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時期,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重點培養目標,高中數學作為高中教學體系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閱讀審題能力,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題目含義,掌握正確解題方法,形成良好學習意識與學習習慣,從而達到理想學習水平與數學學習成績。文章結合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研究高中數學閱讀指導教學的實際作用,期望通過教學策略與教學手段的不斷優化與改良,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水平,鍛煉學生的數學審題、讀題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與思維拓展能力的提升與進步,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教學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閱讀指導;教學研究
一、 前言
閱讀指導是教學期間的重要教學內容,主要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與審題習慣,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與綜合實踐能力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但是在實際教學期間,多數學生并沒有嚴格按照教師教授的解題與審題方式進行讀題,一方面是學生對于數學題目的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缺乏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與上進心,導致在實際學習期間喪失學習自信心,形成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影響學習成績與學習水平的提升與進步。
二、 高中數學閱讀指導的重要作用
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已經遠遠超過初中學習難度,不僅需要將初中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一些深奧的數學知識點也比較抽象且難以理解。對于學生來說,高中數學不僅知識重點理解困難,做題期間也需要仔細審題,避免陷入思維陷阱,導致做題失敗。高中數學閱讀指導教學,主要教學任務就是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語言交流能力,在實際學習期間,學生可能會淺顯觀察數學題目后,根據自身的學習經驗盲目開展做題計劃,不僅容易出現解題錯誤,也比較容易粗心,造成失分或者理解偏差等情況。閱讀指導教學期間,教師會重點為學生講解審題技巧與方法,幫助學生提升觀察能力與閱讀水平,在不斷的鍛煉與實踐過程中,掌握扎實的數學知識基礎,明確數學學習目標,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心以及學習成就感。當學生善于利用知識完善并武裝自己時,說明其已經能夠逐漸掌握數學學習技巧以及核心素養。通過相關數學題目的鍛煉,不僅能夠深化學生的學習體會,也能夠讓學生在不斷學習與探索中,掌握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技巧,進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與進步。
三、 高中數學閱讀指導教學發展現狀
(一)教學方式不合理,學生進步效率低
高中數學教學期間,多數數學教師由于專業水平比較高,在實際教學期間容易使用一些高難度解題思路進行課程講解,學生由于學習水平差異性較大,一些學生可能完全處于“鴨子聽雷”,不知數學教師“所云”的狀態,嚴重打擊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成長與進步。當然,其中多數教師都會將教材與習題涉及的數學知識點進行提煉,讓學生牢固掌握該知識點后,開展閱讀指導教學訓練,學生由于了解教師的教學習慣與了解習題類型,在課堂與課下期間表現較好,但是遇到單元復習或者大范圍知識點復習期間,就比較容易暴露學習弱點,而教師發現學生學習水平迅速下降時,會將原因歸結為學生對于該知識點掌握不清晰,進而重點講解知識內容,缺乏對學生閱讀指導教學的解析。長此以往,學生閱讀能力與解題能力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性提升,導致學生認為自身學習能力不足,不僅影響學生學習狀態,也會限制學生學習水平與核心素養的提升與進步。
(二)學生抵觸閱讀學習,缺乏學習上進心
數學學習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一些缺乏學習自信的學生可能會優先放棄數學學習,認為教師在閱讀指導教學期間只是為自己講解“天書”,不合理的學習心態,不僅嚴重影響學生正確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也不利于學生做題期間細心審題與觀察。當學生認為自身學習能力不足,就會抵觸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尤其是閱讀學習,一些學生存在自己知識點都不會,讀題清晰也是無效學習的錯誤思想,進而更加放縱自己,抵觸數學方面的學習的進步,甚至會放棄數學閱讀作業,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水平與綜合素養的成長與進步。
四、 基于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閱讀指導教學策略
(一)重視閱讀教學,培養核心素養
很多教師與學生會一定程度上忽視數學閱讀指導教學的實際作用,不僅是傳統教學理念的思維限制,也是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想要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與學生學習狀態的影響,清晰教學目標,重視數學指導教學重要性,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與現狀進行教學計劃的創新與優化,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夠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確保學生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與進步。首先,教師本身應當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細化課程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照顧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避免不合理的教學方式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其次,合理布置閱讀作業。很多學生由于高中課業壓力較大,數學作業在實際完成期間占用的時間較多,一些學生可能會優先解決其他科目的作業,進而忽視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針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且做題出錯率高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下交流機會或者優化習題設計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一些數學學習后進生,學生本身對于學生學習存在較多抵觸,高難度的習題練習比較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數學閱讀教學指導需要利用大量習題幫助學生了解出題規律與解題技巧,繁重的課業任務比較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充分利用一些網絡教學資源以及數學知識學習軟件,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數學學習壓力,引導學生逐漸關注數學閱讀學習,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與數學學習水平,有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成長與進步。
