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瑩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 400067)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環境和挑戰也不斷變化,為了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創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起著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階級、政黨、社會群體遵循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則用以教育為中心的實踐活動來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使其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相一致。
創新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大都在各自的領域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豐富的創造力。創新人才是人類社會最富有創造性的那一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創新人才培養是指在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的同時也注重創新素質的提高的人才教育和培養模式。
創新人才培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指出“教育的任務是無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潛力都能結出豐碩的成果”。為適應社會發展新趨勢,必須改革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人才培養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對創新人才培養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創新人才的培養,既是教育培養目標的客觀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國很多高校缺乏創新人才培養激勵體制,制約著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能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提供思想引導,營造創新環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勇擔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運用傳統思想理論課教授和網絡平臺的支撐,營造風清氣正的思想氛圍,傳播正能量,培養德才兼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引導大學生勇于承擔時代使命和歷史責任,樹立為國家復興謀發展的信念,為人們福祉不斷創新的動力,使理想信念和創新思維轉變為發展的內驅力。
激發創新意識,培養思維能力。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有利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堅定理想信念和方向,掌握科學的辯證思維方法,運用全面的,發展的,運動的眼光,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人們在認識與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思維方式的作用。那些發展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因此,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同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認識與改造世界,顯得極為重要,科學的思維方式主要是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去認識與改造世界。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開發人的智能潛力。
改造主客觀世界,提高進取心和生活品質。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時,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合理的目標定位、正確的輿論導向、恰當的創新評價等。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黨和國家特別強調建立國家創新體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培養人們遵守合理的社會規范,更應注意培養大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錮和條條框框的束縛。思想政治教育對物質生產起間接作用,它通過激發行為動機,端正社會態度,啟發思想覺悟,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促進物質生產,改造客觀世界,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國富民安,至善至美的生活環境。
家庭重視教育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激發學生創新潛力。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的思維模式與行為舉止。我們應該轉變思維模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用興趣指導實踐,在學習中獲得成長和快樂。從小養成創造性思維品質,避免保守僵化的思維模式。學生應從小樹立創新意識,知道自己的興趣點在哪里,希望在哪里有所突破,才能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探索,迸發創新之靈氣,擁有創新之睿智,享受創新之樂趣。
學校轉變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倡導雙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啟發式、分組討論式等教學方式取代教師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使師生能在和諧平等的共探共享的教學環境中教育資源共享。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者互相影響,互相分享教育資源,可以跳出課本,利用多媒體平臺,例如QQ空間,朋友圈,微博等多媒體媒介資源,結合教科書,更好的融會貫通,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大學生跳出課本,及時更新思想,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社會創造輿論,形成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合力。先進的思想需要先進的理論做支撐,我們必須拓寬思維,豐富知識儲備,用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并在實踐活動中拓寬知識面和知識層次。在智力開發方面,必須提高洞察力和敏銳性,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才能突破原有框架,有所成長和發展。在人格培養方面,培養敢為人先、標新立異的探索精神,培養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隨機應變能力,培養與時俱進、迎接挑戰的無畏精神。著力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在建立合作共贏的世界格局中,一個國家甚至個人的力量具有局限性,唯有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大局意識和創新意識,在實戰中運用自己的創造、創新能力,才能使人類共享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