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楓婷



【摘要】學生的水平差異決定了教學要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分層教學與小組合作以及互聯網教學相結合,能夠發揮三者的優勢,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在歷史的教學上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通過展示互聯網分層教學的基本情況,提出基于小組合作的初中歷史互聯網分層教學方法有:教學目標分層,課前預習分層,課中共同探究分層,練習分層和知識鞏固分層。
【關鍵詞】初中歷史;互聯網;分層教學;小組合作
一、問題提出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應該面向每一位學生,實現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必要的提高。學習有價值的知識,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業領域取得不同的發展與進步?!眰鹘y的歷史課堂“一刀切”,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性。這種情況下基礎扎實的學生其學習能力便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而基礎差的學生只能被動地跟著老師進度跑,最后課堂也沒有達到較好的效果。當下,小組合作教學和互聯網教學是一種潮流。經過實踐發現,將三者相融合既能滿足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又能充分發揮合作學習以及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在歷史教學中具有重大意義。
二、本校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模式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本校的小組合作融合了分層教學的理念,教師可針對自己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實行“班內分層”,即把全班分為幾個實力相當的小組,小組內按照學習能力的高低,分1、2、3、4、5、6號學生,1、2號學生是優秀生,3、4號學生是中間生,5、6號學生是學困生,各個小組相同號數的學生水平相當。
三、本校學習者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外來工家庭,學生的綜合水平不高。不同的學生,對歷史的興趣程度不同,再加上學習方法以及理解基礎的差異,對歷史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同。網絡教學雖然可以激發大部分學生的興趣,但是分層教學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基于小組合作的互聯網分層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方法與優勢
如何將小組合作、互聯網和分層教學三者結合起來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可以概括為五個方法:
(一)教學目標分層
根據《課標》要求和各層學生的實際學習可能性,制定出分層次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按其重難點劃分若干層次,哪些屬于初級目標,哪些屬于中等目標,哪些屬于高階目標,然后,教師圍繞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例如,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22課《抗日戰爭的勝利》對學生提出的共同目標是:了解全民族堅持抗戰、中共七大、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實,探究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意義?;诖藢Σ煌瑢哟蔚膶W生提出不同目標:
(1)學困生:了解全民族堅持抗戰、中共七大、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實。
(2)中間生:在達成學困生目標的基礎上,掌握中共七大的意義、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意義。
(3)優秀生:在達成中間生目標的基礎上,理解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課前預習分層
針對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在平臺上設計不同層次的預習任務。
(1)學困生:觀看微課后完成前測A卷。A卷由幾道關于課文基礎知識的填空題組成。
(2)中間生:觀看微課后完成B卷。B卷在A卷的基礎上增加1-2道理解性的選擇題。
(3)優秀生:觀看微課后完成C卷。C卷在B卷基礎上增加1道材料題或者讓優秀生去搜集關于本課難點的材料。
通過預習任務的分層,能夠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三)課中共同探究分層
這一環節需結合小組合作模式而設計。首先,在探究問題上設置分層。例如,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22課《抗日戰爭的勝利》中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部分,筆者設置了以下問題:(1)從課本中找出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2)這些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結合國民大革命和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從中你有什么啟示?問題(1)由學困生回答。問題(2)由中間生回答。問題(3)由優秀生回答。然后,為了提高討論效率,小組內通常又分為兩小組進行討論,如,小組內的2、3、4號學生一起討論,1號學生教會5、6號學生。因為小組里的2、3、4號都有一定的基礎,一起討論基本能夠解決問題。而小組的1號學生的水平較高,讓1號來帶領基礎較差的5、6號學生,不僅可以直接給予5、6號學生幫助,而且發揮了1號的優勢,提高了整個小組合作的效率,實現了學生之間的融合。
(四)練習分層
完成新課講授后,學生們及時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同樣,課堂的檢測也是分為三個層次,以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22課《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例:
(1)學困生:在書本中找出中共七大的時間、地點、意義,日本投降的時間,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2)中間生:做相關的選擇題訓練。
(3)優秀生:做少量選擇題和關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的材料題訓練。
完成后云平臺都顯示解釋,學生自行看解析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師提出來,老師進行解答。這樣,既達到檢驗基礎的效果,對優生也達到培優效果。
由于課堂有了一定的練習,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應該注重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培養。如,在《抗日戰勝的勝利》中,可以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制作抗日戰爭勝利的小卡片,而布置基礎較好的學生搜索關于日本投降的影片,談談感受。
(五)知識落實分層
歷史的知識既零散又有其線索邏輯。因此,框架的梳理非常重要。這一環節里,老師提供知識框架給1-4號學生自行討論梳理。5、6號學生自主性較差,老師則單獨集中這幾個學生,落實筆記和基礎。這么一來,學困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得到特別的照顧,增加了學習的自信心。
五、歷史課堂分層教學的情況調查反饋
為了了解歷史課堂使用分層教學的效果以及問題,筆者對本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數據與分析如下:
問題1:分層課堂與傳統課堂相比,你更喜歡哪種課堂?? [單選題]
(1)從整體上看,在被調查的98名學生中,有63.27%的學生表示喜歡歷史課堂的分層教學,36.73%的學生喜歡傳統教學。由此可見,分層教學是可行的。
問題2:分層課堂與傳統課堂相比,哪種課堂更能發揮你的自主性?? ?[單選題]
(2)63.27%的學生表示分層教學課堂更能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這個數據與上一個問題的數據相吻合。
問題3:現在歷史課堂的分層練習的難易程度是:[單選題]
(3)大部分同學表示練習難易程度適中,小部分學生感覺練習太難。其中,不僅優秀生認為練習太簡單,學困層也存在這種情況。由此發現一個問題:學校的小組是按照學生的綜合成績進行分配的,而有的學生存在偏科的情況。因此,教師應該建立本學科的分層小組。另外,要加大對優生層學生的培優力度。
問題4:你對現在歷史課堂分層練習的題量有什么看法? [單選題]
(4)大部分學生表示題量剛好,部分學生表示題量還可以多一點。而這部分學生既有A的學生也有C層的學生。因此,可以設置選做題,讓學生根據個人需要去訓練。
六、總結與建議
總的來說,分層教學的意義重大,它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照顧和發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與小組合作的課堂模式相結合以及運用互聯網教學,充分發揮了三者的優勢,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實踐證明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和適合分層教學。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在考慮學生的共性的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問題。在設置分層任務的同時,還可以提供一些自選任務,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相信經過不斷的嘗試,定找到更好的適合歷史課堂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楊益欣.運用分層教學促進學生歷史學業的發展[D].天津師范大學,2019.
[2]赫孝真.中學歷史課堂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3]吳春回.淺探初中歷史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8(10).
[4]李翠.淺談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分層教學[J].少年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1).
[5]丁杰.淺談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分層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