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新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問題。青少年的核心素養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的長久發展,因此,學校及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簡單分析核心素養與校本課程建設的相關內容,希望對相關人員的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核心素養 校本課程 建設方法
現階段,積極培育和有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是新時期我國進行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在學校課程建設工作中,它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所以,相應的管理者及教師應想方設法解決當前校本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校本課程建設有機結合,進而培養出具有較強核心素養的人才。
一、概論核心素養的含義
要想準確定義“核心素養”,首先就要準確定義“素養”的內涵。所謂的素養,即comoetency,它是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97年開始研究的“素養的界定與選擇:理論和概念基礎”這一研究專題而受到人們的關注的,該研究小組為“素養”所下的定義是這樣的:“素養”為某個個體在某一特定情況下,可以成功滿足復雜情境中的要求與挑戰,并獲得成功及優質的生活所需要的品質。基于此,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素養”包含了技能、認知以及情誼,為一種符合概念,能夠后天培養,是可以通過相應的教育和訓練而獲得的,它不單單包含能力,還包括綜合素養,比較重視一個人的品德。而“核心素養”即有著必要的、關鍵的、重要的核心價值,所以,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社會要想不斷發展,必須培養青少年具備較強的“核心素養”。
我國在“核心素養”方面所下的定義并不統一,當前教育界人士通常都依據我國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對其進行理解,該文件當中對核心素養的解釋如下:“核心素養代表學生為滿足自身與社會進步需求應當擁有的品格與能力,重點關注個人素質,社會與國家情懷,同時需要培養協作進步,綜合創新的能力與意識。”
從文件表述中不難看出,所謂的“核心素養”表現的是技能、知識、態度價值,還體現了個人對社會的適應,并以此而獲取的高品質生活必須的品質,是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能力。
二、概論校本課程
所謂的校本課程,是發源于英國的。在1973年,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開展的國際課程交流會議上,正式介紹了這一概念。校本,也就是school base,翻譯成中文是“學校為本,學校為基礎”,包含以下含義: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為了學校。而“校本課程”就是各個學校按照自身辦學理念,加之學生的具體需求,對學校教育資源進行充分發揮,創建相應的課程。一方面,具有更加豐富的內容;另一方面,還可以是學生自行選擇進而學習。校本課程分為狹義和廣義。廣義的校本課程包括學校所開設的所有課程,而狹義的校本課程則僅指本校具備的課程。
三、校本課程建設對核心素養的意義
(一)能夠促進學生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要素就是課程,而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校本課程是地方課程及國家課程的補充,是培養學生素質,彰顯其個性的一種方式,必然將核心素養當作最主要的目標,從而能夠促進學生提升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及品格。此外,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校本課程建設中,不再將學生當作被動的相應的知識接受者,非常重視學生們的社會參與及自主發展。所以,把學生也納入到了校本課程建設中。基于此,學生更樂于合作開發相應的校本課程,通過自身切實體驗而進行感悟,在實際互動當中進行創新,從而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保證教學效果。
(二)可以有效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參與相應校本課程的建設不僅是教師權利,更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以往進行校本課程建設的時候,由于缺乏相應的知識經驗或被忽視的權利,沒有充分發揮出教師的作用。所以,很多教師的教育觀都是狹隘的,成為了教書匠。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校本課程建設,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還為教師提升自身業務能力提供了相應的機會。首先,他要求教師自身積極研究核心素養內容,對國內外較為成功的核心素養校本課程建設進行借鑒和比較,從而使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自然的將核心素養有關內容滲透到校本課程當中。其次,通過建設校本課程,教師可以獲得相應專家的指導及系統訓練,且可以同更多教師進行合作和交流,從而有效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三)能夠推進學校文化的特色化
現階段,在校本課程建設工作中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即缺少核心價值理念和目標導向,所以,選擇校本課程內容的時候就非常隨意。核心素養恰恰可以為相應的校本課程提供理論框架及目標指引,這樣學校在課程建設的方向上就具備了一致性及適切性。此外,校本課程還能有效彰顯學校的文化。由于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及價值觀念都是不一樣的,過往歷史、教育階段、現實情況也都有所差異,所以,學校開展校本課程建設工作的時候,就必須分解并細化“學生核心素養”。
四、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校本課程建設方法
(一)開展多樣化的校本課程活動
一方面,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要具備比較扎實的文化;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參與及自主發展。如果單憑國家統一的課程很難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質,校本課程的豐富與補充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綜合實踐課程可以把不同學科的知識有機融合到具體的情景當中,從而推動學生們可以在親身的體驗當中形成思考問題的思路及解決問題能力。校本課程能夠充分展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對學校的歷史和傳統加以凸顯,從而使學生們不知不覺就可以形成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校本課程更能實現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性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教學目標更加精確,從而使學生可以發展個性。社區拓展課,能夠與社會進行良好對接,從而使學生在參加相應的社區服務活動及工藝活動中形成一定的責任感。
(二)多主體共同開發校本課程
開發校本課程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其中,教師、家長、校長、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均為主體,在開發校本課程中都應該進行積極的相互配合,從而彰顯出自身的價值。校長是比較了解學校的歷史和現在的人,了解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及特點,所以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應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領導人員;教師是最了解各個學生特點的人,擅長的是同學生進行互動,所以在開發校本課程工作中應科學選擇教學內容,是進行課程設計及具體實施的人。學生比較了解自身訴求,也知道在學習校本課程中自身的感悟,所以要成為選取和評價課程內容的主要群體。家長是對學生抱有最高期望的人,最希望學生具備較強的核心素養,樂于分享自身成長的經驗,所以要在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中擔任新生力量。社區可以對人際關系進行有效解釋,對社會問題進行大膽揭露。所以,社區工作人員具備較為豐富的實踐案例,在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中應積極擔當起較強的滲透性力量。盡管開發校本課程工作中各個主體所承擔的責任不一樣,可相互間是緊密聯系的,只要大家形成合力,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獲得高品質的生活,成功的人生,學生就必須具備較強的核心素養,而校本課程則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劉國飛,馮虹.核心素養視角下關于校本課程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6,(7).
[2]葉波,范蔚.課程改革十年:校本課程開發的進展、問題與展望[J].教育科學研究,2017,(4).
[3]丁世明.培養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科學論壇,2016,(19).
[4]辛濤,姜宇,林崇德.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