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梅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展開物理課程內容的教學時要貼近學生生活,增強學習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因此,只有讓生活走進物理課堂,才能彰顯物理課堂教學的活力。為此,本人理論聯系實際,從多方面著手,就如何將生活化教學法有效的落實到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去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給出了相應的參考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夠對一線教師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展開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有效落實;實現策略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要讓物理從生活中走來,從現實生活中有目的地將物理問題提煉出來,又要讓物理回歸生活,從而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由此足以見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落實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關的學者、一線教師對其做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為此,本人在研讀了既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就此問題展開了更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
一、問題設置生活化,激發學生問題探究熱情
問題是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物理知識的有效途徑,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新課程標準對我們初中物理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實際展開初中物理教育教學活動時,我們一線教師要加強對問題的重視程度,根據學生所處的學習狀態,設置有價值的問題。而相比專業化的物理問題,生活化問題更接地氣,更容易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和主動性,而且學生好探究,容易回答,能夠達到印象深刻的學習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找準物理問題和生活的銜接點。另一方面,需要站在學生的視角去設計生活問題,以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參與問題的熱情。
例如,我在教學“摩擦力”這一知識點時,就給學生提出了為什么鞋底要有花紋?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各種車的輪胎上為什么也會有花紋?為什么抱著西瓜比用繩子拎著西瓜要感覺省勁?為什么要在結冰的馬路上撒一些細沙?為什么用力擦黑板的話擦得比較干凈……之后我從學生的回答入手,導入摩擦力概念、特點等內容的教學,可以說,通過生活化問題的設置,既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也讓學生對摩擦力這一知識點有了印象深刻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資源生活化,拉近知識與學習的距離
事實上,初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因此,在展開初中物理教育教學活動時,我們需要立足課本教學內容,有意識的學生引入一些生活資源和素材,這樣,一來能夠拉近學生與所學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看到生活和物理的密切關系,有助于其形成“物理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正確價值觀,這對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物理知識的探索和學習,收獲更優質的物理學習效果無疑有著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例如,我在教學“大氣壓強”這一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大氣壓強,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等內容有更好的掌握,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就以生活中常見的資源和素材,如,紙水杯、礦泉水瓶等,展開了一些物理小實驗,如“礦泉水瓶變扁”“瓶吞雞蛋”“覆杯實驗”之后,讓學生探究這些實驗的奧秘,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可以說,最終達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三、課后作業生活化,提高學生做作業主動性
作業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現階段一直在強調減輕學生負擔和壓力,但作業這一重要內容還是不容忽視的,設計、布置充滿生活氣息的物理作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物理作業的熱情和主動性,而且能夠讓學生達到印象深刻的物理知識學習效果。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生活化物理作業的布置一定要形式多樣,讓學生有眼前一亮,積極參與的欲望;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作業參與情況,和反饋情況,在此基礎上,給出優化建議和策略,以讓作業實現價值最大化,幫助學生收獲更優質的物理學習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完浮力的相關知識之后,就給學生布置了制作簡易潛水艇,并觀察潛水艇怎樣控制沉浮的生活化作業。在教學完電功率這一知識點之后,就給學生布置了觀察自己家里的電能表上相關的參數,并估算自己家庭電路的最大負載是多少的生活化作業。相比讓學生背概念、做練習題,這樣的作業學生更愿意做,也達到了更優質的作業效果。
總的來說,立足初中物理教學實際,從多方面著手,探究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來落實生活化教學策略,是時代的要求,是獲得更優質初中物理教學效果的有效力量,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幾個策略和方法就能夠實現的,還需要更多教師的共同研究和努力,希望本文給出的問題設置生活化,激發學生問題探究熱情;教學資源生活化,拉近知識與學習的距離;課后作業生活化,提高學生做作業主動性三個策略能夠對一線初中物理教師教學實踐活動的展開有所幫助,當然,在日后的教學中,我也會繼續為之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王雷. 生活點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探討[J]. 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32(5):86-87.
[2]陳岳金. 淺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J]. 物理教學探討:中學教學教研專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