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花
◆摘 ?要:在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以及教學方式創新的大環境下,小學數學的教學創新也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是學生初次學習數理內容,在實踐學習中容易形成基于記憶的刻板思維,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且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能力不利。對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變通應用,發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的核心學科素養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將在新課標理念下對小學數學的創新與實踐對策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現代化改革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應用分析;實踐策略
傳統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刻板發展。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一言堂教學策略,影響了學生主觀想法的表達,長期教學可能導致興趣逐漸降低,學習方式朝著機械化的方向轉進。此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存在一定的歧視色彩,也使部分學生在學習中自暴自棄。最后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多元開發和解釋,保持學生思維系統性、實踐性的發展,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都相對盲目,缺乏和現實生活的有效聯系。對此教師在新的教學時期,需要對傳統教學分方式進行充分分析和改革,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切實的培養。
一、新課標小學數學培養學生素養的基礎目標
1.學生對教材內容做到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保證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有效理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意愿和能力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保持主動性,促使學生對數學科目教學保持積極態度和科學理解。
2.學生的解題動手能力得到發展。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存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和越俎代庖的計算教學問題。使學生無法從實踐中總結學習問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比較籠統,限制了學生課后練習實踐能力的發展。對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的動手思維進行訓練,使學生學會設計問題,保持勤勉的學習態度,為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創造必備條件。
3.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靈活思維方式進行開發和培養,使學生對解決問題保持多種策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發展和提升。
4.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科學理性思維進行積極培養,使學生保持對知識、生活保持理性認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
二、新課標下教師需要轉變的教學思路
1.保持公平教學的基本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在開蒙學習中存在較大差距。部分教師因此產生了歧視性的教學思維。在教學中對優秀學生更加偏愛,對學困生比較刻薄,導致教學分層問題的加劇。對此教師需要保持教學耐心,避免急于求成的教學策略的開展。同時給予學生公平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認知到自身的問題并進行積極自我調整。
2.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針對學生分層學習問題,教師需要的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調查和分析,并采取教學措施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中都獲得進步和收獲。
3.注意對自身教學方式的反思和總結。在小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形成了強勢教學的思維定式,對自身的教學方法缺乏反思,導致師生之間出現對立和分離。對此在創新教學新時期,教師需要積極的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思考教學改革途徑,使師生之間形成更積極的配合。
4.保持對創新教學理念的跟進研究分析。在創新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創新教學的方法和理念保持持續關注。在教學中對創新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嘗試應用,使創新教學能夠長期有效進行。
三、促進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有效實踐的策略
1.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在小學數學創新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促進教學范圍的活躍。使學生對創新教學方式保持期待和較高的適應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此外傳統教學中刻板教學方式也急需進行改進和創新。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樹立自身的幽默、樂觀教學氣質,保持和學生的充分溝通和交流,鼓勵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促使課堂教學氛圍保持開放和活躍。
2.將教學內容導入到生活情境中。在小學數學創新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話題和現實生活相聯系,促進數學問題的多元解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三年級題目《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中龐大的數字問題給學生進行思考。例如我校的全年級學員人數,一些生活物品的價值等,使學生對大數字的加減計算做到更具體的想象和理解。
3.鼓勵學生將生活問題進行數學化設計。在小學數學創新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對數學問題進行設計,使學生的創新實踐綜合意識,逆向問題分析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雞兔同籠》問題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車子的輪胎數量進行問題條件重新設計,使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4.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在數學創新教學中,教師需要訓練學生的動手意識。例如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自我理解標記。在例題講解中鼓勵學生進行積極驗算,在布置做作業中,做到作業內容的遞進式分布,并在課堂教學中對作業內容進行講解,遇到不同的問題利用數形結合、數字聯系分析等方式進行驗算思考,促使學生的動手實踐意識得到有效提升。
5.保持數學思維的日常滲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演繹、歸納、抽象思維等進行具象化講解,提升學生的科學理性思維能力。例如例題中簡單條件的表述,就可以視作對現實生活問題的抽象概括等。
四、結束語
在新課標教學理念下,教師需要對創新教學進行大膽探索和嘗試,使課堂教學和練習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和視野的提升,為學生數學能力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艷麗.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實踐[J].中國農村教育,2019(05):61-61.
[2]黃云花.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實踐分析[J].數碼設計(上),2019(0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