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躍輝
◆摘 ?要:在初中教學中,需要將家國情懷滲透在歷史的教學之中,潤物細無聲,慢慢地、適時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這樣,才能幫助初中學生確立正確的歷史觀。家國情懷是中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歷史核心素養,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健全學生的品德和人格。本文就此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家國情懷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量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青少年為接班人,同時,經濟全球化也使初中學生的思想受到了沖擊。歷史是極其適合融入家國情懷教育及培養內容的初中課程,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使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強烈的愛國精神。家國情懷從本質上來說是人的一種思想感情,家國情懷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初中歷史課堂滲透家國情懷教育,能有效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并增強其民族自信心。
1初中歷史課堂滲透家國情懷的意義
1.1強化學生愛國情懷
現階段,在初中歷史中,家國情懷的教育依然十分重要,這關系到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一直以來,愛國情懷培養都是我國中學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育愛國愛黨優秀青年的重要手段。初中歷史課程中包含大量與愛國情懷相關的內容,尤其是中國近代史上,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存亡而拼搏,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大量革命勇士前仆后繼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發展奉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這些歷史課程內容,無疑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素材,對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有積極作用。
1.2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品德,其中以愛國愛黨為核心。因此,初中教育也構建了以愛國主義為中心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歷史課程是廣泛包含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內涵的學科,其在中學思想道德教育中占重要地位,而在初中歷史課堂滲透家國情懷,能在引導學生逐漸強化愛國情懷的同時,促使其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形成良好品德。
1.3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
在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一代青少年能從多個渠道接觸到大量信息,在這一過程中,難免受到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響甚至誤導,對傳統文化產生質疑,喪失民族自信心。而在初中歷史課堂融入家國情懷,則能帶領學生更加深入地領略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數千年傳承的精髓,增強其民族自信心,促使學生成長為新一代的優秀青年。
2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的措施
2.1將教材與生活聯系以強化家國情懷
歷史課程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它對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歷史課程的教育能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思想。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在講述教材內容時,能有效地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通過現實中的生活去感受歷史的真實性,這對于加強學生的歷史知識和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歷史教師在講解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八課《金與南宋的對峙》這一章節的時候,其中有抗金民族英雄岳飛的歷史故事,此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在浙江杭州岳王廟的基本情況,以及岳飛墓前的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等四具雙手反剪的赤身跪像來講解岳飛抗金的歷史。又如,2013年3月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工作部署,北京卡酷少兒衛視承制中國夢主題重點動畫片《戚繼光》,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播放該動畫片的部分內容,然后再結合戚繼光的抗倭史實,來講述戚繼光的抗倭歷史。這樣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講解,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
2.2品讀教材中的歷史詩歌,滋潤學生的家國情懷
初中歷史教材中,有時會穿插著一些詩歌,這些詩歌既能真實地記錄歷史史實,同時也能表達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詩歌表達出的思想感情中就包含有家國情懷。在歷史教學中,對歷史教材中的詩歌進行講解,能讓學生更多地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并在跟傳統文化的接觸中產生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通過歷史教材中詩歌的教導,提高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知道哪些事是該做的,哪些事是不該做的,同時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與處世觀念,培育健全的人格。歷史教材中的詩歌,都是經過專家學者們反復斟酌之后才編定的,這些詩歌的內容真實,具有史實的價值,同時這些詩歌中蘊含著深厚的情感,這些詩歌大都蘊含著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深厚的愛國思想,這種民族氣節和愛國思想也正體現出了歷史詩歌的家國情懷。
2.3通過歷史名人與事件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與事件均反映了強烈的愛國精神,而且從古至今,這種精神從未斷絕,這也是中華民族經歷數千年洗禮依舊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巔的基礎。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名人事件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熏陶,使學生逐漸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反復強調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煩和抵觸,反而得不償失。因此,教師在利用歷史名人和事件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時,應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靈活調整教學形式,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感受與情感體驗,使他們始終保持強烈的學習及探索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形成強烈的家國情懷。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家國情懷是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作為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師,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以史實為基礎,然后在史實的基礎上,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就是要學生建構一個正確的歷史觀,樹立起對祖國和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慢慢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榮圣.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滲透——以《正面戰場的抗戰》為例[J].考試周刊,2019(16):136.
[2]姚小華.淺論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3):167.
[3]王衛華.簡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滲透[J].安徽教育科研,2018(0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