(二)尊重學習差異,清晰學習目標
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教師針對學生不同學習水平與核心素養,應當正視學生的實際學習問題,避免過于刻板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甚至打擊學生的學習上進心,導致學生喪失數學學習興趣,進而忽視數學閱讀學習的重要性。首先,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與發展需求,制訂合理的分層教學計劃,在數學閱讀指導教學期間,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充實學生的學習體驗,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并根據自身的學習成果,進行相應的總結,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其次,利用一些經典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與解題方式,通過一些實際的解題方法分析,引導學生區分不同習題類型,避免學生由于學習難度過大,放棄數學學習。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級突破學習困難,一些對于學生現階段過于困難的習題類型,可以讓學生先了解解題步驟與方式,通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后,再次向重難點習題內容挑戰,建立學生勇于突破學習困難的學習上進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最后,完善教學評價與總結體系。學生都比較關注教師對于自己的看法,教師的關注與鼓勵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信心,在課堂教學期間以及課下交流期間,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學習進步情況,鼓勵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了解自身當前的學習問題,并適當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突破學習困難,有助于學生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提升自身的閱讀量,鍛煉解題與閱讀能力。當然,針對一些嚴重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群體,教師可以通過學習互助小組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隊榮譽感,尤其是一些后進生學生群體,這些學生可能本身學習能力不足,在實際學習期間容易出現放棄自己的學習狀態。教師在教學引導期間,可以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并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與閱讀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分配一些小組合作作業,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與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學習自信心。
(三)優化教學策略,培養解題思維
數學閱讀教學指導期間,教師的教學策略直接影響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想要將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內容轉化成為學生能夠理解的立體知識體系,不僅需要教師轉換教學方式,也需要引導學生建立屬于自身的個性化學習方法與解題思路。多數學生面對數學習題,審題后會觀察并思考需要運用的數學知識點,然后利用數學公式和一些答題技巧開始答題。其中,多數學生能夠理解需要運用的知識點,只是在實際解題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使用的解題思路存在誤區,或者計算結果錯誤。關于學生的解題問題,主要是由于解題期間,學生過于關注解題順序,缺乏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審查。為了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與思維拓展能力,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辯證成分的數學習題,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與實踐能力。當學生掌握知識點的解題思路后,運用一些反向思維題目,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深入分析能力,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解題能力與思考習慣后,能夠有效避免學生粗心大意等不良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水平與核心素養的提升與進步。
五、 結束語
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必備條件,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人類的想象,想要培養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與創新意識,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與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逐漸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心與成就感,多方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學習水平與綜合能力的有效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漆方靜.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數學閱讀指導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3).
[2]馮曉東,王麗.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實踐研究[J].新課程,2019(5):24.
[3]梁禮華.注重數學課本閱讀?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發展[J].名師在線,2019,82(9):25-26.
[4]李耀先.淺談數學閱讀法對培養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J].新課程:教師版,2018(7):141.
[5]鐘寶榮.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探析[J].讀寫算,2018(8):39.
作者簡介:
宋建華,甘肅省酒泉市,甘肅省酒泉市第一中學。