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開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體驗式教學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價值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認可與肯定。英語教學是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教授”與“接收”的過程,使得學生對英語知識缺乏直觀體驗,從而影響了知識構建與應用效果。基于此,從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內容出發,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創新進行分析,并結合體驗式教學應用現狀,探究教學改進與發展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農村小學 英語教學 現狀
一、體驗式教學的概述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是依據“情感和認知活動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形成的。根據心理學研究,個體在任職活動中,情感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人的情緒、感知系統能夠圍繞活動的進行過程與實際效果,做出動力、強化與調節的“指示”,從而達到積極地推進認知活動,或者消極地抑制認知行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體驗式教學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體驗模式將情感引導到學生的知識學習與探究中來,利用情感為認知實踐增加效能,這很好地打破了傳統灌輸式教學中學生消極情緒對知識探究活動的抑制作用,為學生的情感與認知活動的有效互動創造了條件。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探索主要依賴感性思維,情緒、興趣等情感元素對知識學習與探究有著更加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引入體驗式教學,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教學活動的優化,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體驗式教學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體驗的過程是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相較于傳統的灌輸教學中,學生在體驗中能夠獲得情感的構建,并在情感的支撐下形成新的學習動力。在體驗式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夠保持良好的互動與溝通,教師不再是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出現,而是與學生一樣的參與者、體驗者,從而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學生之間也能夠根據體驗過程展開對話,以形成活躍的參與氛圍。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習內容的呈現與學生的體驗過程相重合,學生調動主觀能動參與體驗活動的過程,就是獲取知識的過程,這樣學習內容與課堂時間之間的沖突逐漸縮減,內容的呈現更加從容,教學時間的安排也更加恰當、靈活。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獲得了情感的引導與調節,知識內容不再是枯燥單調的理論,而成為與情感認知相契合的直觀畫面等,這自然使得學生的思考與探索過程不斷深化。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能夠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下,與學生的互動溝通中,發現自身在知識構建、能力培養方面的缺陷,進而在體驗的過程中形成自我反思,并主動提升自我參與與探究能力。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能夠在開放的氛圍中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而這必然會對學生的認知活動形成強大的動力,并促進學生情感價值理念的塑造與發展。
二、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目前,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在新課程的推進下,受到教師的重點關注。在英語課堂上,教師通過設計體驗性活動,使得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得到顯著提升,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卻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
1.體驗式教學的開展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在學習與應用中需要必要的語言環境,尤其是漢英語言之間的差異明顯,語言環境的熏陶與引導就顯得更加重要。但是,在農村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構建中,語言環境的缺失卻成為制約學生參與、體驗的重要因素,如筆者所在的小學,多數學生來自于農村的少數民族家庭,在日常交流中漢語的應用尚未得到普及,英語的語境構建更是難上加難,許多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課堂之上,對于語言應用過程的體驗不足,影響了學習的實際效果;此外,學校在英語語言環境構建中缺乏重視,難以與英語課堂上的體驗活動形成呼應,壓縮了學生的英語語言環境,限制了其對英語的體驗與理解。
2.體驗式教學的推進缺乏豐富的資源支持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體驗式教學活動的設計,需要良好的資源支持,而學生在資源充足、情境逼真的環境中,能夠得到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對于英語的認知過程自然也會起到推動作用。但是,在農村小學,教學資源不足的客觀現實,卻導致體驗教學情境的構建難以對學生形成強烈的吸引力,如在體驗式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主要依托的還是教材資源,學生在與教材內容的反復互動與交流中,已經失去了新鮮感,對于其中情境的創設缺乏參與興趣,因此在體驗中消極情緒上漲,抑制了英語認知過程形成與完善;教師對教學工具的開發不足,導致體驗情境中資源有限,學生對情境的認同感偏低,無法根據教師指導,達到體驗學習的目標。
3.體驗式教學的實踐過程陷入形式化
雖然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圍繞體驗式教學這一課題進行討論與研究,但是理論體系在實踐指導中的價值卻大打折扣,尤其是面對農村小學特殊的教學環境,體驗式教學形式化的弊端十分明顯。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構建英語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對于體驗目標、體驗情境以及學生的參與缺乏詳細的預設與分析,使得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雖然能夠感受到熱鬧、活躍的課堂氛圍,但實際認知過程的構建效果卻十分有限。此外,教師對體驗式教學實踐方式的選擇過于單一,導致學生的體驗在某種程度上有回到了灌輸式教學的道路上來,從而難以達到體驗教學的真正目的。
4.學生對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參與度不高
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對于體驗性活動的參與意識較差,一些學生對于英語課堂提不起興趣,對于體驗活動缺乏認同,無論教師如何鼓勵、引導,其對于參與體驗學習依然興趣索然。在英語學習活動的體驗中,許多學生更多的是表面參與,學習過程淺嘗輒止,對于體驗式學習背后的價值缺乏自主探究的意愿,難以跟隨教師實現對體驗學習的深度參與。體驗式學習的參與范圍存在局限,這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對于體驗式活動的設計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也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條件的局限,學生的體驗式學習更多是局限在課堂,難以形成廣泛的影響。
