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以成績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不符合現代化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也不符合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想要保障學生的成長、發展和進步,教學必須融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鍛煉。小學數學作為我國重點開展的基礎性學科之一,能充分引導學生搭建基礎知識和建立培養學科能力。其中,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科開展和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能力,數學教學應不斷滲透邏輯思維理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力。[1]本文將重點從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出發,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培養策略
邏輯思維是指將思維內容聯結、組織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思維是以概念、范疇為工具去反映認識對象的。這些概念和范疇是以某種框架形式存在于人的大腦之中,即思維結構。這些框架能夠把不同的范疇、概念組織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思想,加以理解和掌握,達到認識的目的。
一、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邏輯思維能力給予了學生對問題和事物的正確思考,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去進行思考。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受限于學科,應用也不受限于學科,學生可以從各個教學領域和生活積累和應用邏輯思維能力,它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礎能力之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而言,是一個啟蒙和初步建立階段,學生會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完善和強化自身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幫助自身取得進步和發展。
(二)是各個學科的基本任務
在小學各個學科的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大量的學科基礎,由于學科的繁多、知識點的交雜,學生必須具備能將知識形成一個有序系統的能力,這就是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概括、綜合、抽象、比較、遞推和逆向思考等,從而找到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比如并列、包含和遞進等等,將學習內容構成一張網狀結構,供學生調用。[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當中,而數學憑借其獨立的特點已成為引導學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主要陣地,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應將邏輯思維教學滲透于多個環節中,使學生循序漸進了解邏輯思維的內容和重要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建立邏輯思維能力。
(三)是學科良好開展的需要
邏輯思維能力既是學科教學的目標,也是學科良好開展的基礎。在課堂上,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能夠主動積極去思考、去發現、去探究,從而大大縮短教師引導學生的時間。在課堂下,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其他知識進行結合聯系,從而加強了學習內容的緊密性。在作業中,邏輯思維能力能幫助學生快速調用知識,縮短思考時間,從而加快學生的做題效率。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習題訓練邏輯思維
習題是數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師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有效手段。以北大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節《分數加減法》為例,為了達到學生深入理解章節和訓練邏輯思維雙重目的,教師可以以習題作為導入,比如:一杯純牛奶,樂樂喝了半杯后,覺得有些涼,就兌滿了熱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回到家后,樂樂將剩下的半杯全部喝完了。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多少杯水?針對章節典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法和分步法進行邏輯推理,首先,從整體法出發,題目的結果是樂樂喝完了全部的牛奶和水,牛奶是一整杯,而只加了半杯水,因此,得出樂樂一共喝了多少1純牛奶,1/2杯水。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畫圖的方式進行分步法計算,根據題目,一步步進行計算,從而得出答案。通過推理,逐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二)重視新舊知識的銜接
小學數學的內容都是由淺入深,新舊知識逐漸交替的,教師可以從知識的銜接入手,促進學生形成對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思維。以北大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節《多邊形的面積》為例,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多邊形進行分割整合,比如將平行四邊形切割為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或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進行面積的計算,通過這種方式能使學生脫離傳統套公式的局限思維,激發學生得出梯形是由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整合的結論,靈活學生的思維。
(三)借助信息技術整合課堂
信息技術的滲透能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在邏輯的理解。以北大師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二節《觀察物體》為例,在章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維投影技術向學生展示物體的多個角度,從而使學生從多角度出發深入理解物體多視圖的異同,從而在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激發學生邏輯思維。
三、總結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生活都不可缺少的,作為學習階段的起點,數學學科應發揮積極的作業和意義,在多環節為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培養奠定平臺。
參考文獻:
[1]南斌義.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效果研究[J].才智,2020(13):189.
[2]周貴忠.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1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