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永慧
摘 要:議題式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是實現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重要抓手。但對于如何理解議題式教學以及如何進行議題式教學的精致設計和實施,還存在著一些模糊的認識。意在分析學生信息來源高度豐富的情況下,議題式教學的必要性與其對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效果,實現從關注知識到關注素養的轉化。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教學設計;核心素養
一、淺析議題式教學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把“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作為首條教學與評價建議,議題教學成為實施活動型學科課程、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教學方式,應貫穿于思想政治教學的全過程。議題教學既不等同于問題教學、案例教學、話題教學、主題教學,也不等同于源于美國的,在西方社會科學教學領域廣泛采用的議題中心式教學。議題式教學的必要性是指在當下的社會背景與教學要求中,議題式教學有其得天獨厚,不能代替的優勢。將從議題式教學產生的背景與議題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區別兩個方面淺談議題式教學在今天的必要性。
1.議題式教學產生的背景
信息社會下碎片化閱讀變得愈發普及,通過現代多媒體便能獲取豐富的資訊。資訊來源的豐富,也就意味著各種信息不同的立場觀點,其中不乏與教科書知識相悖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一味以教師的身份、威嚴進行傳統式的教學,不僅容易讓學生產生抵抗情緒,還不能有效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議題式的教學方法是圍繞議題進行的教學,通過師生之間共同探索、研討去解決議題,在解決議題的同時培養學生應對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新課標中就對議題式教學有了說明。
2.議題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區別
一名教師在三尺講臺上揮灑汗水,將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而學生們則認真聽講,埋頭筆記。這好像是我們熟悉的課堂場景,但是議題式教學的出現,可以說是給了我們一個截然不同的選擇。“真理愈辯愈明”通過議題式教學,讓學生的思想實現碰撞,在解決障礙、溝通理念的過程中的知識汲取相較于學生單方面被動吸收的知識汲取,是有其優勢的。學生身臨其境的思考,不僅會讓他對議題的認識更深刻,還會讓他對社會、輿論熱點有更加迅捷的反應與思考速度。
二、議題式教學的設計
作為核心素養培育具體化和可操作化的重要載體,議題式教學是在繼承歷史經驗基礎上教學方式的一次重大創新。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議題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理論和實踐系統。《新課標》指出:“教學設計能否反映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的思路,關鍵在于確定開展活動的議題。”從這段表述,一方面可見議題設計的重要性,它是教學設計的“關鍵”;另一方面,“能反映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的思路”是對設計議題總原則的界定,思想政治教學議題的設計必須服從并服務于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實施,并把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根本目標。
設計既指整個教學的設計,又指對于議題的設計。只有二者有機、立體、無縫的結合,才能讓議題式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大,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議題式教學可以說是一場賽跑,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是最后的終點,議題式教學開展的過程就是賽跑的過程,而教學設計、議題設計就是保證這場賽跑能夠順利進行的規則。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開展議題式教學,就必須重視設計。
1.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要服務于議題,同時相對的,議題的設計也要讓學生在“議”這個過程之后能夠完成教學設計上的重點、難點。這二者是互相補足的。整個教學的設計,還包括在“議”這個階段以外的其他部分,要對“議”沒有做到的地方進行補充、鞏固。
2.議題設計
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靈魂,議題的選擇則是關鍵中的關鍵。一個好的議題一定是可討論的,能夠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可以展示其中的價值判斷、價值導向。能夠體現出教學難點,同時又可以在“議”完成之后解決教學難點。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根據學生的客觀實際,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與瓶頸,設置可遞進解決探討的子議題。
(1)情景設計
情景作為議題式教學的載體,在議題式教學中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議題和活動的開展、解決都要借助情景這個載體。一個好的情景,在作為載體的同時,還能極大的將學生帶入其中,切實地提升學生在解決此類問題時的能力。情景的設計,要能夠體現出議題的實踐價值,讓學生在一個近乎真實的情景下實現思維碰撞。
(2)活動設計
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達到服務議題、服務教學的目的。活動的開展可以采用社會實踐和在課堂、校園內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將所學的學科知識轉換為核心素養。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合作、競爭這樣的互動方式來共同完成議題,對議題進行探討、研究。
三、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教學設計為例
在進行這個課程的設計時,我以“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矛盾嗎?為什么?”為議題,這個議題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直接指向對文化的認同與繼承,對文化的創新這兩個素養目標。但這個議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時因為議題中的“繼承”與“創新”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詞語,該議題還具有一定的思辨價值,有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作用。這個議題也具有一定難度,因而筆者設計了相關的子議題。
1.為什么《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對民間傳說中哪吒的故事進行大量改編之后,能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票房創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紀錄?
2.為什么由知名影星所演繹的改編電影《封神傳奇》在票房和口碑上不理想?
