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祥新
摘 要 計算一直是學生數學學習生活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最廣泛的數學知識。盡管數學教學內容發展得日新月異,但計算仍然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了在當前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教師對學生計算能力與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 核心素養;小學數學;高年級;計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8-0202-02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數學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也必須更加符合社會發展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要求。因此,對于已經具有計算基礎和計算理解能力的小學生,教師對于計算教學策略的研究尤為重要。
一、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并減少計算錯誤率
在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中,困擾教師教學的因素之一是學生的計算錯誤率很高,并且在反復練習后改變仍然很小。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有很多,部分學生錯誤的原因是,在看到題目后或在計算過程中寫錯了題目或所列式子中的數字,比如將6寫成9,將1寫成10等等,以此類推。不僅如此,更粗心大意的學生會在改正了上面問題之后,將題目或式子中符號抄錯。還有將筆算的答案誤寫等一系列問題。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粗心大意是增加計算錯誤率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必須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是一個非常嚴謹和細致的學科,并且為了學生充分注意這個問題,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粗心不能被用作借口,以便學生可以糾正自己的計算錯誤點。只有矯正學生的計算習慣和態度,才能逐漸降低計算錯誤率。
二、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
研究表明,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更大,更容易被學習環境內的其他事物所吸引,尤其是在計算學習中。如果教師創造的教學環境不適合學生,將難以鼓勵學生進行理性的探究,這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最現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優化教學環境迅速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優化教學環境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最熟悉。最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是充滿著積極學習氣氛的學習環境,無論是基礎良好還是薄弱的學生,教師都要力求能在為其營造的教學氣氛中對自身的計算能力進行不斷地提升和優化。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可以在其中積極思考和探索,并與他人進行積極的合作和交流,最終在良好教學環境的推動下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和核心素養。
三、加強對教學情境的利用
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可以向學生講解數學計算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外,還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計算學習能力和水平。創設情境是將包含漢字和數字的主題轉換為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并允許學生現場演示這些情境,以加深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并找到該問題的關鍵所在。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的應用題中會利用到“出游”的這一情境。這一問題一直是小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如若以這個問題為主體,讓學生各自圍繞著這個問題的場景來進行探討,則可以引導學生們在一個較為有趣的情境中進行計算能力的學習。教師首先根據即將到來的季節設置情景,即將到來的春天,將會組織春游,這時就引出問題:“去多少人?租多少輛車?付多少錢?怎樣租車更省錢?”。比方說一班去4個組,每組5人;二班去4個組,每組10人;車有小汽車和大巴車,小汽車每輛60元,每輛可坐10人;大巴車180元,每輛坐40人。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此情境,來解決計算問題。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全班交流,最后得出正確答案。學生的理解比之傳統的教學方式會更深一步。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們對這些抽象的計算問題有更深的印象,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也會被提升,與此同時學生們也會對題目情境的創設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四、培養學生估算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計算過程中更多使用的是估算。但是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能力課程中往往注重精確的計算能力和方法教學,這導致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很弱,這種教學方法缺乏小學數學教學的實用性。因此,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教授各種估算知識,以便學生采用各種學習方法來塑造自己的估算意識和發展估算技能。在小學計算題中,不能只看到“估算”二字,就開始進行估算方法,于此約同的還有“大約”“大概”等詞語。例如,“某某旅行社在寒假期間共組織了幾個旅游團,大致情況如下,青島513人、北京343人、麗江488人、長白山345人。請估計該旅行社在假期期間共接待多少人?”這時就要使用所學的“四舍五入法”來解決問題。最后結果等于1690。估算思路如下:
513+343+488+345≈510+340+490+350=1690(人)
最終,學生在準確計算出結果時,就可以用估算的結果來大致驗證計算結果準確性。
五、培養學生的“驗算意識”
在大多數同學看來,驗算步驟對于計算這項學習任務是多余的存在,這就是學生在數學學習觀念中存在的問題之一。驗算是學生進行準確計算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師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步驟。在新課標的表述中,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驗算習慣的培養,從計算正確率方面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綜合素養。
例如:“△÷3=15……○,余數最大是○這時被除數是△。這道題的答案是2、47,但卻有同學得出的答案是3、48。這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驗算意識,將算出來的答案帶進題目中自己再算一次,看看是否成立。這一題考查的就是有余數除法的基本定義,在整數除法當中,如不能整除會產生余數。而且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由于除數是3,所以說余數最大只能是2,根據被除數=商×除數+余數。因此可列出算式,15×3+2=47。所以,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可以大大地減少因為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失誤,養成細心的好習慣,以免產生不必要的丟分。
教師可以使用口頭稱贊的方式,使學生能重視驗算的過程,還可以通過發放特殊獎品等獎勵措施來鼓勵學生采取主動自我提高的方式來對自身的驗算意識進行培養。在此過程中,學生有愉快的學習和心理體驗,因此學生可以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
六、結語
總而言之,計算能力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礎與重要內容。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開展計算教學時,要把教學視角放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上,教師也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路,改變以前傳統的以知識型為主的教學觀念,轉變成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能夠合理、靈活和準確地進行計算,這才是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更高境界。
參考文獻:
[1]徐燕玉.“多元表征”理念下的小學高年級計算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138-139.
[2]凃德清.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C].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