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建設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基礎。在現代化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會計行業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正發生深刻變革,財務會計課程需要順勢而為,不斷改進、豐富和發展財務會計課程內涵,強化財務會計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關鍵詞]財務會計;課程建設;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的技術方法,對會計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顛覆性的變革。智能化時代的來臨對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會計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標準。財務會計課程必須與時俱進,結合新形勢下對會計人才的素質要求,積極謀求變革,切實推進課程改革。
1 財務會計課程定位
財務會計課程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過基礎會計之后,通過進一步學習財務會計課程可以對會計理論和業務處理產生深層次的認識,并且能夠為后續進一步學習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會計報表分析、VBSE等會計專業課打下良好而且堅實的基礎。同時,財務會計課程還是學生盡快適應就業崗位的基礎。通過財務會計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使學生達到懂理論、能操作、會分析的目的.為今后從事會計工作提供保障。再次,財務會計課程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財務會計是研究生考試、會計職稱考試和招聘選拔考試的重要考試科目。總體來說,財務會計課程具有難度大、內容多、應用性廣、實用性強的特點。
2 財務會計課程建設目標
首先要達成知識目標。使學生深刻理解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原則和理論方法,對一個企業或公司的常見經濟業務及其會計核算方法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要達成能力目標。不會應用是學生學完會計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除了強調財務會計的知識目標,還要培養學生的會計基本核算技能,以使其能有效地分析、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企業會計實務中的問題。
最后,要達成素質目標。靈魂迷失、焦慮迷茫是現代年輕人無法回避的注腳。財務會計的人文氣息和思想價值長期被其應用性掩蓋,導致培養的會計人才視野窄、功利性強、職業道德意識淡薄。所以,更要注重學生素質目標的培養,加強思想的引領和文化的融入,使學生具備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
3 財務會計課程建設的策略和方向
3.1 扎實開展課程研究
課程研究是財務會計課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堅持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更具科學性和現實針對性。在教研活動中,需要教師分享彼此的教學經驗,并通過深度分析與理性歸納,從成功或失敗中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教學規律。在教學中,應該做到磨教材、磨教法、磨教學過程的“教學三磨”。通過磨課,從不同的觀察視角,提出改進的意見建議以及重構的思路,以提高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效果。
3.2 重構教學內容
為達成財務會計“兩性一度”的建設目標,需要對財務會計課程內容進行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重構,應確立四結合的課程內容,即“課堂教學與行業教育有機結合、課堂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機結合、課堂教學與創業教育有機結合”。
首先,打造財務會計課程鏈路。一是遵循“知識——能力”教學鏈路主線,以財務會計學科專業知識體系為主線來組織課程內容,同時以初級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能力為基礎,強化教學內容。二是在專業教育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社會需求的是“知行合一”的會計應用人才,德才缺一不可,需要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結合課程思政強化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會計實務中,會計信息失真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從2018年的“慧球科技”到2019年的“康美藥業”,再到2020年的“瑞幸咖啡”,頻頻發生的造假風波,引燃企業的信任危機,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說明部分會計從業者誠信缺失。因此,財務會計課程的內涵必須外延,不僅要有“教”的參與,更要有“育”的配合,通過將知識傳播與職業道德錘煉相結合,巧妙地把“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價值觀融入富有新意的案例、故事、任務等,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工匠精神的弘揚和培育,讓財務會計課程“動起來、活起來、熱起來、亮起來”。同時,在課程中講解會計名人、會計故事、會計新聞、知名校友采訪等將思政內容恰當地鑲嵌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職業道德之外,在培養會計方面的人才時還注意到不能死板的去教學,要在會計的基礎教學的同時培養他們的風險意識及合作意識,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實現思政目標。
其次,在課程設計中引入學科行業的前沿發展內容。通過設立“學術沙龍”及時捕捉行業動態,將國內外最新的財經信息和學科前沿的發展動態植入教學。同時,授課中要結合最新的經濟和行業等形勢變化,如針對疫情時期部分企業可能面臨“余糧不足”的現金流危機情況,引發學生思考對于企業來說,到底“有錢更重要”還是“賺錢更重要”,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再次,以問題為導向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梳理。要轉換立場,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對知識點進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培養學生知識歸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程結構上,需要按“會計報表一會計報表項目一會計報表”順序安排結構,突出財務報告在財務會計中的核心地位。在教學中要努力做“有效的教學”,增加一些“智力挑戰”,不再單純根據經濟業務事項來談賬務處理,而是培養學生具備一種更高的、更深入的財務會計學習思維,訓練學生的高階思維意識,使學生既知道是什么,還掌握為什么。
