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一門概念化的古老學科,從某種角度來說屬于形式學科的一種,在人類歷史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當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數學在我國更是由來已久,自人類建立基本數學概念的第一時期,也就是在公元前5世紀開始進入的常量數學時期,逐步進化到數學第二時期初等數學,并在17世紀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經歷了17世紀末兩個決定性的重要步驟:解析幾何和微積分的產生,讓數學學科更加細致豐富,一直延續(xù)到19世紀初我們開始進入了科學化數學教學階段,正式拉開現代數學教學帷幕。
關鍵詞:數學教學;主題教研;實施策略
一、 引言
我國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在歲月的長河中孕育了無數的文化瑰寶。尤其是數學,從上古結繩記事開始,千百年來歷經籌算、珠算等多次數學學科的改革,最終形成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現代教學。并隨著社會文明發(fā)展和國際教育事業(yè)的進步,我國教育事業(yè)針對數學教學專門成立了數學教研研究,分別從知識管理、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總結數學教學經驗、發(fā)現教學問題、研究教學方法。而其中的主題教研就是較為有效的一種教研模式,作為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的連接點,主題教研可以有針對性地將二者進行有效連接,在現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改進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最終解決教學問題。因此,文章就針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開展主題教研進行簡要分析。
二、 數學教學意義
數學教學意在培養(yǎng)人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等綜合性思維能力。既培養(yǎng)學生的橫向、縱向的思維意識,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更加全面,又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正確的數學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由表及里、由內到外地揭示問題的實質,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數學教學不僅是在培養(yǎng)數學思維和數學嚴謹態(tài)度的基礎上進行數學觀點和數學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科學的精神。在當下高科技時代背景下,各個領域對于科學的研究都已進入了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范疇,這時候就更加需要運用數學知識來進行輔助。雖然很多人會認為數學是沒有應用價值的抽象化數學概念和數學理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很多領域中都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和應用,由此可見數學與科學研究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當代科學研究日益呈現出數學化趨勢,事實證明,數學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現代科技高速發(fā)展的基本要素。因此,在現代教育事業(yè)當中數學教學尤為重要,不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更加可以運用數學知識技能推動人類的進步。因此,數學教學作為可以提升學生心智、開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教學科目。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在人才的選擇上,人們漸漸意識到能力的高低遠遠比知識的多寡重要,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基本要求。而數學教育恰恰是培養(yǎng)一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考創(chuàng)新等綜合素質能力的關鍵學科,因此數學在我們整個現代教學當中有著深刻的、長遠的,也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教學意義。
三、 當前數學教學的狀況
(一)學習興趣低
現在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很多學生和家長雖然了解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卻不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情趣。而很多學生也不明白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其實數學作為重要基礎知識學科,并不是因為它更難學習,而是因為數學可以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是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必備知識技能。學生對數學興趣較低的情況下,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態(tài)度不認真,缺乏意志力和恒心,數學基礎不牢固,產生恐懼和逆反的心理。
(二)教學方式刻板
很多數學課堂教的學方式比較傳統、刻板,教師一味地采取輸出式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達的數學理念和數學知識,如果教師看重的是學生的做題結果和學生的試卷分數,那么往往會忽略掉學生在學習中是否真正掌握知識技能,是否有通過自己的學習提升了數學思維能力。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壓力大,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對于學習變得沒有動力和熱情,只關注分數,在做題中盲目地完成教師要求,而沒有提升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三)教學思想古老
教師教學思想古老具體體現在教學的單一性和主觀性。學生在年紀上是有統一性的,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性格特點、表達能力等諸多因素的不同,讓學生又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傳統教學思想下的教師往往會對所有學生采取同一種方式進行知識的教授,這樣就會使能力稍弱的學生吃不到,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導致在日后的學習中學生的能力出現差異距離過大。不僅會增加教師在教學上的難度,也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失去信心,成績和能力逐步下滑。因為教師比學生更早接觸數學知識的難點,所以當傳統教學思想存在主觀性,那么教師在不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的時候,就會按照個人自主意識將部分知識點定義為知識難點,不僅會讓學生先入為主地認為數學難學,更容易因為學不會、聽不懂而打擊到學生的學習心理。
(四)沒有適應現代化教學進程
