“悅讀”世界——例談基于微信平臺的家校融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
[6]常佰勝.網絡環境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20(2)
作者簡介:黃冰(1988— ),女,廣西浦北人,大學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