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鳳
摘 ?要:數學的美是數與形的結合,是秩序、均勻與明確的優雅。隨著年級的不斷進階,初中學生對數學的體驗與感悟會更上一層樓。初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讓教師更把思維的開放教育放在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兩個人的蘋果相互交換,彼此仍然僅僅擁有一個蘋果,但兩個人的思想相互碰撞則會產生不一樣的火花!小組式教學不僅僅讓學生之間的各有千秋的想法進行碰撞、讓學生們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更能鍛煉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進而優化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與思考能力、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組式教學;初中數學;優化效率;鍛煉能力;交流經驗
小組式教學是一種合理分類學生、恰當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模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嘗試跳出教師的傳統教學思維,進行開放式思考并勇敢向他人流暢表達出自己的思考。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形單影只游走于教室與講臺之間,難以抓住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起來,更加造成了課堂效率低下、學生不愿意相互交流的冷漠課堂。小組式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之間的積極性,更能帶動學生對數學思想與數學問題的思考,這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并為數學教師與學生們所接受。
一、優化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效率的提高對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成效都是一個事半功倍的事情。利用好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在四十五分鐘之內讓學生及時有效地掌握所要了解的知識,既完成了教師的課堂任務,也為學生的課上學習減少了不少壓力,為學生的課下學習減輕了不少負擔。優化課堂的教學效率是值得教師思考的一個問題,也能夠避免學生在學習上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做一些“無用功”。對于一名教師來說,抓住了學生就是抓住了課堂。
例如,我在講“相交線與平行線”這一章節時,我會在教學內容前言部分為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常見的一些實例來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個有趣的開始才能夠讓更多學生有興趣、認真地聽下去。在任課教師能夠牢牢掌控并利用好自己的課堂時間的前提下,時不時地講一些小笑話也能夠在逐漸枯燥的課堂中間及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重新調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抓住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不僅能夠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一個友好的教師形象也能走進學生內心,從而成為真正的良師益友!
二、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一個有凝聚力的合作小組往往能夠帶動整個班級或周圍小組更加投入學習。一個班級里可能會有幾個優秀學生代表,但是一個班級僅僅靠幾個優秀學生是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的。但一個優秀小組的形成往往對班級的凝聚力以及學習的提高具有放大的推動作用。小組織教學,讓合作成為一個很好的先天條件。在每一個小組中,不同成員的合作能夠推動先進,帶動后進。小組合作鍛煉小組之間的學生合作能力,也為學生在一個較小的年紀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并且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我在“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難點問題中,會讓同學們及時進行小組討論。在做一些立方體模型構建來進行學習實踐的時候,僅僅要求每一個學生獨立完成立體模型是困難并且浪費時間的,有時他們可能要花費一節課甚至更多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我會讓小組里的不同成員分配到不同的工作,進而完成一項立體模型的建設。在小組教學中,他們能夠分配工作團結合作完成這項工作,這不僅節省了課堂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并且讓每一個學生明白合作對于成功的重要性。
三、方便交流學習經驗
“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小組式教學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架起來一座橋梁,鍛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不同的學生之間的思維是有差異的,男生和女生之間的思考也各有特點。小組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成為可能,并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聆聽并接受別人的想法與意見。課堂不是老師的獨角戲,不同學習方法與思考方法的碰撞會給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并且這也能夠讓教師在引導學生產生相互交流節省精力。
例如,我在教授“一次函數”的教學課堂上,會給較長時間讓學生們對一次函數的應用題進行深度討論與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給小組留下不同時長的討論時間,并讓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在小組表現中,教師對配合默契的小組進行表揚,對其他小組的同學給予鼓勵,并且讓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學習也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交流與提高課堂效率的好辦法。在課下作業的批改中,我會抽出幾次讓學生之間相互修改,我認為在相互修改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相互地認識并改正錯誤,與此同時,對一些典型的錯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初中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的思考能力的強弱已經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點。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與解答問題方式的多樣性也為學生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難,現在小組式教學方式已經開始有成為教學界的潮流教學方法的趨向。對于數學這個需要教學者與學習者擁有靈活思維的課程來說,任課老師應抓住學生們上課學習的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們課堂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徐鳳友.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5(08).
[2]張偉剛,孫文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