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雪
摘要: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傳統模式注重班級合唱教學的實用性還有普及性,主要是排練一些固定好的曲目。為了更好地教學合唱,滿足新課標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提出的要求,需要音樂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從多個方面和角度提升合唱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而使學生的音樂水平還有音樂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1-0190-01
合唱教學對于提升學生良好的樂感、藝術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小學音樂中合唱教學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及能力要求,以及學生對合唱教學的需求,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增強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1 注重合唱技巧的引導
學生要注意聲音的柔和,并且富有穿透力,在使用高音的時候要無顫抖假聲,而且不要出現嘶啞的聲音。學生在合唱時要做到吸氣自然、平穩、沒有氣息的聲音,而且不要強制吸氣。要使歌唱的底氣十足,同時也要使聲音具有彈性,不要過滿,也不要太淺,這樣才能夠為演唱美妙的歌唱做好保證。為了使學生可以感受到二聲部的不同演唱,教師可以將全體學生分成兩部分,讓一組學生先唱,另一組學生傾聽,并且跟著輕聲哼唱,這樣學生在傾聽中過就會感知音準問題,避免自己在唱的時候走音。通過不斷地訓練和練習,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在合唱過程中展現出最美的歌喉。
2 注重音樂的欣賞過程
學生在對音樂的欣賞過程中,不僅要欣賞基本的歌詞,節奏,旋律和簡單的和聲,同時還要學會欣賞音樂的情感和音樂的思想,把握音樂的靈魂和關鍵。教師要通過合唱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合唱欲望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合唱中主動地理解和感受,促進學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學生在鑒賞中也會通過聽辨、模唱以及聽記等不同的方式來感受音樂,體會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進而把音樂更好地展現出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積極交流,把學生對歌曲的理解通過交流的方式形成深刻認識。
3 加強樂器的課堂引入
樂器能幫助學生找到旋律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要借助樂器來調動學生進行合唱的積極性,使學生融入摘要:合作作為一種集體性的藝術表演形式,容易被掌握,也容易被人接受,是因為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小學生具有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特點,組織他們進行合唱會展現出他們的蓬勃生機和活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使學生情感得到滿足,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感染。樂器的使用對教師的演奏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和體驗歌曲,有利于學生把握合唱旋律和音準。有了樂器的伴奏,教師用伴奏的方式把高音和低音展示出來,很快就讓學生理解了高音和低音,進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歌曲中的情感表現出來,展現歌曲的氣氛。有了樂器的伴奏,學生仿佛看到了樂器就是學生確定音樂旋律和音樂節奏的標準,有了樂器的伴奏,學生的合唱也就有了依據,他們會更好地把握歌曲的音準,唱出優美動人的旋律。
4 培養學生調動多種感官欣賞音樂增進理解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啟發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調動情感,學會帶情發聲,對作品創作背景及其內涵進行深入領會和理解,以提高合唱的感染力。學生要具備準確控制自己聲部的能力,同時能夠準確聽辨其他同學的聲部,在演唱中實現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現的協調統一,使合唱達到情感與內容的完善統一。教師可借助網絡,搜集與歌曲及相關的視頻及文字資料,再借助多媒體呈現給學生,并設計提問,鼓勵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運用到合唱中,增強演唱的情感融入和感染力。通過培養學生有效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合唱教學活動,有助于其對作品情感及內涵的深入理解,并通過演唱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明顯提升。
5 實施有趣的發聲訓練沒有優秀的發聲,就不可能出現近乎完美的合唱。小學生只有在接受了一定的發聲訓練之后,才可能會更好地發出有力、動聽的聲音,才會整體提升合唱的質量。所以,有效的發聲訓練也是提高合唱質量和合成有效性的重要基礎。為了使發聲教學更有效,使發聲教學更有趣,小學音樂教師還需要克服發聲訓練的枯燥性、單調性,教師應采用活潑、有趣并且形式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展開發聲教學。相信小學生會在有趣、歡快的課堂氛圍中更積極地學習,從而使自己的歌唱能力和發聲能力得以穩步的提升。
6 進行高效的音準訓練
學生的發聲會影響學生合唱的效果,同樣,音準也會影響學生合唱的效果。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大多數都是剛接觸音樂,也沒有受過專門的音準訓練,所以有些學生的音調可能不準。而我們都明白,合唱的質量會受學生音準的影響,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減小不準確的發聲對合唱的影響,從而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開展合理、有效的音準訓練,幫助學生可以唱出聲調更準確地歌曲。為了更好地解決小學生的音準問題,小學教師可以在具體的音準訓練過程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將多個方式結合起來綜合運用,來更高效率地幫助他們糾正不準的發音,從而為以后的合唱奠定基礎。
7 結語
總之,"教學有方,教無定法"。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會點燃學生的合唱興趣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地進行合唱練習,參與到合唱訓練過程中。學生主動地實踐,會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和感知,提高學生與樂器的配合能力,進而展現出更順暢的演唱過程,給人帶來藝術的欣賞和美感,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靜文.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 西部素質教育, 2015, 000(008):99.
[2]張力文, 樓丹麗.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初探[J]. 新課程(小學), 2013, 000(002):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