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梅
【摘要】在新形勢的教學背景下,高中數學對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學生不僅要學會數學相關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必要的數學建模能力,本文對新形勢下高中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進行了調查,發現數學建模方面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高中數學;建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38-01
一、數學建模是從現實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在數學建模中,通過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用數字和符號來進行表達,從而方便對數學問題進行研究。通過數學建模來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數學化的解釋,用數學工具來對生活實際進行預測,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來解決,從而使實際的問題變得模型化和抽象畫,能夠通過分析和假設來形成一定的規律,從而使學生能夠明白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原理。
數學建模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很多學生都對數學建模有較強的興趣,認為通過數學建模,數學知識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他們能夠從數學建模中找到現實生活中的規律,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數學建模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探究精神,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組織和協調能力,對學生各方面素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高中生數學建模意識和能力現狀
根據調查現實,我國高中生在數學意識和建模上的思考還不夠樂觀。學生在數學能力上較為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不具備良好的閱讀題意能力,因此在數學建模中出錯;(2)沒有掌握數學建模的正確方法;(3)數學應用能力有待提高,沒有形成數學建模的意識。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開展,高中數學建模的教學工作會越來越順利,通過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建模意識和建模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三、高中數學建模教學的對策
在數學建模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不斷地探索建模的方法,從而真正學會數學建模。傳統的數學教學以講授為主,而數學建模課程需要通過結合實驗和問題來完成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要能夠通過數學建模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建模培養學生們探索問題本質的欲望,使學生們學會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數學模型的構建,從而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通常情況下,教師首先為學生將數學建模的框架搭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們自行探索相應的建模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小組之間共同進行數學建模方法方面的討論,主動尋求數學問題的解決之道,從而使學生在積極探索和辯論中完成數學建模過程,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數學建模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加強對學生數學建模過程的重視,讓學生能夠在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數學建模能力,加強自身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高中數學建模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盡可能地向學生介紹各種數學模型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對數學模型的探索欲望,從而為今后的社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一些常見的數學模型包括函數模型、不等式模型、三角模型、幾何模型等等,能夠對學生的建模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將這些模型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數學建模的體驗加強,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四、在數學建模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保證自己的探究欲望,使自身能夠在不斷學習新的數學建模知識,發現更多的數學建模問題,從而擴大自己的數學建模儲量,增強自己的數學建模能力。
(2)教師要確保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專業度,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數學建模靴子的過程中,同時將數學建模同數學知識的講解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學習相應的數學知識。
(3)數學建模中所使用的材料需要經過教師的精心加工之后才被學生所使用,避免由于材料中出現很多與建模無關的內容,導致數學建模脫離了生活實際。
(4)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階梯型的教學模式,按照由淺入深的方式一步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從學生熟悉和自己熟悉的領域入手,進行數學建模知識的探索。
(5)教師要弄清楚數學建模的目的,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建模的教學過程。通過數學建模培養學生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建模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能夠通過更加有效的方式拉近學生數學學習同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在探究數學規律的過程中,學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給了學生一個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空間,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用自己的方式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數學建模同其他數學學習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綜合和感悟能力,并且伴隨著學生建模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以及數學意識不斷加深,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
五、總結
數學建模能力需要長期的培養才能夠形成,并不是掌握了數學知識就能夠進行數學建模,還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建模方法,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能夠對實際的生活問題進行抽象化和數學化,才能夠將數學規律和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問題中去,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對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一定要盡早進行,從高一就開始進行培養,分模塊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充分發揮數學教材以及各種數學資料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進而更好地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封平華, 李明振. 高中數學建模教學策略研究[J].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3(8):127-129.
[2]邱光云. 加強高中數學建模教學 提高數學應用能力[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1(15):38-39.
[3]段可賀. 新形勢下如何進行高中數學建模教學[J]. 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 2012(7):143-143.
作者單位
(廣東省韶關樂昌市城關中學;廣東;樂昌;5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