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摘 ?要:寫作是小學語文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被學生公認為最難的一部分。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設立了習作單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師應當注重習作單元教學,并從讀寫結合、寫改結合、寫作擴展、寫作活動等多個角度對習作單元教學進行優化,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不斷的磨練與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方式;策略分析
在現階段的小學生寫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很多學生在看到寫作要求的時候不知道寫什么,有學生材料積累了很多,但很少在寫作中用上,等等。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提升,因此也就很難從寫作中感受到快樂,這也是造成他們覺得寫作難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教師需要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教師應當精心研究習作單元的特點以及教學要求,在此基礎上,設計多種寫作教學策略。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部分入手來對統編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
一、讀寫結合,豐富寫作
在習作單元中,一般都包括課文和作文示例,在閱讀和學習了課文以及作文示例之后,學生可以“小試身手”,進行寫作練習。這樣的單元設計將閱讀與寫作進行了緊密的結合,學生可以從閱讀尋找寫作素材、寫作角度以及寫作靈感,并在寫作中進行巧妙運用。不過,教師應當明確一點,即教材上的習作單元中的內容是有限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他們適當增加閱讀內容,豐富閱讀可以讓他們的寫作更加充實。
例如:在統編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習作單元教學中,我在課文《太陽》、《松鼠》以及習作例文《鯨》的基礎上,給學生增加了一篇關于向日葵的閱讀文本,在這篇閱讀文本中詳細介紹了向日葵的種植過程。這一單元的習作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恰當的說明方法來進行寫作,我所增加的文本正好可以讓學生學到時間順序、列數字等多種方法。在關于這四篇文章的閱讀結束之后,我讓學生以“說明方法都有哪些為主題”進行了討論,這樣的讀與說有助于豐富他們的寫作。
二、寫改結合,優化寫作
在很多學生的觀念里,在作文中寫下最后一個標點符號之后,寫作就結束了。其實不然,作文寫完并不是終點,還需要進行一定的修改。在習作單元寫作中,留給學生進行寫作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的思慮難免會不周全,修改可以讓他們的作文更加優秀,也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寫作中容易出錯或者忽略的地方,進而在下次寫作中有效避免。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教學中,學生需要學習把一個人的特點寫清楚。在學生的寫作完成之后,我讓他們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了修改。并且,在學生開始修改之前,我提醒他們注意細節修改,比如,用平實語言表達的句子是否可以用上比喻句或者排比句,再比如,段落結構設計能否更加巧妙,等等。在聽了我的建議之后,很多學生在修改中表現得非常認真。比如,有一位學生寫了天橋下修自行車的老爺爺,在修改時發現自己全文都在用第三人稱進行描述,為了讓老爺爺的形象得到凸顯,在修改后增加了第一人稱的敘述。通過這樣的修改,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提升。
三、寫作擴展,強化素養
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只是基礎內容,教師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擴展。具體而言,寫作擴展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是閱讀方面的擴展,也可以是交流討論方面的擴展,還可以是寫作角度方面的擴展,等等,不同的擴展可以帶給學生不同程度的提升。還以“把一個人的特點寫清楚”的習作單元教學為例,學生在閱讀過課文以及作文示例之后才進行了寫作。在他們的寫作結束之后,為了讓他們能夠更好將人物寫作的內容融會貫通,我給他們進行了寫作技巧方面的擴展,比如,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對比描寫,等等。在學習了這些之后,學生對人物的刻畫會更加生動傳神。
四、寫作活動,精化寫作
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寫作活動,活動可以讓教學更具活力,也可以讓學生的寫作學習更加綜合化與精細化。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寫作單元進行活動設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加活動,并在活動中進行一定的分工。比如,在風袋制作的寫作中,教師可以放棄傳統的寫作方式,給學生設計合作寫作活動。也即是說,學生可以合作完成這篇作文的寫作,在寫作開始之前,他們可以在組內商議每個人負責的部分,在商議結束后,努力將自己負責的部分做好。在寫作完成之后,每個小組都需要進行閱讀展示,各個小組之間可以相互提問交流。通過這樣的寫作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從同組的其他人身上學到一些知識內容,有助于他們的綜合能力提升。
總而言之,寫作其實并不難,但寫作中需要注意的細節有很多。教師應當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積累,讓他們在積累中寫出越來越精彩的內容。同時,教師應當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讓他們的謀篇布局在練習中更加巧妙。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實力會有顯著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傅少瓊.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3):251.
[2]林雯.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實施[J].華夏教師,2017(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