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琳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相通的,閱讀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作文的質量,學生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為寫作積累素材,對于作文整體結構的把握、自身情感的表達都能夠有所提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意識到二者之間的聯系,能夠有效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
小學語文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對于優秀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通過聽說讀寫的方式全面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保守老舊、缺乏創新,導致學生對于閱讀和寫作的學習重視不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無法有效將二者結合起來,達到二者互為促進的目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于閱讀寫作教學一體化的認知,通過創設相關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通過對經典課文的仿寫等方式來充分意識到二者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促進作用。接下來我們通過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一體化的現狀分析以及應對策略來幫助教師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一體化的教學工作。
一、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一體化的現狀分析
1.讀寫分離問題突出導致整合效率低下
由于讀寫結合是最近提出的新型教學方式,導致許多語文教師還沒有完全調整和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在進行讀寫一體化教學過程中無法準確地對二者進行有機結合,經常容易顧此失彼,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及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忽視了在講解過程中對于文章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的有機滲透,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往往只偏重對于寫作技巧及寫作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與閱讀教學的有機結合,長此以往,學生無法真正認識到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讀寫一體化的教學目的也無法真正達到。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只著重剖析文章內涵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無法對文章的寫作技巧進行發散性分析,在進行寫作訓練時也只是機械地根據教師所教授的寫作方法來進行寫作,無法靈活地將閱讀過的優秀文學作品進行借鑒,寫出來的作文缺乏靈氣。學生無法意識到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就無法真正在實際學習中主動將二者聯系起來,讀寫一體化教學的效率就無法得到保證。
2.教學方式缺乏創新無法提升寫作能力
許多教師在進行讀寫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思維模式量化,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手把手地教學生去進行閱讀分析和寫作訓練,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缺乏對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能力的引導,一味機械化、模式化地要求學生對于范文進行模仿,在進行人物文章寫作訓練時機械地對人物文章進行模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只是對教師灌輸的知識機械地記憶,沒有創新意識和思考意識,最終也只是形式上的讀寫一體化,無法真正讓學生對二者之間的聯系進行思考,真正提升二者的能力。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在一開始即對文章全篇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講解,沒有給學生留出思考提出疑問的空間,也沒有給學生留出自主閱讀的時間,長期如此,學生對教師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也難以養成。在進行寫作教學時,長期受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寫作教學模式單一,通常都是給出一個題目然后提供一篇范文讓學生進行模仿,導致學生寫作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更遑論創新,學生對于寫作的創新能力也無法養成。
3.讀物質量參差不齊,影響學生鑒賞能力
目前市面上的小學生文學讀物質量參差不齊,小學生年齡尚小,對課外讀物的優劣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時往往忽視了學生課外對于學習知識的追求,只重點專注于課堂之中,沒有在學生進行課外讀物選擇時給予正確的建議,長期下去,學生閱讀了大量文筆拙劣內容缺乏營養的讀物,影響了他們對于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無法分辨哪些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在寫作時也會受劣質讀物帶來的負面影響,無法寫出立意深刻、有內涵的優秀作文,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小學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一體化實施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一體化時首先要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情境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利用小朋友都很喜歡的講故事的方式營造氛圍,有效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融入教師建立的故事氛圍中,通過感同身受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寫出更加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賦予作文生命力和靈氣;還可以利用問答互動形式來營造具有生活化氣息的情境模式,學生對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內容會更加具有參與感和積極性,回答問題也會更加積極踴躍,真正實現閱讀寫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課文《火燒云》時,教師可在上課前以問答的形式創建教學情境,在課前對學生講:同學們,大自然經常有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同學們都知道哪些神奇的自然景觀呢?對于學生給出的回答都給予肯定,接著提問同學們有沒有見過火燒云呢?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來領略一下神奇的火燒云景象。通過情景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來對文章中描述的景象進行想象,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在學習課文第2~6段時,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描寫火燒云顏色的形容詞方式,紅彤彤、金燦燦、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作者對于顏色的形容詞生動活潑不落俗套,學生可以為以后寫作積累素材,讓自己的作文新穎獨特,讀起來令人眼前一亮,通過在學習課文時展開情境式教學能夠有效滲透讀寫一體化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2.注重積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一體化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對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佳詞佳句進行積累,同時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語句好在哪里,理解以后再進行積累才能在寫作時靈活運用并通過創新轉化成為自己的風格,通過這種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寫作知識加以滲透的方式能更好地達到讀寫一體化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共同提高。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一文時,作者在描寫秋天的景象時充滿了大量的想象,運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將秋天的景色描寫得活靈活現,作者將銀杏葉比喻成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將紅色的楓葉比喻成一枚枚紅色的郵票,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在讀到這句時,教師可詢問學生水果會你擠我碰嗎?引導學生說出不會。接著問什么才會呢?繼續引導學生說出人會。教師隨后說原來作者是通過擬人的手法,把水果寫得像人一樣呢!你們想象一下,水果像人一樣你擠我碰的樣子多有趣啊,以后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學習作者這種擬人的修辭手法,讓我們的作文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哦。通過這種方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寫作技巧是一種有效地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學生在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對文章里的好詞好句進行積累能夠更好地內化吸收,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3.鼓勵仿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想要有效開展讀寫一體化教學,鼓勵學生對經典美文進行仿寫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在仿寫過程中會仔細剖析原文,分析文章結構特征,研究文中優秀的修辭手法以及作者在描寫事物時獨特的表現力,在通過對文章透徹地理解以后進行模仿創作,創作的過程中又將學生以及對于文章的不同理解進行發散思維,寫出神似原文又與原文截然不同的新創作,這種理解文章再寫作,寫作的同時又不斷深入揣摩文章的過程正好與讀者教學一體化教學理念相契合。例如,在學習習作例文《我愛故鄉的楊梅》時,作者通過觸摸、眼看、口嘗的方式觀察楊梅,抓住了楊梅的特點,從形狀、顏色、味道三個方面進行描寫,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新鮮誘人的楊梅果,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學習作者善于抓住特點,從形色味三方面按由外到里對水果進行描寫的寫作手法來寫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水果。學生在進行仿寫的過程中,能夠收獲寫作技巧,同時在寫作過程中又提高了閱讀鑒賞能力,二者相得益彰,閱讀寫作一體化的教學成果也能得到保證。
4.聯系實際,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講,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應該緊密聯系實際,只有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進行文章閱讀時才能更好地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與情感。只有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夠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保證學生寫的作文能夠言之有物,避免脫離實際的夸夸其談。例如可以在春季或者秋季天氣好的時候組織學生去春游秋游,游玩地點可以是風景優美的自然景區,也可以是博物館等人文景區,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于景區構造、周圍環境等進行觀察和記憶,并在游玩結束以后寫一篇游記散文,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意識,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能夠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為學生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閱讀寫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目的也能順利達到了。
總之,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一體化的展開,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意識到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重要聯系,自覺主動地將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增加閱讀量,提高自身閱讀水平,在閱讀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堅持進行不間斷的寫作訓練,通過對二者持之以恒的練習將自身文化素養提升到更好水平,促進自己更好的學習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索建會.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策略分析[J].語文課內外,2020(2):210.
[2]張紅娥.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2):218.
[3]劉長梅.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語文課內外,2019(36):63.
[4]李傳靜.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契合途徑分析[J].課外語文(下),2019(1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