最后,進行“課證融合”。為實現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的有機結合,需要順應新時代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解構會計職業能力,將初級會計師考試內容嵌入財務會計課程體系之中,保證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前沿性,以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拓寬未來就業的砝碼。
3.3 創新教學方法
(1)利用混合式教學方法。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推動了財務會計課程向“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的轉變,為實現立體化教學奠定了基礎。財務會計的混合式教學可以在線上通過MOOC、SPOC、移動APP等,豐富學習資源,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做好課堂的前期準備。課上側重討論和講解重點難點,通過生講生評、以練代講、研討辯論、案例教學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高階學習。
(2)采用快樂教學法。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快樂教學法。比如組織會計情景劇競賽,讓學生在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景劇中深入理解財務會計,寓教于樂。還可以嘗試把常用的一些會計知識融進學生喜聞樂見的歌詞或編寫成三句半等,以傳遞一種簡單、快捷、快樂的會計知識。還可以引入會計科目撲克,并舉辦會計科目撲克競賽,將財務會計課程中抽象的知識以快樂的方式呈現,以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也可以將“體驗型”課型應用到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讓學生以會計主管、會計或出納的身份去體驗各種不同會計業務的操作處理。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對會計各崗位的職責了解的更充分,對會計知識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從而實現了會計教學與會計實務的“無縫對接”。
(3)嘗試翻轉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提前擬定教學任務,布置教學案例,明確教學要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程知識進行分析討論。學生在課下自主規劃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節奏,學習方式,完成學習并進行充分地討論。然后由小組成員在課堂上展示討論成果并進行小組互評,最后編制案例分析報告。翻轉課堂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溝通交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4)進行賽事推動。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財務會計的積極性,可以組織會計分錄和會計技能競賽,并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各類各級比賽。學生通過比賽可以提升實踐技能,反思自身學習的不足。教師通過指導競賽可以總結教學不足,提升教學實用性。
(5)參觀體驗法。還可以把課堂搬到企業車間、倉庫、博物館、會計師事務所等,讓學生進行參觀體驗,以獲得直觀的親身體驗,從而受到感染,獲取教材上沒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3.4 優化課程評價方式
在財務會計課程建設中,需要對課程考核評價方式進行優化升級,從“功利化的課程評價”,轉變為“人性化的課程評價”。在評價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要反映出學生真正的學習與學力。在評價內容上,可以將課堂討論、隨堂測驗、案例分析、展示與辯論等環節均納入考核維度,在考核手段上,可以利用移動APP、雨課堂、慕課堂、釘釘等現代化手段開展線上測試、學習、互動、小組討論等,進行更方便、更環保地過程考核。例如,預留小組作業,要求學生搜集行業熱點和典型案例,結合財務會計知識點,做成課件或視頻,進行課上分析講述,分析時除了要求學生綜合運用財務會計知識進行深入解讀,還要求學生融人職業道德等思政內容,最后由教師進行集中點評。
3.5 充實教學資源
授課中,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慕課資源,提示給學生最受會計人員喜愛的微信公眾號和會計網站,另外,結合學生考研和就業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歷年的一些考試真題。還可以設置專業經典導讀。精選一些通識經典著作和專業經典著作,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培養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們的溝通、協調和語言表達能力。
3.6 加強團隊建設
堅持“內培外引”和“請進來、走出去”等工作,優化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知識結構和職稱結構,強化團隊意識和敬業精神,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第一,加強對專業教師的培養,鼓勵中青年教師提高學歷和到國內外一流大學作訪問學者和進修學習。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把好青年教師上課關,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撰寫論文,申報各類教研科研項目;第二,樹立具有示范及帶頭作用的教學名師,發揮“頭雁”作用,以引導和激勵團隊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教研和教改工作中;第三,以課程組為核心,實行集體備課、說課、聽課、評課制度。第四,鼓勵教師到行業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實踐鍛煉,加強校企合作,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構建更廣泛的人才共育平臺。第五,要求教師深入挖掘財務會計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將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以實現“全員育人”的課程思政目標。
[參考文獻]
[1]董必榮,劉海燕,會計學一流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9 (10).
[2]王東清,劉靜靜.高校會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經濟師,2019 (03).
[3]陳文晶.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J],現代經濟信息,2019 (03).
[4]張曉磊,何云輝,大思政背景下財務會計課程“思政”融入點初探[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 (10).
[作者簡介]林麗(1976-),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