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以數學“悅讀”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實踐,提出精心設計數學“悅讀”書目,“悅讀”與數學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在“悅讀”過程中進行思考等教學建議,以提高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 悅讀 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043-02
南寧市鳳翔路小學以君子文化立校,近年來,學校開展課題研究——“書潤鳳翔 謙謙君子——用悅讀浸潤學校君子文化建設的研究”,提出“悅讀”概念,使閱讀更加充滿趣味性、獨特性和可行性。學校數學組教師根據學生心智發展的程度和課程內容,積極開展數學“悅讀”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通過數學閱讀,能讓學生學會觀察、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學會合乎邏輯地、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數學思想和觀點,能夠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閱讀不同于一般閱讀,需要進行較為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如何讓學生通過數學閱讀更好地促進其數學思維從具體到抽象、從零散到系統的轉折和跨越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數學“悅讀”書目
數學語言嚴謹、準確、精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進行數學閱讀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校數學組分低、中、高三個年段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針對學生的年齡、身心發展、興趣愛好等特點,精心設計了各年段的數學“悅讀”書目:
低年段(一年級、二年級):該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具有守恒性、邏輯性和可逆性,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個階段是學生習慣培養的關鍵期,需要系統提升計算、解應用題、繪制圖形、書寫等能力,并做好學習規劃。我們設計的數學“悅讀”書目以數學繪本、數學游戲為主,相關推薦書目為《我家漂亮的尺子》《我要上學啦:數學真好玩》《數學我最棒》《我的一天》《郵票上的數學》《我是數學迷》,等等。以此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分步解決等思維能力。
中年段(三年級、四年級):該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認知過程仍以具象經驗為基礎,理解能力增強。我們設計的數學“悅讀”書目以數學童話、趣味數學為主,相關推薦書目為《數學幫幫忙》《曹沖為何能稱象》《最有趣的50個數學故事》《全世界孩子都愛玩的700個數學游戲》《你不可不知的50個數學知識》,等等。通過數學閱讀,學生獲得成就感,進入“自我驅動”的良性狀態。
高年段(五年級、六年級):該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我們設計的數學“悅讀”書目以經典數學、數學史料為主,相關推薦書目為《中國古算解趣》《神奇的數學》《可怕的科學·經典數學系列》《聰明在于勤奮 天才在于積累:數學大師華羅庚談怎樣學好數學》《從前有個數》,等等。通過數學閱讀,學生初步理解概念中的本質特征,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能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辨明數學關系,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我校數學教師結合“悅讀”的主題組織活動,對各年段學生的數學閱讀有指導、有要求、有活動、有反饋,要求學生每學期閱讀2本數學書籍,并記錄閱讀收獲。學生通過制作數學畫報、寫數學日記、畫思維導圖等形式對閱讀收獲進行整理,讓數學“悅讀”有落腳點、生長點,真正讀有所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
二、“悅讀”與數學課堂教學緊密結合
我校數學教師結合課題,把閱讀與數學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把培養數學思維能力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一)課前布置預習閱讀任務,進行科學的預習方法指導
預習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應引導學生細心研讀,預習時采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做到“看”“想”“記”“做”“問”。“看”——對教材進行全篇閱讀,讀懂例題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關鍵字、關鍵詞,每一個圖形、公式,每一步解題步驟等。“想”——思考所學內容的目標、重點、難點,以及與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思考例題中的關鍵信息、重要知識點是什么。“記”——把內容的要點、聯系畫出來或標上記號,在讀不懂、理解不了的地方進行標注。“做”——嘗試把課本上的練習做一做。“問”——寫下自己的看法或疑問,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帶著問題聽課,以提高聽課的效率。
(二)課上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分析問題,提高數學分析能力
數學閱讀是一項重要的數學活動,滲透在數學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在課堂上應引導學生邊閱讀、邊分析,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來實現。例如,教學《負數的認識》一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負數”這個概念,但何為“負數”,他們并不一定能理解,教師可設計閱讀提綱,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感知負數的意義。閱讀提綱如下:
1.生活中在哪里會用到負數?
2.正數、負數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3.正數、負數怎么讀寫?
4.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
5.“0”是負數嗎,為什么?
以上問題,學生都能通過閱讀找到初步的答案。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匯報,并參與學生的討論。通過引導學生找出課本中相關的內容與段落,進行分析與理解,用數學的思維去閱讀、分析、歸納、小結數學知識,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正數、負數意義的理解,使其清楚地認識到正數、負數在生活中表示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是兩種數的分界點。在分析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把以前所學的有關數的知識系統地串聯起來閱讀思考,逐步搭建自己對“數的認識”的知識網絡結構。
(三)課后結合“你知道嗎”環節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
部編版數學教材有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即在很多重要知識點教學后增加“你知道嗎”這一知識鏈接環節。教師可結合“你知道嗎”環節,課后布置相關的知識收集和閱讀作業。例如,在教學“負數”的知識后,布置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探究國內外有關負數產生的歷史和負數記錄方式的演變;又如,在教學“圓柱容積”的知識后,布置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中了解古希臘著名數學家阿基米德的生平及其偉大成就。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得到拓展和延伸。
三、引導學生在“悅讀”過程中進行思考
當學生因“悅讀”而愛上數學閱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從中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對比、分析、歸納等能力,使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水平得到提高。例如,在概念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字、關鍵詞并結合實際進行學習和分析。有些數學概念含義接近,但本質屬性又有區別,學生容易弄混這類概念,抓住關鍵字詞并結合實際進行學習和分析是認識它們各自本質屬性的重要方法。如“點”與“頂點”,“邊”與“棱”,“體積”與“容積”,“長方形”與“正方形”……這些概念存在許多共同點,容易混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字進行分析、比較,讓學生弄清它們的區別、聯系以及應用范圍。“體積”與“容積”,僅一字之差,所有的物體都有體積,但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有容積,體積是指從表面測量物體,容積則表示從里測量空心物體。所以,實心的物體只有體積而沒有容積。“邊”與“棱”一般指線段,但它們所處的位置不同,邊通常是指圍成平面圖形的線段,而棱通常是指圍成立體面圖形的線段,如圍成長方形的線段叫做邊,而圍成長方體的線段叫做棱。引導學生對相近的概念進行閱讀比較分析,能加深學生對概念含義的理解。教師有意識地在每節課上讓學生閱讀教材,并給予恰當的指導,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會得到增強。
總之,在數學“悅讀”活動中,學生養成了主動閱讀的習慣,學會在閱讀中把所學的數學知識串聯起來思考,理解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逐步形成數學知識的系統網絡,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注:本文系2017年度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書潤鳳翔 謙謙君子——用悅讀浸潤學校君子文化建設的研究”(立項編號:2017B08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黃麗.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閱讀[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10)
[2]吳娟.聚焦思維,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不二法門”[J].數學教學通訊,2018(16)
[3]胡春燕.數學課外閱讀:從“數學文化”走向“數學核心素養”[J].文存閱刊,2018(23)
作者簡介:吳竹衛(1977— ),女,江西南昌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南寧市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育。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