二、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氛圍
良好的英語語言氛圍是體驗式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條件,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盡量挖掘農村英語教育資源,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機會。在英語課堂教學構建中,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對英語化課堂交流進行推進,以逐漸打破一直以來英語課堂“漢語化”的情況,以幫助學生在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中“磨耳朵”,體驗英語表達的特點,提高英語表達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此外,學校還應注重校園文化中英語元素的融入,組織學生參與英語活動,增加學生英語互動交流的機會,打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懼和抵觸,調動學生的體驗熱情,為體驗教學做好準備。
2.多角度挖掘利用英語教學資源
在農村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善于思考與探究,主動突破教學資源的局限,從多角度實現英語課程資源的挖掘與利用,以實現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落實。首先,教師應緊緊圍繞教材這一基本資源,利用文本內容為學生構建動態化的體驗情境,以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例如,在“Whats the matter,Mike”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文本中的對話內容,為學生設計一個貼近日常生活的看病情境,并指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其中人物交流對話的動機,進而在角色體驗的過程中理解“How ar you feeling”“How do you feel”等常見看病用語的應用時機以及相應的回答方式。其次,教師應注重對教具資源的開發。教學用具是體驗式教學的重要依托,是豐富情境內容,強化學生體驗的輔助材料。在農村小學教學條件相對匱乏的現實情況下,教師應從本土資源中獲取利于英語體驗活動設計的材料與工具,并通過想象與創造,賦予這些材料更加豐富的教學價值。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的調動與啟發,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入手,根據英語體驗活動實踐需要自主設計教具,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讓學生在親手制作教具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提高其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最后,教師應注重對多媒體資源的利用,雖然目前在農村小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十分有限,但是教師依然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傳遞英語音像、圖片等資源,并在現有的教學資源的互動中,為學生創造內容豐富的體驗式活動,進而在參與中實現體驗式學習的構建。
3.探索多元化的體驗教學方式
體驗式教學實踐的關鍵是在情感與認知活動之間搭建互動溝通的橋梁,將情感引入到認知活動中來,以發揮動力、引導與調節作用,而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多種多樣。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敢于沖破思維與條件的局限,為學生探索更利于參與的體驗式教學方式。例如,在“Last weekend”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設計游戲活動,引導學生體驗英語表達過程;在游戲中,教師出示一個大轉盤,轉盤的核心問句是“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而轉盤中每一塊顏色對應的是不同的活動,其中有study/play basketball/have a picnic…學生在轉動轉盤之后,需要根據指針對應的活動進行回答,并適當調整豐富句子,讓自己的“Last weekend”的活動更加豐富。這樣游戲化的教學設計,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參與、體驗興趣,同時在體驗中引導學生根據答案調整時態,并構建正確答語,進而實現了寓教于樂的體驗目的。再如,在“My holiday”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設計了角色扮演活動,即通過教具為學生搭建情境,并要求學生在不同角色中靈活插入“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I went to…”進而在體驗的過程中完成對話。這樣的教學設計將英語口語體驗的過程與角色扮演的過程相結合,使得學生在貼近生活的演繹中,能夠與角色的日常表達形成情感共鳴,進而提高體驗式學習效果。當然,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途徑十分豐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拓寬思路,不斷探究,結合學生的客觀實際構建利于參與、體驗的情境氛圍,這樣才能打破體驗式教學的形式化弊端,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激發學生參與體驗式教學的自主性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自主性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從筆者所在的農村小學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自主性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而針對此,教師應基于農村學生的實際特點,對體驗式教學做出適當的調整與設計,進而引導學生在更加積極的氛圍中自覺調動情緒,參與到英語體驗活動中來。在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注重對學生的體驗意識的培養,如在“Lets take a trip!”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圍繞話題討論,鼓勵學生用漢語表達自己的一次旅行體驗,并從學生體驗的過程入手,引導其逐漸過渡到英語表達,進而強化學生對體驗的感知與理解,形成體驗意識,自覺融入到體驗活動中來。其次,教師應注重對體驗情境的深度與廣度挖掘,在情境中通過問題引導、情緒積累,幫助學生不斷深入,在體驗到認知形成過程的同時,也能夠獲得情感的變動與發展。此外,還應引導學生的體驗過程從課堂逐漸延伸到課外,在校園活動與實際生活中拓寬對英語的體驗。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但是其應用過程卻存在諸多瑕疵,而產生問題的原因既有學生方面的,也有教學實踐方面的。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則應正視當前英語教學的整體趨勢,分析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而探索新的實踐路徑,扭轉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低效的狀態,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李進.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 :238+183.
[2]柴香.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 :111.
[3]宋姝婷.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9,(14)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