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偉
摘 要:中華優秀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重要的文化瑰寶,所以在學校中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至關重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也相應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與德育教育巧妙結合,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只有兩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才能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本文主要介紹傳統文化與中小學德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提倡傳統文化應該滲透到小學德育教育之中。
關鍵詞:德育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 滲透策略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日漸提升,我國文化建設也加速發展,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大勢所趨。學校則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與發揚的關鍵場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德育。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之源,含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極大的正能量,對于小學生的教育意義很大。傳統文化如果滲透在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中,對小學生開闊視野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具有深遠影響,對中小學生健康的發展也會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一、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的關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的沉淀和傳承,成為人類的瑰寶。文化能夠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可以促進道德觀念的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使得中國逐漸強大。而小學德育教育的基礎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愛國、誠信、知恥、勤儉等觀念的普及,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是一個人“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時候,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加強引導,展開德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道德修養。同時,教師必須要重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神,讓學生深刻理解奉獻精神、愛國主義思想,并將這些精神品質傳承下去。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
(一)在宏觀上,要適當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的比重
教科書是承載小學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媒介,因此,教科書的編撰必須嚴格,要層層把關,使其在內容、形式和效用上發揮最大的作用。新《課標》明確提出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德育課堂中的重要性,揭示了優秀傳統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教師要進一步開發傳統文化在課堂中的作用,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進而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與課本的深度融合
從內容上來說,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性。中華文化中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斷促進學生進步,讓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將大量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寫入課本,能夠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通過不斷學習和進步,使學生成為優秀人才。
2.加強傳統文化綜合性的設計
從形式上來說,應該加強傳統文化綜合性的設計。一方面是將其理念引向對社會的關愛,因為“和平”和“善”等“大愛”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家國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是注重家國情懷和個人修養的教育,特別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3.科學化改進德育的外部構成
從效用上來說,教科書的內容固然重要,但是必須將其改革成學生易于理解和消化的形式。文言文固然經典且富有哲理性,但是語言過于精煉且晦澀難懂,不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教師就要通過必要手段將其故事化或直觀化,比如通過圖畫的方式進行表現,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的興趣不同,教師應該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便利,使其隨時學習成為可能。學校的德育教育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充分發揮新技術的優勢,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宣傳和推廣德育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進一步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
(二)在微觀上,要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實踐
1.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學校可以定期組織開展誦讀活動,讓學生在文化的海洋中暢游。比如,筆者所在學校會定期組織學生閱讀《弟子規》《論語》和《大學》等經典著作,讓學生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會定期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朗誦比賽,通過一定的激勵措施,讓學生進入“古人”的世界。
2.定期開展社團活動
可以借助于社團組織,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比如:利用舞蹈團、書法協會、繪畫社和合唱團等開展宣傳,使學生積極參與各社團的活動,激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使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的日常行為。比如,筆者所在學校開展過以“愛國”為主題的合唱比賽,以“尊老愛幼”為主題的繪畫比賽等。
3.利用傳統節日開展活動
借助中國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在元宵節,筆者組織學生進行猜燈謎和賽詩會的活動,讓學生真正了解元宵節存在的意義;學校組織學生在清明節到烈士陵園,瞻仰先烈,學習英烈英勇無畏的精神氣概;在端午節,組織學生觀賞龍舟比賽,了解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相關事跡,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在教師節組織各種形式的比賽和演唱會,比如“尊師重教”講座、“老師辛苦了”比賽、“獻給老師的禮物”演唱會等。在不同節日,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實現學生對節日的認知和理解。
4.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其中有很多富有哲理性的作品和蘊含著巨大價值的成語、典故。因此,讓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有助于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比如,筆者在教學時,給學生講述愚公移山和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古人堅強、沉穩的毅力以及征服自然的心態,歌頌古人勇于探索、不畏艱辛的可貴精神。同時,我也給學生推薦了中國的“四大名著”,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開始,同時也是小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啟蒙階段,因此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從小學開始,在日常教育中添加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在歷史文化環境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好地豐富知識,陶冶情操。作為老師,可以推薦相關書籍,引導學生走入德育環境,例如推薦浪漫主義的代表作《詩經》和蘊含智慧的《論語》等,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及閱讀水平。
同時,在教授教材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把德育內容通過不同的文章體現出來,將書本知識與德育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德育教育,從而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不同學科的教師在課程設計中要多挑選一些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素材,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并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個人道德修養。
總之,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耐心地對學生開展長期的教育和引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歷經千年的智慧結晶,它教人如何為人處世,教人如何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體系和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 李寧、劉曉輝《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小學德育相結合》,《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6年第1期。
[2] 劉福廷《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機融合》,《考試與評價》2016年第6期。
[3] 連作鵬《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教育管理》2018年第35期。
[4] 孟燕麗、吳麗《中華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研究綜述》,《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年第32期。
[5] 王海娟《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