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超



摘 要:文章結合使用云班課的機械制造工藝教學數據,進行了教學活動和學情的可視化分析并針對典型落后學生數據進行教學方法調整,提出并實施了能夠較為精準的評價機械制造工藝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云班課;機械制造工藝;教學效果評價
機械制造工藝是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核心課程。針對工藝員崗位需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熟悉材料定額的制定、編制典型零件的生產工藝的知識,而且要具備設計簡單的工裝夾具的能力[1],同時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2]。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參與度較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主要靠期末考試進行評價,無法進行精準的教學過程評價,很難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從而難以提升教學效果。
因此,教者以云班課為平臺,將互聯網資源、校本教材、三維模型、單元測試、課堂表現、輕直播、線下答疑環節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云班課數據進行過程和結果評價,及時發現學生典型的落后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一、教學評價組成及線上活動情況
總評成績(100%)=云班課過程考評(60%)+期末考試成績(40%)
其中云班課總體情況如圖1。2020年2月18日-2020年5月10日為線上教學,在此期間,主要以“直播+微課”的方式進行,新增云班課資源未定保持在每周5個左右,新增活動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逐步增加,班級總人數41人。
隨著線下課程的開展,教者設計了更多的課堂互動活動,因此活動總數顯著上升,視頻教學資源數量趨于穩定。
二、云班課活動
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教者開展了以課堂表現為主,小組任務為輔,多種類型的云班課活動。活動類型構成如圖2。投票問卷、頭腦風暴以及測試活動的參與度接近100%,說明學生樂于參與思考與練習。小組任務與輕直播的參與度約85%,說明大部分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工藝問題,但少數學生存在知識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
三、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通過云班課經驗分布功能進行統計,39名學生達到優秀,即經驗值超過全班平均經驗值的80%,2名學生低于全班平均經驗值的60%。說明在學習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對云班課的使用非常積極。但個別學生經驗值較低,存在比較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
教者進而通過云班課教學報告功能對2位經驗值較低的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如圖4。學生一由于不積極查閱資料和完成課后作業,導致階段性測試成績較低,談話后學生學習態度有所改善。學生二從未參加直播討論環節,但階段性測試成績高于全班平均水平,談話后發現學生二性格內向,教者對其階段性測試的表現予以肯定并鼓勵其參加直播討論以達到本課程要求的溝通協作能力目標。
四、考核成績分析
課程考核成績如圖5。云班課經驗值、期末考試成績、期末綜合成績均取個人值/平均值。
可以看出,期末考試成績與云班課過程考評成績雖大體趨勢相近,但離散性較大,說明僅使用考試成績進行教學評價存在較大的偏差。而教者采用的總評成績計算方法與期末考評成績趨勢更為接近且能夠較準確地評價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夠體現出本課程對知識與能力的評價要求。
全面充分地使用云班課活動能夠使絕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機械制造工藝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協作能力提升。云班課數據可視化的特點能夠結合“線上+線下”教學數據,精準地進行學情分析及教學評價,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美娜,徐姚,郝舉紅.面向新工科的機械制造工藝集中訓練教改實踐[J].黑龍江科學,2019,10(9):54-55.
[2] 齊繼陽.“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2(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