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
摘 要:音樂能夠讓學生接受素質教育。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能豐富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文章主要從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給教育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音樂 學習興趣 培養策略
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曾指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有充足的學習動力,能夠讓學生與音樂知識緊密聯系起來,還能美化學生的人生。在小學音樂的知識講授中,教師要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目標,另外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音樂知識,感受到音樂知識的本質,讓音樂課堂更加活躍,從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
1 讓學生喜歡上音樂教師
教師在每一節的音樂課程中都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應該教給學生哪些知識,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怎樣突出重難點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知識。教師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夠吸引學生。因此,教師應該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核心素養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課堂中。教師在音樂課程中應該發揮好引導的作用,讓學生有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發揮出學生的特色,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音樂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應該有扎實的基本功和熟練的音樂能力,像樂理知識和樂器演奏等。在音樂知識的講授中,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還應該體現出知識能力,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聯系起來。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音樂課堂中還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藝術能力,優化音樂教學環節,豐富學生學習的空間,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也能讓學生輕松學習音樂知識。
2 運用巧妙的導入方式
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是教學的前奏,為教師和學生交流構建了橋梁。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有飽滿的學習熱情,從而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的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像復習導入、問題導入、故事導入等。教師要充分考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針對不同的音樂知識運用不同的導入方法。
比如,在《小放牛》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借助猜謎、律動的形式導入新課,給學生做一些夸張的動作,讓學生對這些動作進行猜測,這樣學生就會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也會更加活躍。
3 創新教學方法
創設情景的方式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可以借助語言描繪、實物展示等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運用電化教學也是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運用直觀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音樂知識主要同視覺和聽覺兩部分組成,掛圖和板書能夠讓學生投入到音樂課堂中。比如,在《外婆的澎湖灣》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將黑板變成美麗的澎湖灣,將歌譜和歌詞放到水波中,學生進入音樂課堂,就能受到視覺沖擊,從而將全身心都投入到課
堂中。
在小學音樂的知識講授中,教師要想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應該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教師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不僅要給學生講授音樂歌曲,還要傳授給學生一些理論知識和音樂能力以及鑒賞等。教師在優化教學環節時,在音樂課堂中應該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還可以將游戲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在音樂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進行學習,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傾聽學生的意見,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樂器演奏,提升學生實踐素養。
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與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教師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將學生科學分組,讓學生自己選擇故事中的角色,然后選擇合適的音樂,排練音樂話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音樂話劇表演中感受音樂知識的魅力。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安排其他音樂活動,像唱歌、朗誦、合唱比賽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音樂實踐中,不斷提升學以致用的素養。
4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教學中,音樂教師占有很重要的比重。教師應該注重更新以往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意識到音樂教育的作用,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創新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小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20(07):206-207.
[2] 陳寶紅.試論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J].中國高新區,2018(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