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張一平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雙創視域下關于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模式培養的研究》。課題編號(19SDJ192)。
作者簡介:張紅霞(1985-),女,山東省單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物聯網應用技術。
摘 要: 作為技工院校類的學生,在校期間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得到迅速提升,由于畢業前缺乏對企業崗位能力和要求的認識,因此需要度過工學交替階段。此階段在就業導向的教學思想指導下,以培養學生合格的職業能力為基本目標,根據職業能力的形成特點,組織學生在企業不同的學習場合,不同的學習環境、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交替完成理論與實踐知識學習的過程。
關鍵詞: 技工院校;工學交替;應用型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7.38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187
0 引言
學生在工學交替前應有正確的認識。一是工學交替作為人才培養中一項重要的教學環節,把課堂搬到企業,交錯安排課堂教學和學生上崗實習是為了培養更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二是要進行知識能力儲備,通過自己親身的經歷,可以收獲在學校課堂中無法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為將來的職業生涯積累豐富的經驗,為后續的頂崗實習工作做好準備。
1 工學交替特點及意義
1.1 工學交替的特點。①以實現應用型專業培養目標為主線,以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交替為重點,在校內凸顯教學的“生產性”,在校外凸顯實踐的“教學性”;②力求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包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③學生上崗實習安排很靈活,既可在相關課程的課堂教學之中進行,也可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甚至之前進行。
1.2 工學交替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工學交替能實現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學生與崗位零距離接觸;能使技工類師生更好地了解企業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能有效地解決實習、社會實踐與工作實際脫節的問題。通過工學交替,學生深入實際工作崗位,參與生產勞動,不僅能培養學生工作技能和動手能力,還能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加強,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1]。
其次,有利于充分挖掘社會職教資源,工學交替能更好地利用企業的實訓資源和生產資源,使學生在真實環境工作和學習,與企業“零距離”無縫對接,更好實現共享資源、凝聚資源、整合資源,使社會資源有機地服務技工院校辦學需要,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
再次,有利于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工學交替是一種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工作能使工學交替的主要參與者學生得到一定報酬,用來補充生活費,實現家庭零負擔或少負擔,對解決部分貧困學生的經濟困難,緩解經濟壓力,幫助家庭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培養學生自立意識具有實際意義。
最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品質和創業精神,工學交替能促進學生接觸、了解社會和就業崗位,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國情,全面了解行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等產生積極影響,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有難得的“工作經歷”,參加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學會做人、做事,不斷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和工作責任感[2]。
2 工學交替實施過程
為保證工學交替正常有序進行,從學期末開始調研企業,并深入企業實地考察,與公司負責人深入溝通,認真了解公司經營情況、崗位設置、需求數量、崗位要求。最終將調研公司和崗位情況進行匯總,根據學生意愿,疫情期間組織學生進行線上面試,最終確定山東捌肆貳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濟南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等作為本次工學交替合作單位。
2.1 認真做好公司考察工作
按照學院教務處有關工學交替安置企業資格要求,教研室和班主任逐一去合作公司進行實地考察,落實公司經營范圍、資質、公司環境、對接崗位需求。此次工學交替合作企業中,專業對口的企業有12家,合作公司占比為86%。相關專業企業有2家,合作公司占比為14%。
2.2 通過網絡課程,做好學生入職前準備工作
由于疫情,學生無法返校,通過網絡教學,向學生介紹工學交替的意義,指導學生應好入職前準備工作。開設《職業素養》、《職業能力拓展》、《工作中的疫情防護》《、商務禮儀,職場溝通》等網絡課程,教授學生如何從禮儀、疫情防護、職業能力等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工學交替做好基本準備。
2.3 入職工作
給學生下發企業用人需求,自愿報名并制作簡歷進行面試。在面試前針對公司的人才需求和崗位設置,根據同學意向安排企業對學生進行面試。辦理健康證并入職后,公司購買保險,并有相應的考核標準和措施,后期并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對學生進行崗位調整。入職后公司分配以個人意愿為主。
2.4 實時跟蹤學生動態
為保障工學交替工作順利進行,學生入職后,班主任駐企,跟蹤學生動態并了解學生狀態,做好學生思想穩定工作,充當學生與與企業溝通的橋梁。
2.5 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及時處理,達到學生滿意、公司滿意、學校及家長放心。
(1)家庭條件優越,看不上工作,吃不了苦
有很多學生家庭背景比較好,吃不了太多的苦,經常給家長、老師抱怨,會有不好的情緒,對其他學生造成負面的影響。對于這些學生,家長干預進來,要從家長入手。給家長講明白學校工學交替的實際意義,告訴家長崗位的性質,然后和公司進行溝通,適當的調整強度和崗位[3]。
(2)性格內向,對誰都出言不遜,態度不友好
在校期間,性格內向的學生讓人覺得很老實,但是到了公司,就會表現的很極端。不會處理任何問題,對外溝通方式不行,往往會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對這些學生,要從職業道德、職業素養進行教育。
(3)技術水平不過關,學習能力不強
學生眼高手低,覺得自己都會,實際工作就會有差錯。結合崗位性質,對學生進行技術講解,灌輸工作技巧。
(4)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懂得請假流程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與家長進行多次溝通,表明不請假外出發生事故的嚴重性。告誡學生,工作時間要做工作有關的事情,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不要做。
3 結語
本項目立足點為應用型工學交替過程研究,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培養學生能夠有效地溝通,提升從事這一職業的素質能力,組織學生在企業不同的學習場合,不同的學習環境、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交替完成理論與實踐知識學習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邊長祿,王傳娟.工學交替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1):286.
[2] 黃志艷.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0):14-15.
[3] 施祝斌.高職院校有效實施“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