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顯明
摘? 要:音樂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還能讓學生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增強對生活的了解和熱愛,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真正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因而,需要引起小學音樂教師的重視。在本文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從生活教學法、小組合作法以及音樂分享會三個角度進行解析,并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觀點的空間,真正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增強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部分音樂教師將教學的重心放在樂理的教學上,并未從學生的天性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開展相應的音樂教學授課,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教學效果差。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可以轉變原有的授課觀念,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入手,開展相應音樂教學方面的授課,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音樂學習能力,獲得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一、運用生活教學法,讓學生的歌聲具有感染力
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方式,開展音樂教學,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讓學生運用這種情感,進行相應歌曲的演唱,真正增強學生歌聲的感染力。讓學生在音樂演唱的過程中,懂得用心,懂得用情,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曲時,教師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真正讓學生運用這種情感,進行相應歌曲的演唱,促進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增強。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第一點,開展課前互動。在開課后,教師對學生說:“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的媽媽是如何愛我們的?你們能否運用具體的實例說明?”小陳說:“我媽媽知道我喜歡吃才出爐的蛋糕。每天早晨,她都會很早起床為我買蛋糕。通過這件事情,我感受到媽媽對于我的愛。”第二點,學習音樂。教師對學生說:“你們要富有深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并真正運用對媽媽的感激之情進行演唱。”與此同時,教師走入學生中,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啟發性引導。第三點,展示成果。通過運用生活化的方式,開展音樂方面的授課,教師真正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讓他們運用這種情感,進行相應的歌曲演唱,增強學生的演唱感染力。
二、使用小組合作法,讓學生的思維具有創新性
合作教學法的優勢在于:為學生提供交流的空間,讓一位學生的觀點點燃另一位學生的靈感,從而創造出好的音樂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的方式授課,真正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促進他們音樂學習思維的創新性,提升小學音樂合作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感恩的心》這首曲目時,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演唱這首歌曲,并鼓勵學生從隊伍的形狀入手,開展相應的思維創造,真正促進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第一點,劃分小組。教師在小組劃分的過程中,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音樂特點,進行相應角色的劃分。第二點,學習音樂。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動情地演唱音樂。第三點,創設問題。教師創設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嘗試從隊伍形狀的角度入手,進行此部分音樂的集體演唱。教師會獎勵表現最為良好的小組。第四點,展示成果。教師運用文字,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果,進行簡要介紹。小洛小組將本組的隊伍,組成一個心字,并在演唱的過程中,組員的身體按照同一方向進行搖擺。
三、開展歌曲分享會,讓學生的視野具有拓展性
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構建音樂分享會,讓學生分享個人喜歡的音樂,甚至是讓學生演唱音樂,調動全班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學生在分享音樂的過程中,也能打開彼此之間的音樂視野,真正認識多種多樣的音樂,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度。
例如,教師開展音樂分享會,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思維的舞臺,真正調動學生的音樂分享熱情,拓展他們的音樂學習視野。在此,教師運用文字,對一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簡要介紹。小洛說:“我最喜歡《小蘋果》這首歌曲。因為這首歌曲特別歡快,而且媽媽夸我,說我這首歌唱得特別好聽!”與此同時,小洛唱起這首歌曲。小陳則分享了趙雷的民謠。他說:“我最喜歡趙雷的《成都》。這首歌特別具有畫面感,而且歌曲的曲調特別好聽!”通過運用構建音樂分享會的形式,教師在調動學生表達熱情的同時,也讓他們的音樂學習視野得到拓展,提升整體的音樂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相應的音樂授課問題,并在此過程中,為學生搭建展示個人思想的舞臺,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真思考,真感悟,真反思。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加深對音樂的認知,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獲得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藍建桃.淺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北方音樂.2016(19).
[2]張春紅.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