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媛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法院,江蘇 南通 226100
誠實信用是一種道德心理,主要表現為善意不欺瞞、不背叛和相互信任,具有權威性和社會穩定性。保險法中投保人和保險人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遵守具體表現為:投保人在保險合同簽訂前和簽訂的過程中向保險公司陳述關于保險標的物的全部實質性事實,并按照法律約束遵守合同里條陳的每項條款,被保險人也要完全按照合同條款約束向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提供應有的保險服務。
在保險的經營活動中,投保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有關保險標的物信息的擁有程度是不對稱的,首先,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投保人的忠誠度直接影響著轉嫁的風險大小和性質,也決定著承保和續保的意愿。但是在一般情況下,保險的標的物是廣泛、抽象、復雜的,且提供保障的保險公司與標的物的距離很遠,以至于不能進行實地勘探,相反,投保人卻對標的物的有關情況非常了解,因此保險公司只能依據投保人的描述和第三方檢測報告決定是否承保,這時投保人的誠實信用就會成為雙方交易的重要依據。但是對于投保人一方來說,因為缺乏保險的相關專業知識,所以對于專業、復雜的保險條款并不能充分理解,投保人僅僅靠對條款的簡單認知決定是否投保和選擇什么樣的險種,這就要求保險公司用誠實信用原則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并根據具體條款履行對標的物的保險義務。
保險合同具有附合合同的特質,即在業務雙方的利益發生矛盾沖突時,利益相關者容易利用含糊、誤解性強的條款來使自己獨身于責任之外,造成合同關系的破裂。同樣,保險合同也具有射幸合同的特質,即保險服務的標的物發生保險事故的風險常是不確定的,投保人購買保險產品所支付的保費是少量的,但是根據保險合同的要求,保險公司需要支付的保險金額卻是幾十倍、幾百倍甚至更多。因此,就保險合同的約束而言,投保人和保險人這種不均衡的經濟關系使得保險人承擔的項目要比投保人承擔的項目多很多,所以說如果投保人不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那么就會自行引發大量不必要的保險事故而使自己獲得收益,這時保險公司就會產生大量資金的流出,甚至影響到其他投保人和受益人的利益。
“告知”是指在合同訂立之前和訂立時,雙方都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將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毫無保留地向對方陳述。投保人有義務將與標的物有關的已知和應知的具體情況反饋給保險人,保險人同樣有義務向投保人作關于合同條款具體含義的口頭或書面陳述,這種相互的“告知”同樣也是保險法對雙方的法律要求。一般情況下,投保人的告知內容主要包括:①合同訂立之前,對于保險人詢問的所有問題,投保人必須按照標的物的真實情況和與風險相關的事實據實告知保險人;②在保險合同訂立之后,投保人必須將標的物增加的風險程度和種類及時告知保險人;③當標的物需要進行轉移或相關事項需要變動時,投保人必須主動告知保險人,并經過保險人確認之后才可以轉移和變更;④標的物在事故發生之后可以認定為與保險標準相符時,投保人應在第一時間與保險公司聯系,方便保險公司求證;⑤對于同一個標的物有著不同類型保險產品為其服務的情況,投保人應該主動告知這種復雜的重復投保情況。保險人同樣承擔告知義務,主要體現在對保險合同具體條款的詳細說明,尤其對于責任界定、關乎雙方利益的條款必須進行全面告知,并應該主動告知和詢問是否理解,重點說明關乎雙方經濟利益的條款和某些特殊的規定。
保證可以簡單理解為擔保、允諾。在保險業務關系中,保證對于保險人來說是是否承保的關鍵,在服務關系的具體維護中,保證可直接約束保險人和投保人在這特殊的服務關系中是否作為或不作為。通常情況下,保險合同生效的前提是標的物的風險程度和種類不會再增加,保險人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險費用也是以標的物的風險程度和種類不增加為先決條件。如果某一方未經對方同意自行對標的物施行風險性的活動,那么必然會影響保險合同規定的雙方等價地位。比如說,某商店在簽訂保險合同時保證不在店內放置危險產品,并以此作為條件購買企財險,不放置危險品即保證,如果沒有這項保證的支撐,保險人可以拒絕承保,或者重新調整保費。保證的形式可以分為明示保證和默示保證兩種,前者會在保險單據中以文字的形式注明,后者常以行業習慣、慣例、法律的形式存在。
“棄權”在保險業務中的呈現主要是業務雙方當事人都有根據需要放棄某個主張的權利,多與保險人放棄解除權和抗辯權有關。“棄權”成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①保險人通過明示或暗示的方式有明確放棄某種權利的意思表示;②保險人在意識中明確知道這種權利的存在并了解放棄后的結果。“禁止反言”可以通俗地理解為禁止抗辯,即保險人或投保人明確表示放棄某項權利后不可以再向對方申訴和主張。“棄權和禁止反言”的形成多與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有關,代理人為了完成更多的業務績效以此來增加自我收入,所以在以保險公司的名義向投保人做出承諾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對標的物的深入審核,這時保險公司因為合同條款和保險法的約束不能拒絕責任的承擔,所以說“棄權和禁止反言”有助于實現雙方業務關系和業務權利的均衡。
保險人在保險法的約束下,需要履行向投保人說明、為投保人保密、對某些條款棄權和禁止反言等義務,在這些義務的履行中需要嚴格遵守誠實信用原則。首先,保險人必須遵守具體條款的說明義務,《保險法》第十八條規定,對于合同部分條款責任免除的調整,保險人必須主動向投保人予以解釋和說明;其次,在保險人的保密義務中,保險法明確規定無論是投保人還是保險人,在簽訂合同時都要遵循對標的物情況和合同條款具體內容的全面告知,同時保險人必須對投保人的財產狀況、人身情況予以保密,并在《保險法》第三十二條中規定,保險人保密義務的基礎就是誠實信用原則;最后,在棄權和禁止反言中,保險法也規定了保險人一旦對于某些合同約束有棄權的行為表示,則需要提供權利存在的證據和愿意棄權的意思表示,且必須以雙方的善意為判別標準,并以此保證在保險業務中不損害各行為人的切實利益。
投保人在保險業務中必須履行的義務有如實告知、及時通知、避免和減輕損害等多種,均體現了保險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應用。首先,對于投保人向保險人必須履行的如實告知義務中,《保險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如實告知是誠實信用體系的構成重點,即在保險合同簽訂前和簽訂過程中,投保人必須將標的物有關保險標準的事實全部告知保險人;其次,在投保人對保險人的及時通知義務中,《保險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當保險的標的物發生事故且有符合保險標準的損害時,投保人必須及時通知保險人,并主動提供有關事故的資料證明和標的物的實際損傷情況;最后,在投保人的避免和減輕損害的義務中,《保險法》第四十二條明確規定,如果標的物出現保險事故,被保險人和投保人有責任減少沒有必要的損失,保證保險人在合理的給付范圍內予以賠償。
受益人是保險合同認可的無償享受利益的一方,受益人合法受益必須要經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雙重授權。在受益人的誠實信用原則約束中,受益人必須盡可能減少道德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在《保險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中,受益人不得為了受益而加害被保險人。
誠實信用原則在保險法中的意義重大,保障的是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人、受益人多方的利益。保險作為一種營利性的社會服務,如果沒有誠實信用原則的加持,那么保險產業的穩定將成為空談,所以在保險法中引入誠實信用原則,不僅能為用戶提供一份保障,還可以促進保險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