3.繼承和創新,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4.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這四個子議題從現實中分別代表創新成功與失利的兩部電影到相對抽象、思辨的理性認識。從現實到感性,又由感性轉到理性,最后再跳脫材料的限制,回到原點來思考解決現實問題。
在確定議題之后,便要進行情景設計。一個好的情景,要有足夠的融入感,讓學生身臨其境,對子議題進行思考,彼此間交流,思維碰撞。同樣以此課為例,筆者在課堂上播放《哪吒之魔童降世》與《封神傳奇》兩部電影的節選,讓學生似乎置身影院,在他們是購票觀眾的前提下對兩部電影所進行的繼承與創新做出評價。
同時筆者以課件的形式將兩部電影中繼承民間傳說、改編創新民間創說的部分進行歸納展示。在觀影結束之后,設計相關活動:
1.設定學生為編劇,讓學生探討修改《封神傳奇》的劇情及畫面,如何令同一題材改編的《封神傳奇》也能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受到歡迎?
2.提出疑問:怎樣進行文化創新?由學生思考研究后回答:立足于實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提出疑問:為什么迪士尼動畫風格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能比群星云集的《封神傳奇》創更好的票房紀錄?由學生思考研究后回答: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創新是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封神傳奇》一味地將現代元素融合到影片中,但是既沒有抓住傳統文化的優秀之處,也沒有將現代的新的優秀精神融入影片當中,只是一味地追求視覺刺激。
4.筆者參與到學生的“議”當中去,與學生一起探討《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中的傳承與創新是什么關系,如何得以體現。師生思考研究后得出結論:《哪吒之魔童降世》以現代優秀的動畫技術,將中國傳統審美的山河秀麗,神話瑰麗展現到觀眾面前。更重要的是影片將家國情懷、尊老愛幼、拼搏不息等眾多優秀民族精神用寓教于樂、老少皆宜的方式把神話經典演繹出新意,同時在影片中還體現了自由、抗爭命運等眾多時代精神。
結束子議題的討論之后,就可以帶領學生回到主議題的研究。通過幾個子議題間環環相扣、步步推進的思考,學生對于主議題“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矛盾嗎?為什么?”已不會感覺到無從下手,反而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在教師參與,彼此交流之后,得出:不矛盾。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不竭動力。
議題的“議”結束之后,作為教師,還需要對本次“議”的過程進行評價,評價要客觀,點出亮點及不足,同時還要注意給學生一個正反饋,讓他們對議題式教學進一步產生好感。同時還要讓學生進行反思總結,讓他們探討自己剛剛的觀點是否能進一步提升。在“議”的過程中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可以改進之處。
四、議題式教學開展的意義及其對核心素養的提升
1.議題式教學的開展不是簡單的為了創新而進行的形式創新,在形式新之外,議題式教學是在議題、情景、活動三者良性的互動,有機的結合的情況下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做出的努力。現階段看來,議題式教學對提升學生的思辨、邏輯分析能力有著傳統教學方法難以企及的優勢。同時,一堂成功的議題式教學,可以有針對性地根據課本內容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2.以應用心理學為例,許多大學的教學方式都不再是簡單的由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是師生共同探討、研究。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進行討論。在普通高中進行議題式教學,對學生今后在高等院校學習的能力有一定幫助,可以幫助學生提前適應。
3.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學生們通過議題式教學中“議”這個過程得到知識,這一過程中學生進行的思辨、創造、學習所得到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是被動式學習所獲得的成就感難以比擬的。其中第五層次“自我實現”的需求被滿足后作用于個體的激勵作用有利于個體今后的學習生活,提升其核心素養。
在新時代要求、新課標要求下,我們不能把議題式教學當成一個抽象、虛幻的名詞,而是一個我們迫切需要開展,并且不斷磨礪此項技能的教學方法。以“議”帶“思”,以“思”促“學”,創造一個師生共同參與,共同進步的良好課堂氛圍。議題教學不是純學科理論的研究,更多是關注與學科相關的實踐問題的探究,它既有課內的思辨活動,又有圍繞議題的課外綜合探究活動,其實質和核心是思辨和質疑。“唯有尊重學生自主辨識、選擇的權利,幫助他們經歷以建設性批判思維為特征的辨析過程,才能使其真正認同“基本觀點”,實現有效的價值引領。讓思想政治這門課能夠脫離理論之高閣,真正地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其核心素養。教師也要及時轉變認識,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做“四有”好老師,以一寸粉筆,一方講臺,為祖國培育更多優秀青年,落實立德樹人,共同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李曉東.議題式教學設計與實施中的幾個關鍵問題[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9(1):25-28.
[2]王悅.教學議題的界定與實施[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236(2):132-135.
注:本文系福建省南平市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培訓課題研究項目“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的架構研究”(項目編號:zxzzxd201800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