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成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要重視教學內容的整合,促成學生有意義學習;要注重寫作過程的指導,實現讀寫的有效轉化;基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意義,實現新時期小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教育落實。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開展模式,總結了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寫作 融合策略
新修訂的語文教學課標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小學語文教學要落實“新課程標準”就必須重視從多個角度實現讀寫結合,以讀導寫,以寫促讀,相得益彰。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開展模式,總結了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開展模式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整合教學有值得推薦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不是完全固定的,但是可以形成一些教育啟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出符合班級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內容。由于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起來就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設計讀代入寫、寫引發讀的內容。
1.由寫帶讀。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時期。“由寫帶讀”,就是從寫作的角度出發進行閱讀理解教學。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活動都是“以讀促寫”就是通過閱讀,來引導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創作等。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自己寫下自己的第一直觀感受,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研討,修正自己理解的點。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的《草原》在預習過程中,教師就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寫下自己最直觀的感受。很多學生寫下“讀過這篇文章之后,我特別想去大草原去看一看,那種廣闊應該是城市生活所沒有的,哪種少數民族人民的熱情應該也是城市里面沒有的。”最后,在課堂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讓學生能夠互相評價,糾正一些特別不正確的理解,其他的不同閱讀思想應該受到尊重。
2.由讀促寫。閱讀和寫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很大幫助。“由讀促寫”在教學模式主要是運用到寫作教學之中,讓學生先是大量地閱讀,然后在構思作文內容。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的習作《變形記》時,學生對于這種“第一人稱表物”的寫作形式,很多學生糾正不好自己的語氣,也找不到構思。這時候,教師就要利用導學案提供更多的寫作材料,如《我是一條魚》《我是一棵樹》《我是一條河》《外星人來地球》等著名的文章,學生在大量閱讀之后,自然就結合自身的體會,能夠確立主題,形成作文構思。兩者的相互相融,即在閱讀中提升寫作水平,在寫作中強化閱讀理解能力,在寫作中養成良好習慣,在寫作中體現閱讀成果等。
3.再讀再寫。閱讀與寫作本身就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閱讀與寫作是無法分離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再讀再寫”的教學活動,就是讓學生在拓展環境自己能夠實現對讀與寫的設計。例如,課堂教學學習了《七律·長征》,教師就要問學生:“這首詩學習之后,你有什么閱讀計劃呢?”很多學生都會表示會找一本《毛澤東詩詞》,詳細地了解一下毛澤東詩詞的內容。然后,教師就可以布置相應的寫作設計《我讀毛澤東》。從讀與寫的角度來進行教學的延伸與拓展。總之,通過開展高效的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開展有了具體可以參考的模式,但是在具體的融合教學過程中也要考慮到推行正確的策略開展教學活動,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出現。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的同時,要將二者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而具體的融合對策,就要求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首先,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閱讀與寫作是極其重要的內容。因此,教師必須要明確閱讀行為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成績,更多的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學意識,對中國文學的喜愛,以及創造優秀文學作品的渴望。所以,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閱讀理解思想,只要學生的理解不超出正確的三觀要求就應該值得鼓勵。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所謂讀者意識即寫作所預想的明確或潛在的閱讀對象,是寫作活動最重要的啟動者、牽引者和合作者。例如,為了讓學生形成讀者意識,教師可以推想推行“閱讀+體驗”的寫作教學設計。如教學《推薦一個地方》的寫作之后,教師就要求學生從游客的角度去讀自己的文章,然后設計作業:其一,假如你是“游客”,可以向“導游”提出哪些問題?請列表回答。其二,如果你是“導游”,應該向“游客”介紹哪些知識?這樣學生就會考慮到自己文章之中介紹的不足之處,然后進行適當的修改。總之,要讓學生能夠形成讀者意識就要在學生完成寫作之后能夠重新站在讀者的角度上進行閱讀,進而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實現優秀文學作品的初步創作。所以,有效的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才能較好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2.重視教學內容的整合,促成學生有意義學習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在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的完美整合,促成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活動。首先,教師可以推行單元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能夠針對單元內容進行統一的閱讀和理解,這樣能夠縮減閱讀理解的時間,也讓閱讀行為變得更為自主。部編版教材將寫作任務融入單元學習任務中,讀寫結合,在設計過程中就單獨設立習作單元,用專門一個單元用來教習作方法,這是對“讀寫結合”理念的傳承與創新。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就以《人物描寫一組》和《刷子李》為范文,引導學生學會“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其次,應對現在的學生和社會的特點,我們力圖改變和解決閱讀缺乏的情況,更加認真的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所以,在整合教學內容之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更多的課外閱讀活動,并且對課文閱讀后的體會進行書寫。
3.注重寫作過程的指導,實現讀寫的有效轉化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讀寫結合教學”,這些教學要求需要教師能夠重視對寫作過程的指導,實現讀寫的有效轉化。首先,教師要明白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的三元活動,是基于文本的公平的對話。教師必須不斷強調學生可以說出自己對于文章寫作的理解,然后教師通過寫作的基本理論進行指導。例如,有的同學覺得自己父親的臉就是“面如土色”,怎樣也不肯進行修改,那么這樣的交流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強硬要求,而是要從詞語的“褒義”“貶義”,寫作的“藝術創作特點”等角度進行解釋,讓學生理解應該用怎樣的句子或詞語來描述臉色不好的父親。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要重視教學內容的整合,促成學生有意義學習;要注重寫作過程的指導,實現讀寫的有效轉化;基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意義,實現新時期小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教育落實。
參考文獻:
[1]段福家,武傳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1).
[2]林秀華.基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分析[J].學周刊,2019,(14).
[3]譚艷麗.善于以“審美教育”主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A].教師教育論壇(第三輯)[C].2019.
[4]謝孔敏.論新時期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策略[A].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理論研究(2018年版第一輯)[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