現代化信息時代的加速推進,不僅會大大推進新課程的改革,也將加速現代教學進程,因此教師更需要用現代化的教學替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往傳統化教學當中更側重知識教育,教師一味單調地傳授,學生時常會覺得沒有沖擊力,知識是死氣沉沉的、是沒有溫度的冷科學,忽略了個性化學習,更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所以相比于傳統教學,現代教學更加創(chuàng)新,也更加重視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使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讓學生更有學習的興趣。
(五)學習能力與教學進程不同步
學生在接受新的數學知識點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因素造成與教學進程不同步。思維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會迅速理解知識點和教學目標,卻會因為能力強而粗心大意,造成知識點雖然接受得很好,但是在實際運用、答題的時候出現錯誤。而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會在理解知識點的時候就理解得不到位,接受知識片面化,只理解問題的一個方向,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更不能吃透知識點。教學進程的不同步,直接導致了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重要知識點的關鍵,而有的學生還在知識點外徘徊,面對問題沒有解決的方法和學習方向的情況出現。
四、 主題教研在數學教學中的存在作用
主題教研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化,引領基層學校一同探索教師繼續(xù)教育和專業(yè)化發(fā)展,為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可以有效地解決在教學當中所遇到的教學問題。尤其是在現代數學教學當中,存在著許多類似于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成績逐步下降、厭學情緒等等學習問題,這些主要的問題根源就在于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錯誤與不對應,而主題教研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良好手段,它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探討,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辦法,優(yōu)化完善教學過程、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在幫助教師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和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我國現代數學教育高速發(fā)展。
五、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主題教研的實施策略
通過以上對于現在數學教學狀況和主題教研的分析,文章將從以下幾點在數學教學中來實施主體教研工作。
針對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低的現狀,教師要打破學生和家長觀念上的認識,相互配合從根本上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感知學習數學的樂趣所在,了解數學不僅僅是理論的知識體系,更是一種現實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應用學科。教師要讓數學學科真正做到接地氣,和學生零距離,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針對教學方式刻板的教學現狀,教師要舍棄以往慣用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和交流空間。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把復雜多變的知識體系拆分化,讓學生在彼此擅長的方便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給其他同學以帶動和引導。同時教師也要更多地參與到學生之間的互動中,耐心細致地觀察和感知學生學習中的真實需求,讓學生可以活學活用,提升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也促進師生關系和學生之間的配合。
針對教學思想古老的教學現狀,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有側重地引導學生在薄弱方面多下功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思想,把學生在學習時出現的疑難問題放在首位。教師要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不能忽視任何學生主體,而是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僅要注意學生的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給學生心理成長的空間,注意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六、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主題教研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面對問題一定要有解決問題的信心,有解決問題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主題教研時,主題一定要明確,不要讓主題教研沒有落到實處,使之成為一紙空談。切忌研究的主題過大,不切合實際的教學需求。主題應從實際角度出發(fā),主題教研目的是要解決問題,并不是只談大而空的理論。
其次,研究方法的不科學不僅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更會使主題教研在研究過程中走更多的彎路,因此只有從課堂出發(fā),立足于科學教學和學生本身,以學生為研究主體,才會讓教育有更多的反思,使教育、教學有更深的進步。面對在主題教研中尚未解決的教學難題,要有鉆研精神,勇于面對問題。遇到教研困難的時候可以請專家參與主題研討,將教學難題進一步專業(yè)化地進行解讀。不能對問題淺嘗輒止,將教學中慣有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本能地放入主體教研中,造成研究結果的表面化、經驗化。
七、 結束語
數學教學主題教研的意義是要針對現有教學主體,即數學教學中有待解決的重要具體問題,進行有理論思考、有實例研討、有反思總結的討論和研究,通過教學活動來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富有共性、又難以解決的教學問題,從而促進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將平常教學中碰到的問題,經過整理、歸納、提煉、篩選出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的問題,將其轉化為教學過程中研究的課題;把課程融入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從而能形成教師之間合作、交流、探索、分享的教研活動機制和模式,真正地做到服務于教學,推動數學教師教學專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方耀華,黃華.2019年上海市高中數學教研主題解讀[J].上海中學數學,2019(6):1,4.
作者簡介:
張俊霞,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皋蘭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