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映吟
摘要:解題能力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大重點,但是目前很多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還存在明顯的不足。文章基于對解題能力的內涵分析,針對當前教學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題目,要想推動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單純依靠學生死記硬背各種答案顯然是不足的,教師在授之以魚的同時,還需要授之以漁。因此,積極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一、數學解題能力的內涵和教學意義
(一)數學解題能力的內涵
數學解題能力一般是指綜合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經驗和邏輯思維規律,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能力。
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掌握一系列數學題目的計算技巧,同時還需要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尤其是數學思維,從而幫助學生實現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最終目標。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小學生的解題能力,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
首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可以讓學生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在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一系列的客觀知識點,同時還需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但是,數學自學能力的養成不能夠完全依靠學生的個人悟性,還需要幫助學生建立—個具體的思維框架,而解題能力就是對學生思維框架的建設。
其次,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加強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也符合數學這一科目的教學特點。數學不僅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同時它還具備較為明顯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而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教學形式顯然無法實現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快速養成。
最后,通過對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也可以讓小學生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小學生并非單純需要因循地掌握各種數學知識,而是需要從課本的具體內容出發,積極地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看中學生的課本知識消化,卻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引導。而通過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習空間,從而幫助學生更迅速地成長。
二、小學數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
數學解題能力作為學生的一項基礎能力,其培養價值已經得到了較為普遍的認可,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明顯的不足。本文基于數學解題能力的內容,認為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意識
小學數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教師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展開小學學生獨立思考意識的培養。在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已經出現了翻轉,小學生是課堂當之無愧的主體。所以,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奠定基礎。在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手段。
1.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為了能夠兼顧學生的平均水平,所以往往會采取較為中庸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條件下,學生的個性化思考就無法得到充分照顧。而教師引導小學生展開預習活動,可以讓學生針對課本內容,展開自由思考的活動。
2.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敢于求異和敢于質疑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往往更為看重學生對標準答案的獲得,而在小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背景下,教師應該培養小學生敢于提出自己個人獨立見解的勇氣。
3.教師還需要善于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溝通。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意識的過程中,教師并非讓學生閉門造車,而是要讓學生能夠相互學習借鑒,實現取長補短的目標。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實現對學生能力的推動
首先,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從當前很多小學生的具體表現來看,他們之所以出現各種錯誤,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在于他們的審題不夠嚴格,尤其表現為抓不住題干。所以,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嚴格認真的審題能力,比如讓學生邊讀邊畫,筆不離手,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全面地把握問題的實質,從而減少出錯的概率。
其次,在具體的解題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樹立明確的解題思路,梳理明晰自己的解題流程,并且最終落實為解題答案。當然,小學生因為自身的數學知識積累不足,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逐漸培養自己的解題思路。
再次,在后期身體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習慣。教師讓學生嚴格檢查自己的解題答案,進行自我審查,這也是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
最后,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強化學生的反思能力。在學生完成解題之后,讓學生對自己的解題進行反思,可以幫助學生跳出自己的思維慣性,從而幫助學生優化自己的解題思路,養成更強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注重對錯題庫的運用,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思維
要想不斷地加強對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教師還需要注重對錯題庫的運用,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思維。而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取如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首先,實現對錯題庫的建立。錯題庫就是對各類錯題的匯總。錯題的來源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外部獲取,比如現在互聯網上有很多錯題庫資源,而學校內的其他教師也會有自己的錯題資源,教師可以對這些錯題資源進行吸收利用;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收集、匯總班級學生常見的錯題。教師的錯題庫建立不應該單純貪多求全,而是應該抓住典型,選擇有代表性的內容,從而讓錯題庫發揮更大的借鑒價值。
其次,引導學生認識錯題、規避錯題。教師在完成了對錯題庫的建立之后,需要在課堂上展示這些錯題,然后引導學生認識常見的錯題類型,并且和學生分析這些錯題的原因,以及這些錯題的正確解題方式。借此,可以幫助學生能夠認識到一些數學解題上的思維誤區,從而幫助學生實現更為迅速地知識提升,升華其自身的解題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錯題庫資源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時,也不應該武斷地灌輸準確答案,而是應該遵循循循善誘的原則,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究。也就是說,教師在未來的錯題庫教學過程中,更應該讓學生了解到錯題思維,由此讓學生規避自己解題實踐中的錯誤。
最后,要求學生建立個人錯題庫。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題。為了幫助學生盡量規避自己的錯誤,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所以有必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個人錯題庫。通過個人錯題庫的建立,可以讓學生對一些錯題有更多的記憶以及能夠實現對錯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