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是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為己任,為未來社會發展培養合格人才。文章客觀分析了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并且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具體策略,以期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升小學生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
一、 引言
數學學科是人類思維的“美麗花朵”,具有整體美、對稱美、簡潔美等突出特點,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思維鍛煉、習慣養成具有重要意義。對小學生而言,數學教師應當在完成教學計劃的同時,積極開拓,主動進取,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著力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诖耍恼陆Y合筆者具體教學實踐,重點從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具體策略兩個方面,展開討論。
二、 深刻認識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
(一)數學創新意識可以盡快“打通”數學學習的邏輯思維
數學學科本身的特質決定了其具有大量的抽象性概念,其學科內涵、學科思維方式等很多方面,無不涉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說,邏輯思維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數學成績的高下。數學水平的提高,對數學公式、數學定理等數學獨有的“語言”的理解和運用,都與人的邏輯思維水平有關。而小學生本身的生理心理特質又決定了其邏輯思維的能力水平尚不夠完善,處于發展階段,這就造成了不少小學生學不好數學的現象。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對抽象的數學理論和數學知識進行認知理解方面,大多是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內容,而缺少對數學知識內涵的真正吃透和掌握,對數學的思維方法掌握有待提高。這就造成學生面對具體固定的數學試題時,可以取得較好成績,在面對相對靈活“改頭換面”但數學方法不變的數學試題時,往往就會手足無措、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就是真正的數學能力未能及時建立和培養,未能從根本上掌握數學知識、概念原理。而要破解這個教學難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僅僅靠傳統的知識點的灌輸、固定模式題目的反復單調練習是很難從根本上有所突破的。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著力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真正讓學生掌握數學的變式與“精髓”,才是打開學生邏輯思維、掌握數學學習訣竅、實現數學能力培養進而提升數學整體素養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數學學習的創新要求較高,是學生在“吃透”數學定理、原理基礎上進行的、帶有主觀能動性的思維活動,具有“跳出數學看本質”的思維高度,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創新意識訓練過程中,也會逐漸體驗到思維的美感、學習的樂趣,從而提升數學學習效果。
(二)數學創新意識可以盡量“填平”數學學習的個人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獨立個體,其思維品質、理解能力也各有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種差異也會在逐漸進行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有生動的體現。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意教學的全過程,還要制訂較為科學的教學計劃,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理解能力,不同學生,因材施教。這些教學方法都是較為實用的,但對于盡快“拉齊”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而言,卻收效不大,僅僅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目光長遠,解放思想,把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的切入點放到培養學生具備數學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上來,幫助基礎不好的學生充分掌握所學的課本數學知識。剛開始可能會進展緩慢,效果未必有做題、背題等明顯,立竿見影,要堅持下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一旦“開竅”,就會進步明顯,只有達到這個效果,才能盡量“填平”學生數學學習的差異。而且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思維方式,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的“飛躍”是大有幫助的。同時,抓好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是有積極作用的。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和養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數學知識,也能增強未來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學習、生活遇到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認識能力。
三、 著力開展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具體策略
(一)教師轉變理念,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其開展基礎就是教師要先轉變理念。教師的理念,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決定了教學行為和方向,對教學的效果是有極大影響的。在“傳道受業”語境下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教師的崇拜和敬畏,都處在“峰值”。小學生在這種教學環境和模式下,往往只能緊跟教師、亦步亦趨地隨著教師的節奏和安排,被動接受數學知識,學生的思維未能及時“激活”,學習的主動性會受到束縛。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給學生留出對數學知識思考、分析、感悟、理解的空間,使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適應教學需要,主動轉變教學理念,積極賦予教學實踐。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立足新課標的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根據實際,提高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習地位,采取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匹配的具體教學策略,使學生真正具備主動探索、積極求知的學習能力和態度,更好實現學生思維能力和數學水平的提高。
(二)創設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數學創新意識
小學生因其生理心理特點,對課堂的氛圍格外敏感。課堂氛圍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這符合心理學的認知。良好的課堂氛圍下,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活躍,會產生較好的學習狀態,反之,緊張的課堂氣氛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節奏,將創設和諧、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作為培養學生主動創新的前置性條件來重視對待。
第一,要讓學生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學習的過程,究其本質,本身就有嘗試、疑惑、思考、解疑、犯錯等因素客觀存在。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就體現在要對學生有充分的理解和愛護,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奇思妙想”、創新想法,要主要做到啟發、引導,呵護好學生的數學好奇心和探索心,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保護好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自信心。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出帶有數學情境的學習“舞臺”,營造民主親切、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敢于思考、敢于嘗試、敢于“犯錯”、敢于創興的情感。
第二,要利用學生好奇心,動手創新。好奇心是寶貴的,小學生更是富有好奇心,教師要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作為寶貴的教學資源,創設情景,讓他們動手創新。例如,在具體教學圓錐體體積的公式,學生往往會忽視“等底等高”這個條件。這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動手,讓學生用不同高或底的圓錐體容器向同樣圓柱體容器注水,結果是不同的,學生就會好奇,就會對“等底等高”有深刻的印象。
第三,要巧妙創設話題,鼓勵創新。數學是很實用的學科,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授課知識,巧妙創設開放性話題,鼓勵學生創新。要給學生足夠的話語空間、聯想空間,讓學生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部分時,就可以創設實際問題:假如要在長為6米,寬為4米的房間里鋪設地毯,而商店售賣的地毯只有寬為1米、2米、4米三種正方形的小地毯,問學生如何采買,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生興致高漲,各抒己見,從方便后續拆洗、省錢、美觀大方等方面,闡述了自己購買小型地毯的型號和理由,并且計算出各類型購買需要的份數。這樣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就得到了啟發和保護,學生也將逐步學會多角度、多側面思考問題,尋求最佳解決方案,達到曲徑通幽、水到渠成的創新教育效果。
(三)開展游戲活動,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意識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數學教師可以適當創設游戲環節,開展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促進智力發展,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往往只需要簡單好玩的游戲,就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知識,用游戲的方式在學生面前直觀展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培養他們敢于創新的意識,并由此良性循環,使他們身心愉悅地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四)優秀典型刺激,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意識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特別是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教師把同學中創新意識較強、表現較為出色的學生樹立為榜樣后,學生就有了參照學習的標桿和對象,通過對榜樣的學習和模仿,就會對創新意識有更直觀、準確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水平提高。
四、 結語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綜合運用創設應用性環境、加強實踐、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形式,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總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必須樹立創新性的教育理念,通過具體創設愉快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付翔.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創新意識[J].時代教育,2013,7(9):123-124.
[2]翁清況.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J].2016,8(11):56-57.
作者簡介:
王欣煥,吉林省梅河口市,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