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英
摘 要 隨著全球一體化腳步的加快,現代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新課改革背景下的英語教學,要求教師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通過閱讀教學訓練,增進學習動力,提升學生整體語感及詞匯積累。基于此,本文將探討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 新課改;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8-0004-02
新課改革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興趣為導向,訓練其能力素質。對于閱讀學習的要求是,通過加強閱讀訓練,幫助學生積累15萬詞以上的閱讀量,能借助詞典等學習工具正確理解文章各段含義。雖然初高中教師,都在積極響應目標開展閱讀訓練課程,但訓練結果卻不夠樂觀。
一、新課改下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思路單一,授課模式死板。英語與語文一樣屬于語言類課程,因此含有多種多樣的語言知識點,這就導致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加強平時積累,還要多練習運用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應用能力。但由于初高中課程安排較緊,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也多以教材為基礎,帶領學生借助課文學習,熟悉單詞短語的用法,及一些語法知識。這種閱讀方式存在兩處弊端。
第一,其學習過程較為死板,并沒有抓住閱讀教學的特點。因為借助課文熟悉詞法應用,本質上還是在學習詞匯、語法知識,脫離了閱讀材料本身,降低了學習的整體性與綜合性,這樣學生很難體會出閱讀的樂趣,只會覺得課程乏味,降低學習興趣。第二,這種學習方法忽略了泛讀的重要性,新課標要求學生閱讀積累要在15萬詞以上,教師一味注重教材學習,沒有相應的課外延伸,很難激發學生原始動力,其在課下也不會主動去尋找其他閱讀材料,詞匯積累自然較弱。
(二)教學環境缺乏引導性,學生自身基礎薄弱。隨著時代變遷,社會各界對英語人才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很多家長從小就比較重視學生英語學習,這也導致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存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加之英語課程知識點既多且雜,因此學習難度較大,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產生為難情緒,對一些不明白的知識點也不愿細究,導致自身學習基礎薄弱,閱讀詞匯積累量低,無形中增加了閱讀練習難度。
學生基礎薄弱自然不愿意配合教師開展閱讀訓練,訓練模式也較為機械,自然不會得到想要的訓練效果。因此教師方面,要加強方法指導,通過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關注文章本身,從而找到學習切入點,才能真正體會閱讀樂趣,通過閱讀鞏固詞匯積累,并逐步增加閱讀興趣,形成正向循環不斷提升綜合能力。
二、新課改下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提升對策
英語閱讀能力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之一,相對于其他三項能力,其對學生綜合能力與積累能力的要求要更高一點,而且相關的提升技巧也沒有聽力、寫作多,需要學生耐心仔細練習,日積月累才能看出成效。但初高中生,自律意識不足,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要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效率,首先要從其興趣培養入手,接下來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最后通過加強課下實踐與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英語閱讀的樂趣,從而轉變思想態度,每天堅持練習,取得相應的學習效果。
(一)確立學習目標,重視材料背景
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最愛犯的錯誤就是學習目標不清晰,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比較迷茫,知識接受狀態成碎片化,沒有意識到閱讀練習對英語綜合實力提高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首要關注的就是目標設定。
在設定目標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注重學習的整體性,每一篇閱讀材料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以及材料背景,教師往往為了加強詞匯教學而忽略了文化介紹。因此教師在準備閱讀材料時可以結合當前社會熱點或是學生興趣所向,幫助學生了解文章背景,增加文化素養。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其理解能力也不會被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詞語所影響,反之學生還會加深對這類詞語學習印象,在以后閱讀材料中見到也會立即聯想到相關背景知識,增加閱讀興趣。第二,注重學生的層次性,學生英語能力參差不齊,在做閱讀訓練時如果用同一標準來進行考察,肯定會增加一部分學生的畏難情緒。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訓練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要為其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并準備相應的問題,以此來提高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即使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也不會因為能力不足而借機偷懶。
(二)重視方法引導,穩固學生基礎
在設定好學習目標之后,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以后,就要注重方法引導,幫助學生發現以往練習中忽略的知識點,結合閱讀訓練特色,進行練習。
因為英語、語文同屬于語言性科目,因此在練習中也有互相可借鑒之處。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英語教師可向語文教師學習,讓學生以文章為主,劃分小結,并嘗試用英語總結每段段意內容。因為初高中英語閱讀材料中心思想較為簡單,文章類型也多為記敘文與議論文。學生之所以看不懂材料首先是因為詞匯積累不夠和文章邏輯結構沒看懂,所以抓不住文章重點。通過小結總結訓練,能幫助學生提升邏輯推理能力,分清文章中作者觀點與理論證據間的區別,這樣在完成閱讀練習時,也能迅速判斷作者態度,提升理解能力。
在劃分小結之后,學生通過各段總結,結合背景介紹,學生已經大概能推斷出文章含義,接下來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文章詳解。在遇到課文詞匯時,教師不要急于向學生解釋詞匯含義,而是引導其一起分析句子結構,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含義推斷。通過閱讀訓練,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視角從文章角度進行語法學習,也更清楚語序時態的選擇。另外教師為提升學生英語積累,可在課后將課上講過的長難句或重點句型布置為翻譯作業,讓學生在課下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但要翻譯出語句含義,更要劃分清楚句子中主語、謂語等結構,從而加強對各類從句的認知程度。
(三)結合課外活動,豐富學習手段
課外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習的趣味性,擴展學生學習思路,還能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進行閱讀練習時,教師也要利用好這一輔助工具。
首先是課外閱讀積累,教師可以每周向學生推送一次趣味新聞,在每周末挑出10分鐘與學生一起學習周內一些有趣的英語新聞,在題材選擇上不一定是時事熱點,也可以是電影預告或是趣味點評,總之在內容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學生興趣。另外一定要收集原汁原味的英語新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加強對西方文化及語言邏輯的了解程度,打造更加地道的學習環境。
第二是詞匯積累方面,可以按照教材單元數分配學生學習小組,讓其提前準備和本單元重點詞匯相關的例句,句子來源可以是俚語,也可以是外刊雜志或是電影臺詞。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學習同一單詞,提高句子分析能力,逐步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三、總結
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一環,能有效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但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使其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做好教學規劃,設立學習目標,并配以正確的方法引導,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過程中的迷茫感,穩固提升閱讀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是建甌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課題“新課改下的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B1903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趙文錦.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03):133.
[2]劉芳,朱永.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