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楓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性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其在學習活動中的實際應用往往能夠使學習主體更系統化地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從而輔助學生建立更加體系的知識認知結構,促成學生的深度學習。在小學語文學習活動之中,思維導圖同樣存在著優化學生語文知識認知結構的積極作用,為了使學生能夠切實地利用起思維導圖,最大化地發揮思維導圖的積極意義,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制定出合理的思維導圖利用策略,引導小學學生更規范地利用思維導圖輔助自身的學習活動。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利用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之中更快速地形成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認知體系,輔助學生對教學內容建立起更系統的認知結構,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這一思維工具在學習活動中對學習內容的放射性整合作用,通過引導學生有效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優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知識認知實踐。為了使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利用更加合理且高效,教師應該結合語文教學的實質內容做好相關的策略制定工作,以此為自身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之中對學生思維導圖合理利用的指導提供理論依據與具體方向。
一、利用思維導圖完成基礎知識梳理
基礎知識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之中為其各項探究活動提供支撐作用的重要學習基礎,只有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之中建立起堅固的基礎知識體系,才能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探究進程之中更好地調動知識儲備,高效完成探究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起有關基礎知識的認知體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課程基礎知識內容進行梳理與整合,以此通過系統思維導圖的構建為學生的基礎知識體系塑造認知雛形,優化學生的基礎知識認知,促成堅實基礎知識體系的建立。
例如在古詩詞《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教學實踐之中,學生在學習活動之中,不僅需要對古詩詞中的生字、生詞進行切實的掌握,還需要對古詩詞的詩人、詩詞的寫作背景等基礎知識進行理解與學習,從字詞積累、文學背景等多方面建立起全面的基礎知識體系。為了使學生能夠對古詩詞中囊括的多元基礎知識建立起系統的認知結構,筆者在課堂中首先帶領學生將詩詞中所存在的基礎知識進行了學習,使其能夠對基礎知識內容產生初步的理解。之后,筆者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作為基礎知識的梳理框架,使學生在教材或是筆記之中建立起系統的基礎知識整合思維導圖,以此使基礎知識能夠以放射性的圖形方式更加具體且緊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一思維導圖結構的建立能夠幫助學生脫離教學內容,從而更客觀地看待基礎知識,以此在思維導圖的框架之下建立起自身的基礎知識體系。
二、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有序探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之中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能夠讓學生的探究效率得到提高并在科學的探究流程之下建立起層次性較強的認知結構,從而優化學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并帶動教學課程實效性的增強。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之中,為了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教師還能在方法教學環節中通過對思維導圖應用模式的合理創新,使學生在思維導圖框架的引導下切實進行有序的探究活動,并從框架中具體認知探究方法。
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長》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之中,筆者以提供關鍵詞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探究式的思維導圖框架,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的關鍵詞的引導之下,通過探究活動完成思維導圖的完善。在這一結構引導之下,學生將首先對思維導圖頂層的“文章主題”這一文章表層內容進行探究,然后對下層的“作者情感”這一深層內容進行探究,最后學生將在底層的“文章寫作方法”引導下更為客觀地審視文章的寫作結構。在各個關鍵詞的引導之下,班級學生將在思維導圖完善的過程之中建立起相對應的層層深入的認知結構,由此實現了探究效率的提高,并在框架下學習了文章分析的科學方法。
三、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思維整合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整合活動,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前制定相關的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將自身思維進行相對系統的整理,進而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投入到學習探究實踐之中,促成學生探究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中,筆者在向學生出示了相關的寫作主題之后,常常要求學生首先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自身想要寫作的內容進行思維整合。在這一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自身的構思與寫作思路進行系統的整理,并在思維導圖的特殊結構之下完成寫作脈絡的構思,使得學生在后續的寫作過程之中能夠更快速地調動自身的表達能力,在思維框架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豐富,以此使學生的寫作活動真正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制定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往往能夠使學生最大化地發揮出思維導圖所起到的整合學習內容的作用,使其能夠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之下建立起與之相對應的認知結構,從而深化學生的語文認知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青晨.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山海經,2018(23).
[2]梁健.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